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最高成果。科学与迷信相对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有希望。科学是战胜迷信最强大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万能的,有了科学之猫,迷信之鼠就会狼狈遁逃,从对神灵的迷信又容易走向对科学的迷信。单靠科学真能完全破除迷信吗?一般认为,科学是与理性和知识相联系的,而迷信是愚昧和无知的儿子,人类的发展是从无…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科学战胜迷信、文明代替愚昧的过程。李洪志编造“法轮大法”,全面否定近现代科学成果,公然鼓吹神学和迷信,是对历史进步的反抗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宗教和迷信是人类野蛮时代、蒙昧时代以及封建时代(特别是西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源在于当时人们无力认识自然的本质和身体的机能。以哥白尼发表于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为标志,自然科学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论”、“人体结构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4.
一、定义 所谓"迷信",指非理性、反科学、对个人与社会有直接危害的极端信仰,它以迷狂为特征,是巫术、宗教中有害成分的强化[1].迷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迷信是指不查事情的真伪而受迷惑,盲目地信仰或崇拜,其对象不限于鬼神,还包括迷信书本、古人等.狭义上的迷信是指相信占星、卜筮、风水、命相、鬼怪等,即是通称的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5.
阳光书系     
《科学与无神论》2010,(5):F0004-F0004
这是一部无神论的杰作!它2009年12月出版,作者David M.Brooks博士在书中毫不客气地抛弃了传统宗教,认为无神论是必然的。作者坚信在这个时代理性和逻辑一定会战胜迷信、神话和宗教信仰。这本书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乍看起来,"迷信"一词的用法使它不可能在人文科学中严格运用.这个词的涵义,即它的内涵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消极色彩;至于它的外延即应用范围,则又很不确定,使它成为一个可以同随便什么东西拉扯在一起的概念.迷信的各种各样定义不但证明它带有极端的主观性——这些定义完全取决于界定者的观点——,而且突出了它的消极色彩:迷信是通过不存在之物,而不是通过存在之物来界定的.教士的定义——例如,普卢塔克以希腊教的名义,圣托马斯·阿奎那以基督教的名义——将迷信视为背离官方宗教,主要是在民间发展起来的左道旁门,不但曲解教义,而且空洞无稽."迷信"一词的拉丁词源Superstare,原意为"凌驾于某物之上"(所谓某物,不言  相似文献   

7.
看到4月11日《杂文报》7版凡夫唐的文章《我“迷信”吗》,我不禁哑然失笑,你又学习算命,又抽签拜神,还请道士招魂开路,超度亡灵……你要不算迷信,世上还有什么算迷信?《现代汉语词典》的“迷信”条的注解是:“1.信仰神仙鬼怪等,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这两条你都够格,你是当今中国的标准迷信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文学指的是由汉族民间文学和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共同组成的口头语言艺术.在整个中国民间文学中,不仅汉族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更有许多少数民族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畲族民间文学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不少作品,从以下几个侧面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精神,体现了畲族民间反世俗迷信的力量和呼声.  相似文献   

9.
江绍原是我国从学理上系统研究迷信的著名学者,主张“一切真实的学问都是涉及迷信研究和破除迷信的”。研究迷信就是为了破除迷信,但江绍原并不是直接批判迷信如何荒谬,而是通过收集大量翔实丰富的材料,以相关知识,把各种迷信的来龙去脉,包括如何产生、如何起作用、如何演化以及各地区的差异等细节非常清楚地摆在大家面前,解开其神秘面纱,从而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他的姓名迷信研究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尽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很多传统迷信思想已经被破除,但事实上迷信形式也在花样翻新,它贯穿于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跨越所有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本研究以控制策略理论为视角,试图从心理成因方面对迷信行为进行解释,阐述了迷信行为的情境诱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以及适应功能,随着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必将在未来根除迷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