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2.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3.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4.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一束     
反对吸烟同事甲:“你妻子反对你在家里吸烟吗?”同事乙:“反对,她反对我在任何地方抽烟,她说两个人抽烟比一个人抽烟费钱得多。” 初次见识一位年轻女士从浴盆里出来,正要去拿毛由,突然她发现一个正在工作的刷窗工人看见了她。她吓得浑身瘫软,怔怔地望着那人。“您怎么了,太太?”那人问:“难道您从来没有见过刷窗工吗?” 带 路一个美国人飞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一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相似文献   

6.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杂志社:我在学佛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疑问,希望得到回答,前几天,有幸得到《佛教与生活》一书,是某法师把佛教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阐述,此书非常好,直指人心。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觉得自己信佛后似乎毛病反而多了。我信仰佛,成为一位皈依弟子时间并不长。但我觉得自己很有所得,并感到时时在得佛的加持。在这同时又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很孤僻,不爱接触人,没事基本不出屋,与人交往、接触后就会增加许多烦恼。在与亲、朋相处中又觉得自己变得很小气了。以前在亲、朋面前是很大度的,破费几十是不犹豫的,心想,你让我花…  相似文献   

7.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很痛苦了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就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  相似文献   

8.
君冈 《佛教文化》2011,(4):120-121
甲:二位好,又有什么人生课题相约来聊? 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有想不通。 丙:都是有关社会现象理不清,想听听你们怎么看。 乙:我认为这些与佛教文化不搭界,他说会有说法,经过争论还是来了。  相似文献   

9.
旅途闲话     
甲:我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这几年来在商品大潮冲击下每当我产生困惑烦闷时,常常燃一柱悠悠兰香,让《佛教文化》伴我灯下静坐。我不敢说自己增长了菩提智慧,但确实驱除了烦躁感到了清凉。乙:谢谢你,我相信这正是《佛教文化》同仁们的希望。甲:但是我也产生了另一种困惑。乙:嗅!那是什么?甲:我觉得在烦躁情绪日益消失的同时,我的激情也似乎减弱了。乙:这又是怎么回事?甲:上一期《佛教文化》菩提一叶栏目中说到名、利仅能使人产生一时的满足感,那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我觉得很对。原来我看到一些人并不做好事却得名得利,…  相似文献   

10.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11.
说烦恼     
君冈 《佛教文化》2011,(1):126-127
甲:请问,你在这里转来转去,想去哪儿呀? 乙:我想去<佛教文化>期刊社,听说那里有一个部门,可以解人烦恼,扫人心地. 丙:噢!我们是一路,我也是为这个来的. 甲:这就是期刊社,我们是准备设一个栏目解答现代人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用问答方式来为读者解烦清心. 乙:太好了,那快快让我们进去吧!  相似文献   

12.
售后服务     
一个手拎皮包的青年,到著名画家F的府邸拜访。“对不起,久疏问候,您一向可好?今天前来只是想向您进几句对您大有裨益之言。”看到来者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F立即先发制人地宣布:“烦你费心,本人已经人了人身保险,并拥有高级私人轿车,还刚刚购进了一套百科辞典呢!”“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一类的事。今天,我带来了为您解除烦恼的灵丹炒药。”“我没有什么烦恼。本人身体健康,作品受到社会好评,收入很是丰厚。”“这些我很清楚,我说的是关于您的头发的问题。”听完此话,F皱了皱眉头。他的画风素以精确、细密著称,而他的头发…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1996,(2):44-44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常常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是干什么用的呢?我常说,早课是我们提醒自己,晚课就是我们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语,有没有过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晚课。念佛,必须要把自己的贪瞑痴慢念掉,早晚课,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尘来念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这样的念佛,这样的做早晚课,才真正有效啊。我们现在的念伟人,很多时候是有口无心啊。我们的早晚课,我们的伟号,是念给谁听的呢?说我们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的念佛人,佛号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念给自己受用…  相似文献   

14.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5.
旅途闲话     
乙:“三百六十五里路,从冬夏到春秋,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少年到白头。”我们走过了1996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在97年的人生旅途中又开始新的闲话了。甲:你的开场白,使我深有感触。年轻时迎接新的一年想到未来的计划,心情比较兴奋。现在开始行进在从少年到白头的路上,总感到一年过去了,忙忙碌碌不知有什么成绩。又觉得本领不如别人,又觉得没有别人走运。放下心来自在过日子吧,不甘心,不服气,这心又放二下,你说怎么办好呢?。乙:J你还是挺t尽心尽力\的,并不比别人差呀!甲:你别安慰我x~了,我知道自己智力、能力都twhe不如…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17.
我好幸福     
几年前的某个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客厅,小女儿加加突然像个小记者,用访问的语气说:"妈妈,您觉得跟爸爸在一起,您幸福吗?"我愣了一下,她转头又去问爸爸:"请问,您觉得自己幸福吗?"揭开幸福秘密爸爸反问她:"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加加回答:"因为我觉得,我做你们的女儿,我好幸福喔!所以你们也应该觉得很幸福啊!"  相似文献   

18.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19.
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4,(12):35-35
那年秋天,我应聘失败,情绪十分低落,自卑迷蒙了我的双眼,总觉得自己很无能。父亲见状,本想安慰我几句,但他又不知道说什么。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泥土打交道。并且父亲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很多时候,他鼓励我的方法就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相似文献   

20.
教堂幽默     
<正>邻居信徒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晚十二点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信徒乙:"那的确令人愤怒!你有没有马上报警?"信徒甲:"没有。他不信主,我不与他一般见识!我就继续吹我的号赞美主!"信徒乙:(啊?原来如此!)[提醒]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做错的地方,答案就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