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邢占军  金瑜 《心理科学》2003,26(6):1056-1059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我国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与西方研究者不同的结论:从总体上看城市居民中无婚姻生活者主观幸福感高于有婚姻生活者,性别是影响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婚姻生活的女性比没有婚姻生活的女性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男性则恰恰相反。本文认为,在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中西差异,与转型社会的婚姻价值观失衡有关,也反映了某种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何文芳  吕厚超  杜刚 《心理科学》2019,(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翠蓉  胡谊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07,39(3):406-414
投资决策的进化心理学研究着眼于辨认人类获得进化适应的特定环境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性风险,探寻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而进化出的信息处理机制,并验证现时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这些心理机制的激活或抑制作用。在研究一中,被试预测了与自己同龄的男人或女人如何分配一笔中彩的奖金给自己和其他可能的受益人。研究发现:(1)钱数的分配大体由亲缘关系的疏密程度决定;(2)两性被试都假想男性比女性更慷慨,但实际上男性表现得更自利;(3)女性被试预测男性中奖人的金钱分配比男性被试预测女性中奖人的金钱分配更为准确;(4)女性被试的受益人更多,分享的社会范围更广。研究二探讨了父母对子女投入精力的不同取决于家庭的相对财富而非绝对财富的进化心理学假说。用哺乳与否和生育间隔期为测量指标,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实际收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总投入;(2)与邻里家庭相比,父母对于自己家庭相对收入的认知影响了对子女有别的差异性精力投入。基于男性普遍在财富和生育数量上比女性有更大的变异度,投资儿子比投资女儿更具博弈性。两项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性决策既受限于社会关系又适应于相对的财富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职业承诺的关系,随机选取川渝两地幼儿教师533名,用修编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KTOWBS)和教师职业承诺问卷(TOC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除认知幸福感外,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城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和情绪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公办园幼儿教师的社会幸福感显著高于民办园;(2)月薪超过1000元的幼儿教师其社会幸福感显著高于月薪低于1000元者,月薪超过2000元者其心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和认知幸福感显著高于月薪低于2000元者,但心理幸福感随日工作时间增加而降低;(3)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各因子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存在不同关系。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幸福感、认知幸福感、情绪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对情感承诺的正向预测作用为17%,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对规范承诺的正向预测作用为7%,社会幸福感对继续承诺的正向预测作用为1%。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性别差异;(2)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多血质者主观幸福感最高,抑郁质者最低;(3)四种人格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有随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神经质、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的预测力;但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以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7.
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W_ICTs)是一种新兴的工作行为,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通信工具处理工作。为帮助组织和个人从整体上了解W_ICTs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管理,以278对配对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溢出?交叉效应视角探讨了 W_I C Ts 与双职工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丈夫和妻子的W_I C Ts均可通过加剧个体的工作→家庭冲突、诱发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降低双方的幸福感,同时也可通过促进个体的工作→家庭增益、抑制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提升双方的幸福感;但整体而言,妻子的 W_ICTs会显著降低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而丈夫的 W_ICTs不会显著影响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研究提示,组织在进行 W_I C Ts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女性员工的负向影响;就员工个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均可通过加强与配偶的沟通,减少夫妻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预防 W_I C Ts 的不良影响,促进W_I C Ts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树 《心理学报》2005,37(5):694-701
研究者运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探讨了在不同性别的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的目标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在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男性代言人条件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被试,两者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2)在女性代言人条件下,女性受众对其所代言的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被试,两者的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对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征婚启事、婚姻统计资料等的分析发现相貌、身材对于男性择偶重要, 能力、资源和个性等对于女性择偶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进一步探讨了面孔吸引力、人格标签及其交互对于大学生理想择偶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漂亮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女性; 而对于不漂亮的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明显低于女性。(2)对于积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男性; 而对于消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低于男性。(3)与消极词汇标签比较, 积极词汇标签使被试更愿意与其成为情侣, 但这种意愿的提高在相对漂亮的面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4)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对择偶意愿都有影响, 影响力依次为尽责性、随和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女性更喜欢外向的男性, 但女性是否外向对男性择偶无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择偶行为的性别差异提供了实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10.
了解研究生的婚姻态度,探讨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婚姻态度量表(MAS)、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SA)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Q)对47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MAS、SSA和IWB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7~0.997,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58,95%CI(0.46,0.67)],以婚姻态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11,95%CI(0.06,0.17)]。研究发现,研究生的婚姻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在性别、婚恋状况和学科背景上差异显著; 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和调节研究生婚姻态度,提升幸福感体验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采用家庭嘈杂度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387名南京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嘈杂度与儿童主观幸福感、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儿童主观幸福感与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与儿童表达抑制显著负相关;(2)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显著;(3)父母和儿童的认知重评策略在家庭嘈杂度和儿童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儿童认知重评策略还有独立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家庭的嘈杂程度、增加父母和儿童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提高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14个省市600名大学生的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感恩水平呈现性别差异,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两两显著正相关;(3)感恩在好奇心与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是72.33%。  相似文献   

14.
梁亮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2009,15(4):334-338
探讨了婚姻关系中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86名被试完成了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发现:低自尊导致了高情绪表达冲突,且高情绪表达冲突不利于伴侣的情绪表达和婚姻满意度;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和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的情绪表达冲突高于女性,且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和职业幸福感对离职意向的影响,选取四川省乡村教师358名,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意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月收入、年龄和教龄影响后,乡村教师付出–回报比显著提升离职意向;(2)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付出–回报比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乡村教师过度投入调节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与低过度投入组相比,高过度投入组的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有更强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离职意向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田芊  张雷  孙时进 《心理科学》2019,(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5,28(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资料,对城镇家庭女性的工作和家庭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女性的双重压力依然存在,家务劳动依然占据女性更多的时间;但在职业方面女性的时间付出几乎与男性相同.女性高层人才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工作和家务时间付出最多的人.当代城镇夫妻共在职场,男性更可能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家庭.对0-3岁孩子的抚育上,家庭支持网络应对单位制的解体,夫妻双系的父母帮助成为最主要的力量;部分高层人才依靠市场力量,雇佣家政工来帮助抚育,但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一般从业者中这一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19.
5.12地震前后党政干部心理应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2名党政干部心理应激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研究比较了地震前后党政干部的心理应激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结果表明:地震后,党政干部有着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绪、主观幸福感较震前有明显的下降;随着职务级别的上升,党政干部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绪体验,采用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有着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明显下降。性别差异上,男性的心理应激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幸福感常模,采用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样43536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青少年幸福感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可接受水平;(2)高中生的整体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3)家庭居住在市区的初、高中生的整体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在县城和乡镇的学生。所建立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平均分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可作为评价学生幸福感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