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使用“意义”这个词,但是,假如有人要问:“什么是‘意义’这个词的意义?”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这首先在于,“意义”这个词跟自然语言中很多其他词一样,是一个多义词,即“意义”本身有好几种意义。例如,它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价值”、“作用”等,如说:“这件事很有意义”,就是说:“做这件事很有价值”。我们现在要讲的,只是第一种涵义上的“意义”。但是,什么是语言文字的内容,这仍然是一个不太清  相似文献   

2.
王露  黄华新 《哲学动态》2004,1(3):20-24
"语用谬误"一词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一书,该著作对于修辞式推论谬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亚氏在书中驳斥了作为谬误极端形式出现并以利用手段与诉诸情感为惯用伎俩的诡辩修辞术,确立了以修辞式推论为主要说明方式的新修辞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可以说,指称概念已成为当代语言哲学中实在论的新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指称概念就其表示语词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言蕴涵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思想;凡被指称者必存在。塞尔十分恰当地把这个命题称为存在公理。本文将要论证的观点是,存在公理是不能证明的和不必要的,我们应该满足于一种没有存在公理的指称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指称理论的后现代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指称理论的演变历程是与“语言学转向”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起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后现代”语义学的设定为指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后现代”语言实在观的基底,由此使得指称理论能够冲破绝对确定性观念的束缚和对心理观念的禁烟,逐渐地确立具有深刻“后现代”特征的非确定性和心理意向性观念,同时,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也始终贯彻着整体语义分析方法的深化。因此,从宏观上揭示指称理论后现代演变的特征,对于透视整个语言哲学的后现代发展趋向,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一、从传统语义学的林村到“后现代”语义学的设定历史地…  相似文献   

5.
蒉益民 《哲学动态》2005,(11):25-29
一专名的意义和指称:历史与挑战 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第一次发表是在1972年,[1] 2002年, 也就是在克里普克发表该文30周年之际,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索姆斯的新作<超越固定性>.[2] 索姆斯在书的副标题中暗示他要完成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尚未完成的语义学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引入在近些年里,塞恩斯伯里(R.M.Sainsbury)越来越细致地为我们描画了一种理解指称的新思路,最后,他在其新书《没有指称物的指称》中提出了关于指称理论的一种系统的新框架。(Sainsbury,2005)塞恩斯伯里相信,意义真值条件理论在考虑意义问题时的基本思路,对小于语句的指称性表达(referring expressions)是适用的。对于语句,真值条件而不是真值构成了意义。无论一个语句的实际真值是真还是假,其意义都是不变的。类比于这个思路,对于一般的指称性表达,它的意义应是指称条件。无论世界上是否有东西实际上满足指称条件,指称性表达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阶级统治论和社会融合论的统一: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利益的工具;国家既具有阶级压迫和剥削功能,又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职能。在国家的二重性质中,阶级性是本质属性,阶级统治职能是其根本职能。国家的融合性质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范围及管理方式,最终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当代国家理论研究中的诸多争论,都可以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二重性维度中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8.
公共道德简单说来就是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由于中西文化在公私问题上都曾存在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混合问题,因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的理解和研究也就变得异常困难.制度伦理研究制度的正义问题,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理论维度;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民道德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公民对制度规则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陌生人)应有的态度、行为两个基本的层面,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二个基本理论维度.道德理论研究的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推进伴随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我们有必要把道德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公共道德的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实践哲学的形态是否相兼容的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需要阐明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剖析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既包含一个与理论哲学相对应的理论维度,也包含一个与实践哲学相对应的实践维度。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因为包含这个实践维度,而成为一种缺乏理论反思的经验主义哲学,相反,正是由于它与实践哲学相兼容的理论本色,才在理论上与经验主义划清了界限;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有因为包含这个理论维度,而阻断与实践哲学相打通的道路,相反,正是由于它在理论层面对必然性的东西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取得了科学的认知成果,才将实践层面的思考根本性地推向了纵深。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本文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一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本文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本文还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关注语境化拓展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语用论辩理论如何对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等研究范式予以发展,进而更为精致地处理真实论证实践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特性。首先,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语用论辩的标准理论和扩展理论予以概要性介绍。其次,分别梳理会话性语境和制度性语境在这两个阶段的具体介入方式。继而,借助学术领域的一个案例分析,直观展示了在特定制度性语境下进行典型论证模式分析的主要程序。最后,基于语用论辩理论的语境化拓展,探讨了相应的合理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指称实在论及其基本原则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realism)与反实在论(antirealism)的争论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此课题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与实在的关系。简要地说,科学实在论主张,科学理论依据其所陈述的事实必定有真假可言,而正确的理论词项必定指称真实存在的实体。反实在论则主张,科学理论是解释和预测经验现象的有用工具,但未必有真假可言,而理论词项未必指称真实存在的实体。按牛顿一史密斯(W.H.Newton-Smith)的分析,科学实在论实际上涉及科学理性中的三种成分:()本体成分(ontologicalingred…  相似文献   

13.
指称与语境     
克里普克与弗雷格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指称理论,而这两种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内涵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替换原则(Principle of Substitutivity)说的是,用指称相同的词项替换句子中的指称词项后句子的真值不变。这个原则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指称与真值之间的联系。但信念语境与模态语境内的指称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例如等同式“启明星=长庚星”和“启明星=启明星”在认知意义上可以不同。弗雷格关于等同式认知意义的研究导出了“涵义”(sense)这个概念。(Frege)克里普克面对的则是模态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Stanley)问题的格局现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通过或多或少带有隐喻性质的概念因果关系以及自然主义的解释,树立了完整的进化全貌。这也是生物学哲学研究中偏重于概念研究的原因之一。抽象化的理论实体虽然以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解释功能完成了认识上的壮举,但是它所塑造的因果关系不但没有成为铁律,反而在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新概念空间中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可以说,在现代综合理论成形前后,进化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格莱斯(H.P. Grice)的语用理论存在着内部冲突:在同一个言说中,说话者想要传递的真实意图与听话者推理出来的会话蕴含可能不一致。以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理论重释与实践规避为线索,可对格莱斯的哲学思想做出整体解读。我将论证:(1)格莱斯的推理思想服务于语用学目的,是为了定位和重新解释其语用理论的内部冲突;(2)“幸福”“理性”和“正确推理”都是包含性目的,可以把它们都视为目的系统,进一步从格莱斯对幸福的分析可发展出一个理论方案以回避格莱斯语用理论的内部冲突。  相似文献   

16.
从伦理学的视角考察社会角色,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伦理秩序、道德应当、角色责任等伦理意蕴.就角色理论和伦理学的逻辑延展而言,角色伦理是以社会学与伦理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以伦理学为视角,研究社会角色的权责关系、角色道德及其伦理行为模式的一种理论维度.就社会角色实践意义而言,它是与角色的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伦理定位、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模式.角色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吁求为角色伦理提供了实践基础,角色伦理为角色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撑,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模态逻辑的量化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支持者有卡尔纳普、丘奇等人,而蒯因是最著名的反对者之一,后者从同一性替换原则出发,论证了量化模态逻辑会导致模态区别的消解。然而,卡尔纳普等人的进路在蒯因的论证面前基本是站不住脚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语义学及相关的强本质主义立场;如引入弱本质主义和一种双层语义学,则可以避免模态区别被消解的下场,并让量化模态逻辑变得可行。这种双层语义学把单称词项与普遍词项分开来,并赋予它们两种不同的语义学。在普遍词项那里,涵义是首要的,而在单称词项那里,重要的是指称。由此可以解决对象的识别问题,并使得量化模态逻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出土材料上的卦爻符号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时间及社会环境中,按照取爻定卦、图像记录、筮法推衍三个行为阶段进行分析研究。依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将筮占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生活资料,从传授与习得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将卦爻筮占的图像分为阴阳爻画和数字爻画两类。并通过记录方式按符号类型进行分类,对符号图像组成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将筮法的发展分三个历史阶段进行详细论述,试图厘清数字卦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