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日常使用的家电、汽车等机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也是一部机器,而且寿命还挺长。为什么由骨骼、肌肉、经络等相对柔软的零部件组成的机器,要比用坚硬的金属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寿命更长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这部机器同时还是生命体,肌体细胞能够自我修复更新,通过不停地更新换代吐故纳新,来维持生命。这一点是金属机器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2.
李阳崔鹏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22,45(6):1436-1442
本研究旨在探究智能机器的道德决策速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研究分别以智能机器与人类为道德决策主体,采用2(决策速度)×2(决策内容)的被试间设计进行研究发现,对于智能机器和人类,道德性决策均会使人们对其信任,而快速道德决策提高了人们对智能机器的信任程度;此外,研究发现能力感知是智能机器道德决策速度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人们对智能机器与人类的道德决策速度知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3)
<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是一个改革者。十多年来他用实践促进了古老的佛教与前沿科技的融合。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贤二"是心灵与技术的美好相遇新京报:去年,龙泉寺的"贤二机器僧"在网上走红,为什么会设计这款机器人?学诚法师:"贤二机器僧"是传统佛法与现代  相似文献   

4.
五、认识论的问题信息是由人与机器进行处理的。在欧洲控制论发展过程中曾把这些类似的过程进一步阐述为同一性。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设想。例如,指出了人脑是具有缺陷的,“因为人脑不能充分接受事实,不能极为迅速地安排、整理和处理事实,不能长期贮存,就是说不能在记忆中长期保留事实,受情绪和语言的干扰,而且并不是永不疲倦的”。人们想用思维机器来弥补人的这些“缺陷”,“通过装置,使控制机器、语言机器作出比人脑更大的贡献。因为电动装置没有人脑所特有的一切缺陷”。因为人被看作可用机器代替的,这样人就从控制思维中完全消失了。人们发展了人在其中是干扰因素的机制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研究,在美学、历史维度下研究机器美学在什么背景中被确立与发展,以及它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予了怎样的启示,进一步阐释机器美学在萨伏伊别墅中的具体体现与表达,最后思考机器美学在解决建筑居住问题时存在的机械性与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相似文献   

6.
哥德尔定理必定适用于控制论机器。机器所能证明为真的结论,相当于在相应的形式系统中所能证明的定理。于是我们就能在这种形式系统中构造出一个哥德尔公式。此公式不能在此系统中得到证明。因而机器也就不能推导出相应的公式为真的;但这一点却是人的心灵可以做到的。由此得出结论:没有一架机器会成为一个心灵的完备的或合适的模型,心灵和机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来模拟任何一种我们想要模拟的类似心灵的行为,而只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可以模拟一切类似心灵的行为。我们试图制造出的心灵模型是机械的,是“死的”,而心灵在事实上却是“活的”,它所能做的总比任何僵化的、死板的形式系统所能做的为好。  相似文献   

7.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体自学的方式。由于这种教学经常通过机器来进行,因而又称“机器教学”、“自动教学”。目前“程序教学”则是应用较多的名称。程序教学是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普莱西(S.L.Pressey)试制一架自动教学机器开始的。他的第一架机器曾在1924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展览过。在1925年的心理学会年会上又展出了改进的机器。这个机器能自动地同时执行测验和计分任务,并教练习性的教材。普莱西把他的设计总结如下:①把学习材料以一系列问题形式连续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問題 在現代生产技术中,人和机器可以看作是一个統一的系統。这一系統的中心环节是人。人凭借自己的感官从仪表和信号得到有关机器的运轉状态和生产过程的变化的信息,經过一系列的思惟活动,然后作出判断,并通过操作活动对机器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調节。关于人和机器的这一方面的关系,以及关于机器、仪表、信号和操纵装置的設計如何适应人的感知、思惟和运动的特点,以便使“人机系統”达到最高效率的研究,已經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即“工程心理学”。本研究所涉及的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問題,就是属于工程心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1950年,英国数学家、控制论理论家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和智力》(又名《机器能够思维吗?》)一文,第一次提出“机器能够思维”,还回答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定义。从此,围绕“机器能否思维”及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测,在国际上展开了广泛讨论,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模拟人脑的功能,使物质与意识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新的意义。“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否取代人,能否统治人等,不仅是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0.
逻辑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工具性,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叫《工具论》,归纳逻辑的奠基人培根则把他的逻辑著作叫做《新工具》。既然是工具,就离不开实践。逻辑学就是人类思维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概括,它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掌握,被应用。正如一台机器,你要想学会使用它,就必须亲自操作,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的责任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智能机器不具备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因此不是道德能动者。从责任的他者视角出发对智能机器道德自主性与意向性的质疑,并不能否认其具有道德责任能力。从他者期望型道德责任的角度看,智能机器由于人们的期望偏见、智能偏见和地位偏见而不被承认具有道德责任能力。如果智能机器想要在现代技术社会的责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就需要我们如实地期望智能机器人的道德责任,摒弃事后立场、语境不匹配、人类中心主义等经典责任伦理面临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他者期望型道德能动者。  相似文献   

12.
办公室常见的一个情景:踏入公司,四周墙壁贴满激励字语:我是最棒的、我最行、我可以、世界上没有笨人、只有懒人……。这是企业内部自我激励的训练,是企图透过文字达至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企业教育文化。企业员工为何需要被教育、被训练?你是否发觉,只要团队集合在一起,肯定会有问题。这就像企业人士爱说的一句:情愿管机器,也不愿意管人。  相似文献   

13.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从小被父母操纵。现在有了工作,但我不感兴趣,甚至感到痛苦,如此机器般地按父母的安排运转,生不如死。我若辞掉工  相似文献   

14.
人类智能模拟的“第2类数学(智能数学)”方法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智能(AI)的基本目的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的某些智能──大脑思维的某些能力。这实际上涉及到哲学中的认识论、逻辑学等内容。比如人工机器的智能是否可以超过人类智能?科学地回答诸如此类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人类智能的能力,以及现存数理科学及其方法论的特征。本文的结论主要有:机器智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超过人类智能,但在某些局部性能特别是在效率上可以超出人类智能,如同人类体力的延伸──机器可以超出人类体力一样。当前的“第2类数学”方法及自然观可能是继哥白尼、达尔文的科学观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科学观。一、人…  相似文献   

15.
医学认识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特点能反映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类型。任何精密的机器也未达到人体结构的精密程序。任何机器的功能也没有包括思维功能在内的人体功能复杂。机器可以停止工作,然后拆开各部件,一件件地检查损坏部位。人的生命不能停止,只能在生命运转的同时进行人体检查。这就决定了疾病诊断学到目前为止仍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富经验性、最具有创造性,也最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机器理解古汉语的一个实验系统(ACLUS)。该系统由一个知识库和三个子程序组成。知识库包含有一部机器词典和若干集用来加工句子的规则。三个子程序是:句法分析子程序、翻译子程序和问答子程序,它们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功能。本文还讨论了有关机器理解古汉语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勒兹从微观视角出发,放弃了马克思以生产力或人的生存状况为人类社会划界标准的立场,根据欲望的运作机制及管理方式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的领土机器、野蛮的专制机器、文明的资本主义机器三个阶段。领土机器是一种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的社会集团,用大地作为管理欲望的手段,记录着生产对象以及生产方式。专制机器用抽象的符号取代大地的符号,启用了全新的编码体系及登记方式,对欲望实行超编码操作,这构成了国家的本质操作,法律是超编码的工具。资本主义机器通过吸取欲望流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资本的本质可以描述为数学意义上的微分关系。"欲望社会形态"思想某种程度上承继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可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随之产生.现代工业设计往往被企业奉为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早期工业设计师的角色是由艺术家来扮演的,其艺术成分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高尔斯华绥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以精湛的手艺,倾尽全力做最好的靴子,面对机器大生产的压力,他们依然苦苦支撑,拒绝粗制滥造,最终因入不敷出而被饿死的故事。小说浓缩了高尔斯华绥的艺术造诣,魅力无穷。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悲剧之美以及悬念之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理想和品质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机器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遇到一起,开始吹牛。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机器,只要把一只猪推到机器的这一边,然后转动机器把手,腊肠就从另一边源源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