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平 《法音》2000,(11):21-24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2.
黄夏年 《法音》2008,(7):39-43
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复兴活动,是近现代佛教振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三百种,现在已经能见到的达256种,未见有名的尚有30余种。太虚大师曾经专门回顾了民国早年办报刊的经历。他说:"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仅出四  相似文献   

3.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4.
李湖江 《法音》2015,(2):39-43
<正>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一方面彼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与战乱的影响,造成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蔡勤禹指出:"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有共性,根据这种特点,民国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灾民、难民、失业者、残疾者、乞丐、失养儿童、鳏寡老人、不幸妇女等。"[1]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救济,而彼时的社会救济制度并不完善,佛教慈善救济事业在那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