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教育的高要求和教育对象心理素质的低状况形成了巨大反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笔者从培养中学生自信心与耐挫力两方面讨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办法,并呼吁为中小学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适量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更有功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5.
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小勇 《心理科学》2002,25(5):569-572
以一组非人工的、自然的科学概念(“反作用力”、“机械能守恒”、“熵”和“场”)为学习内容,分别以成人和中学生为被试,实验研究成人和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结论如下:(1)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均分为振荡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2)成人的振荡渐进期较长;中学生的振荡渐进期较短且振荡特征比较明显。(3)成人的高原期出现较晚,但持续较长;中学生的高原期出现较早,但持续较短。(4)中学生的突变期的跨度随概念的抽象程度提高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经典内隐联想测验任务,研究了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三种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以及未来情景性思维在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高于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特质中学生;未来情景性思维水平在中学生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未来情景性思维显著提高现在享乐和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而对现在宿命特质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是中学生选择健康行为的积极因素;未来情景性思维能促进现在享乐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讨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1采用实验法诱发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威胁阻碍学习困难中学生心理旋转任务表现的提高。研究2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中,采用问卷法测量学习困难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刻板印象威胁组被试相比于对照组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回避失败动机较高。研究3在刻板印象威胁诱发后加入自我肯定操纵,结果发现自我肯定组被试与对照组相比成就动机水平较高,回避失败动机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庞维国 《心理科学》2003,26(2):285-288
国内外业已开发出众多旨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理论和教学经验分析,我们概括出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本研究以330名中学生为被试,分别在初中和高中的若干学科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为任课教师接受和掌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个人幸福指数-中小学生版(PWI-SC)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跨文化差异。采用PWI-SC施测522名中国中学生、185名澳洲中学生,进行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该问卷可运用于中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个别项目需稍加修改。比较中澳中学生的施测结果,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中国中学生得分为47-70,澳洲中学生得分为51-72;中国中学生除在个人已有成就项目上得分高于澳洲中学生外,其他方面均较低;中澳两国初中生的个人幸福指数均显著高于高中生,两国初高中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年龄差异均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发现,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基本趋势均为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15岁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较高。PWI-SC基本适用于中国中学生;中学生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西藏自治区的基础教育历经 5 0年的发展 ,对提高藏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智能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在校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对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发展而言 ,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藏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别于内地其它地区 ,藏族中学生思维发展不仅受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制约 ,而且还受藏族中学生双语认知能力分化和整合的制约。为了促进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需要了解藏族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等问题。对藏族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 ,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须给中学生讲些逻辑知识。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传授哪些逻辑知识,怎样传授。我认为,中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逻辑思维的实践活动,我们讲逻辑知识,就要从他们的逻辑思维实践出发,把他们在各科学习中获得的片断的、零碎的逻辑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教法,才不是停留在逻辑术语上,才能使他们学懂、会用,才能真正提高思维能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本校初、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是针对预初(小学6年级)到高三7个年级的学生,有效样本3595名(男1728名,女1867名)。通过量表的编制、初测、修改和再测,确定了量表的4个维度: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并获得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0.97,相容效度和效标效度也达到0.65和0.68左右,均比较理想。通过量表编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在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不同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学习压力以及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恢复高考30余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发生了许多变化.该文就我国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简单地进行了历史回顾,包括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情况,中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中学生的作业与考试,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心理状态等.文章认为,尽管有关各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学习状况令人堪忧;改善中学生学习状况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汉、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应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274名汉、裕固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汉族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于裕固族中学生,裕固族中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大于汉族中学生,但仅在丧失因子上差异显著。2.汉、裕固族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较差;3.汉族中学生心理应激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应激与社会适应能力呈较低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瑞康 《心理科学》2004,27(2):413-416
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实证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经由一个理慰朦胧——困惑疑为——现实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度数分布中间大,两头小。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与学习成效自评交互影响。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训练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汉族、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3种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2)3种民族男女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有些项目上却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趋势;(3)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陈红  黄希庭  郭成 《心理科学》2002,25(5):520-522
通过对782名中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的测试,探讨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以及不同人格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人格特质(A型人格和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2)不同人格特征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差异。A型人格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方式,相比B型人格的中学生较少使用着重问题的应对方式。高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低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采用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如何提高人才素质高校教育方式至关重要。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人才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探析,了解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性和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以此提出,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有效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文化意识,并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些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适应取向的心理健康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6):1290-129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应取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模型,并对中学生和中学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再参考同类量表,拟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题项。经对1,56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适应取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包含生活幸福、乐于学习、人际和谐、考试镇静、情绪稳定等五个维度,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