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包含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是否受年老化影响。发现如下结果:(1)实验一显示,静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词间空格和词阴影条件)消极影响青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老年组的影响,静态提示词汇错误边界(非词空格)消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2)实验二显示,动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提示词n+1边界和提示词n边界)积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3)在眼动数据上,两项实验均发现呈现条件与组别交互影响凝视时间和跳读概率。总的来说,提示词汇(正确/错误)边界影响老年组句子阅读时间/眼动过程的模式不同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说明中文阅读中的切词会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通过操控提示正确/错误词边界线索的延迟时间,考察汉语阅读中汉字、词汇加工与词切分的时间特性。实验1发现,提示词n+1边界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能积极影响词兴趣区内的眼动数据,这种影响随着提示延迟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减弱;提示错误的词n+1的边界线索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则随提示延迟时间的增加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实验2发现,提示词n边界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却消极影响词兴趣区内的眼动数据,这种消极影响并没有随着提示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减弱;提示错误的词n边界对总阅读时间和眼动数据均产生消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都随着提示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减弱。综合两项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单一的向上反馈假设和整体假设都不能全面解释阅读中的字词加工过程,汉字加工与词汇加工间存在交互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3.
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72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初学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使不同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实验三进一步操纵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的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有词间空格的文本和正常的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尽管词切分文本对阅读技能高和阅读技能低的学生来说一样容易,但非词空格呈现条件会对阅读技能低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干扰作用。阅读技能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依赖于文本的低水平视觉线索。文章最后讨论了词切分对建构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名日-汉双语者为被试,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四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非词空格条件和字间空格条件。为了确保四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 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发现:(1)在总体和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显著少于正常条件; 非词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2)在总体分析中, 总句子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在正常条件和词间空格条件中差异不显著; 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比正常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短、注视次数更少。表明日-汉双语者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的词汇识别有促进作用; 在汉语阅读中, 词是重要的加工单位。  相似文献   

6.
以25名印-英双语者为被试,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词切分对印-英双语者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阅读印地语句子,实验二要求被试阅读英语句子,词切分方式有三种:正常条件、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结果发现:(1)对印-英双语者阅读自己的两种官方语言来说,空格因素在其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删除空格会明显影响他们的阅读;(2)在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下,印-英双语者阅读英语时下降的速度显著低于阅读印地语的,这表明空格因素的作用会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利用Eyelink2000眼动仪,记录27名本科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句子中插入四种空格(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标记词边界信息,并操纵目标词的词频,以考察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入非词空格对低频词的干扰作用大于高频词,插入字间空格能促进低频词的加工;(2)被试对低频词的加工难度均大于高频词;(3)汉语阅读的基本加工单位为词而不是汉字。  相似文献   

8.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考察词切分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研究表明:(1)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字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效果相同.(2)与语文学优生相比,学困生阅读任何条件的句子需要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非词空格呈现条件对学困生的干扰更大,表明学困生更依赖文本的低水平信息.文章最后探讨了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Eye Link 2000眼动仪,选取60个歧义短语,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歧义短语的句子。句子的呈现设置了四种条件:正常无阴影、词间阴影、歧义阴影和字间阴影,以探讨词边界信息是否影响读者阅读歧义短语时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读者对歧义短语的首次注视位置在四种条件下基本一致;词边界信息影响读者对歧义短语的再注视概率。结果表明,词边界信息对歧义短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眼跳行动(即"where")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EyeLink Ⅱ眼动仪,以汉-俄双语者(15名)和母语为俄语者(15名)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有空格、删除空格、去空格隔词加粗三种类型词切分方式的俄语句子,探讨不同词切分方式对两组被试俄语文本阅读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有空格条件相比,去空格隔词加粗条件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阅读速度更慢;而删除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成绩最低。在各呈现条件下,母语为俄语者的成绩都显著好于汉-俄双语者;删除空格后,汉-俄双语者比母语为俄语者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阅读速度更慢。对于像俄语这种有词间空格的语言来说,删除词间空格不仅对母语读者的阅读产生干扰,对于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产生的干扰会更大。汉-俄双语者的俄语水平和俄语文本的呈现方式影响他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空格作为英语等大多数拼音文字阅读中的词边界信息,能帮助读者成功地从文本的一连串的字母中切分出词,促进了词汇的习得和识别。然而在中文里没有明确的词边界信息,那么提供词边界信息(即加入空格)能否促进中文词汇识别或帮助读者学习新词?本文将从空格对成人、儿童和留学生在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影响来回顾和总结词边界信息在中文词汇识别与学习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建立汉字与词汇识别模型、眼动控制模型以及对指导汉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眼动仪考察词素位置是否是影响词间空格在新词学习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操纵:构造两类假词作为新词,第一类新词由低频首字、高频尾字构成;第二类新词由高频首字、低频尾字构成。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将新词放在句子中要求被试阅读。结果发现,相比由高频首字和低频尾字构成的新词,词间空格在由低频首字和高频尾字构成的新词学习中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在汉语阅读中词素位置可能作为一种线索参与词切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EyeLink II 眼动仪,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预测性:高、低)×3(空格: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预测性和空格对中文阅读影响,探讨了模块化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的争论。结果发现:词的预测性和空格两因素的主效应显著,但二者之间无交互作用,符合模块化理论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考察汉语阅读中读者是否在副中央凹处利用首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进行词切分和词识别。采用2(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2(预视类型:相同预视、假字预视)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以双字词为目标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在跳读率和第一遍阅读的眼动指标中,被试在高、低首词素位置概率条件中获得的预视效益量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读者并未在副中央凹处加工首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结合前期研究推断,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没有作用于汉语阅读的词切分和词识别。  相似文献   

16.
回顾字母文字研究发现,词间空格是有效的词切分线索。而中文没有词间空格,那么是什么线索起着字母文字中空格一样的作用呢?总结以往研究发现,汉字的统计属性、词汇可能性、词素位置、词素熟悉性等因素可能是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线索。字母文字词切分依据物理线索,中文词切分可能依据“心理线索”。词切分过程也与个体差异和预视效应有关。未来研究应该解决中文词切分的核心线索以及线索替代的可能性,并构建中文眼动控制模型来解释中文阅读过程及词切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词语的属性特征对预视加工的影响, 实验操纵注视字与预视字是否属于一个语言单元, 利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范式以探讨其对预视效应的影响。此外, 考察了词边界信息对词间词和词内词预视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词内词的预视效应大于词间词, 词间阴影、非词阴影条件下的预视效应和正常条件之间没有差异。说明阴影提供的词边界对词间词和词内词的预视加工无影响, 支持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模型, 即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以14名老年人和14名青年人为被试,探讨他们阅读空格汉语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阅读材料分为正常无空格文本和词间空格文本两种.结果发现:(1)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时,老年人与青年人都表现出单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中心,多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开头;(2)老年人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时对词尾的注视概率显著低于词间空格文本,而青年人则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老年人与青年人在阅读空格文本时存在注视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 选取阅读障碍儿童及与其年龄相同、阅读能力水平相同的儿童为被试, 要求他们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结果发现, 在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时, 阅读障碍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 单次注视时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头;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我们认为, 中国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使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年龄匹配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插入空格文本时的眼动,考察在字、词以及非词间插入空格呈现文本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字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减少的程度大于正常儿童,注视次数在字间和词间空格条件下未见显著增加,能力匹配儿童的注视次数在这两种空格条件下却显著增加。结果说明,在字间和词间插入空格能够减少儿童的平均阅读时间,且字间空格文本呈现显著地提高了其阅读效率,说明空格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主要是由于空格减少了其视觉拥挤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