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画豪放大气、奔放宏阔,色彩绚丽狂放,墨色灵动深邃,具有独特的抽象艺术形式。他的水墨重彩画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创造抽象的形式美艺术,这是艺术美学观念、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突破。这种中国绘画的抽象形式美对现代设计艺术形式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平面设计渗透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实用型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水墨艺术是一种原生态的、本土的艺术形式。水墨艺术给予我们的视觉特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性、走向现代的符号性、以一当十的简约性。水墨艺术与平面设计能够相融合也是因为两者有着共同的切合点:极简的形式中追求深厚的内在品质。水墨艺术的民族性、语言变革都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水墨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是意象表现与笔法表现。通过线形表现、写意表现、留白表现的形式来展现东方艺术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3.
抽象水墨,确立于"八五新潮"美术时期,是中国画领域中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样式,它既是当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实验水墨从根本上改变了水墨画家多画山林隐逸而较少切入现实生活的传统习惯,开创了水墨创作的全新格局.具体地说,它一方面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艺术题材与艺术符号,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借鉴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创造适合表现现代都市或乡村的新水墨语言.中国的实验水墨吸收西洋的技术,充实了中国画的精神意境."现代实验水墨"是民族本土的艺术走向艺术当代的必然,它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诸子的义利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义利合一"的社会价值取向.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传统社会的"义利之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义"的确立来设定个体利益获得方式的评价标准."义"是社会交往的抽象原则,而"礼"则是"义"的具体化."礼"是通过"分"来实现的.将"礼"的规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公布即是"法".在传统社会中,"礼"相对于"法"来说具有指导性地位."礼"与"法"实质上是对"利"的一种调整机制."义·利·礼·法"关系的历史建构与展开对于当代中国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墨"本身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即客观世界的色彩的抽象与升华,对五色斑斓进行超越。水墨是绘画语言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我们中华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化而不断地被继承和创新。在新时代,水墨艺术也经历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的构成、色彩、表现等技法,更具时代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精神交流更加密切,艺术思潮更是争先涌现,文章就此对传统水墨和现代彩墨之异同做出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叔本华指出:"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者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朱光潜也说过:"如果美学理论忽略了历来正当地受到尊重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就够不上称为美学.[2]  相似文献   

8.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美学假设".从贝尔的目的来看是想给艺术寻找一个最普遍和最抽象的定义.如他所言:"如果我能发现一种性质,它对于所有能激发审美情感的对象(指艺术品--引者)来说,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那么我们将发现一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本质素质,即把艺术区别于其他对象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李超峰 《美与时代》2007,(10):56-58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吴冠中十分重视形式美的探究.他在"师古化之"的基础上,"借洋兴中",大胆地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点、线.他以石涛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作为自己创新的理论依据,继承传统又打破传统,做了传统的"叛徒".在造型意境说、繁简之道、抽象的提取上,对传统的形式美进行了创新,使吴氏水墨产生了世界影响.他的这些有着浓厚时代气息的水墨,表现了他鲜明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自"八五美术新潮"之后,旧的观念在新观念冲击下不断地被革新,艺术家们开阔了眼界,把从外界看到的、学到的新的观念尝试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希望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或传统的观念上有所突破。艺术家们在题材上、构图上、思想上以及技术和材料上都有所改变,他们靠着大胆的尝试带领着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变革的前沿,为中国水墨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新的方式、新的突破。中国水墨艺术如果想继续走下去,就要随时代而变化,不断将新的理念和技术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扩大包容度,不能封闭自己。同样,写意人物画的研究者也要从不同角度来对其进行创新,写意人物画应当随时代,在保证其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应当符合人民的审美需求,符合当代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曾点气象"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曾点气象",事出<论语·先进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孝",指善事父母.<尔雅·释训>:"善事父母为孝."<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康殷的解释更形象:"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1]所谓"悌",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说文>:"悌,善兄弟也."贾谊<新书·道术>:"弟爱兄谓之悌."  相似文献   

13.
正(此组海报分别以"正"、"急"、"舞"、"尚"四个字为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字"急":将"急"字拆分开来,由抽象的人物形象搬运着,凸显出主题:"在这个急匆匆的世界里,你‘急'着去哪里?"。字."乱舞":以"金蛇狂舞"为灵感,将"舞"字与中国行书以及蛇的形象相融合,设计出富有曲线和传统意韵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金延林 《世界宗教文化》2015,(2):148-150,2,159
观音像在我国佛教造像中的所占比重极大,而且多为寺院壁画。现存的中国古代观音壁画绝大多数是以勾勒精细、赋彩浓丽的表现形式出现。水墨这一绘画形式,作为唐代以后文入画的惯常绘画手法极少出现在寺观壁画中。丛林寺二十四幅水墨观音壁画,无论在表现题材、形式和手法还是在画面结构等方面,都大异于传统的寺院壁画。作者突破此类壁画常规的表现手法,使用了纯水墨勾勒、点、染;在题材选择和画面布局上也是匠心独运,从技法到图式无不表现出典型的文人画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永涛 《天风》2022,(6):26-26
根据《马太福音》28章19节至20节记载,复活的主曾在加利利对十一位门徒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是耶稣基督给他的门徒,也是给历世历代基督徒的"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谈论起抽象艺术大师,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当然非皮埃特·蒙德里安(Pieter Mondrian)与瓦西里·康定斯(Wassily Kandinsky)两位莫属。这两位艺术家是20世纪以来最为典型的抽象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抽象艺术的代名词。蒙德里安的作品倾向于严谨的、理性的、极致简约与冷静的,被称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的作品则倾向于直觉的、感悟的、自由奔放与多变的,被称为"热抽象"。是什么影响了两位大师要选择抽象艺术作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又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大师有着如此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种极端的抽象表现形式?从两位艺术家自己撰写的学术文章、发表的书籍著作入手,结合两位的作品集,仔细品味两位画家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再思考他们的艺术道路上所遇到的些许困难与变故,从这些信息中找寻他们的相同点,再从中找到隐藏在相同点背后的不同点,从而可以得知两位抽象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语言样式中进行过哪些思考和取舍,才有了最后的"理性与感性"的不同但又相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围绕着道教的最高理念"道"及最基本范畴"物"生"神"而展开."道"作为道教信仰的终极理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与其它宗教或思想体系中的最高理念,如上帝、安那、梵(印度教吠檀多派)、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等等范畴一样处于核心的地位,虽然这些范畴在解释一切精神和存在现象的作用上不尽相同.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无所不覆、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派生万物的形而上的宇宙本体,是贯穿于整个自然界、人世间和神仙世界之中的最高理念.除了作为最高理念的"道"外,"物"生"和"神"也是道教生态哲学的最基本范畴."物"是对物质、万物、实物、器物、财物等具体事物的抽象,主要指有形的、变化的、局部的、杂多的现象存在."生"是对生命、身体、人生、生物、生物圈、生态环境的抽象,也包括事物的有机活动和转化的功能,如事物的生成、生长和生化."神"是对精神、神仙、神明的抽象,它是对"物"和"生"的提升、超越.道教将"道"贯穿于"物"生"神"三界,具体演化为自然界(物)、人世间(生)和神仙界(神),或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神仙世界."物"生"神"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道"的关系构成了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在当下的西方激进话语中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关注的主要焦点,是他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提出的"现实抽象"概念。围绕"现实抽象"问题,建构索恩-雷特尔的思想史谱系,可以发现:破除商品交换形式背后的"超越论原则","商品形式中的无意识"即"意识形态现象的第三大陆"的发现,"后福特主义"中"一般智力"的剖析,构成了当代激进哲学话语中"现实抽象"概念的三大作用域,同时也折射了西方激进思想发现索恩-雷特尔的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有人从"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传统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在内容上一致,都是"认识上的飞跃".只在形式上有区别:科学灵感主要在抽象思维中爆发,艺术灵感主要在形象思维中爆发.  相似文献   

20.
樊浩 《哲学动态》2005,(5):21-26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揭示了关于"伦理"的两种考察方式:实体的观点;原子的观点."在考察伦理时永远只有两种观点可能:或者从实体出发,或者原子式地进行探讨,即以单个的人为基础而逐渐提高."他的看法是:"后一种观点是没有精神的,因为它只能做到集合并列,但精神不是单一东西,而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1]实体的观点、原子的观点,都基于一个依据经验确立的至今难以动摇的理智的直觉:伦理是关系的,道德也是关系的."道德的观点是关系的观点、应然的观点或要求的观点."[2]无论伦理、道德,还是伦理世界观、道德世界观,都应当以"关系的观点"、"应然的观点",这两大人文元素为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