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重石 《天风》1995,(9):33-34
一、神的本质是爱 悲剧是戏剧中的一个品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有句精辟话:悲剧是写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 回忆我过去的人生历程,自感于国于民无愧于心,无负于人的。然而偏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把我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写了一本书,书名《风雨岁月》,在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在这书里记述了我入社会以来。  相似文献   

2.
尉明 《天风》2016,(7):34-35
正1995年,我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我的妻子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1995年初夏,有两位英国女士向我妻子传福音。我妻子受进化论影响,认为人是猴子变的,而两位英国女士说人是上帝造的,由于这一分歧,我妻子拒绝了她们传的福音。1995年冬,我在英国牛津市工作,我妻子从爱丁堡来牛津探亲。她在我住的地方为我打扫卫生,却在一堆废旧书报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陈恩准 《天风》2012,(6):28-31
初信之时,每当看到耶稣指教彼得打鱼的故事,我就会暗自发笑,认为纯属神话故事和无稽之谈。后来,我涉足商海,从负债到蒙恩,亲身经历到一连串在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成就的神迹之后,深刻认识到,彼得的事迹既不是神话故事,更不是无稽之谈,而是实实在在出于主耶稣基督的大能作为。  相似文献   

4.
我的信仰     
夜意蒙蒙 风雨匆匆 静思己往 主意由衷 很久以来就想写一篇关于感恩圣宠的文章,但因一直忙于纷繁琐屑而无暇分身,今夜终于决意坐定下来开始着手起草。当坐下来时,忽又觉得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5.
我的信仰心     
李汶道 《天风》2009,(4):55-55
要明白自己的信仰心,还得明白何谓信仰?信仰,信心瞻仰之意也。是人对某种对象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的指向,是人心灵归宿深处的一种目标。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圣经上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信念,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非教友家庭,从小一直到中年并没有明确的信仰。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浩瀚的天空,有序的四季,奇妙的大自然,奥秘的生命等……,总让我感到一定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创造了宇宙万物,掌控着世界。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最初接受信仰的原因,是单纯的被主吸引的话,那么现在再问自己接受信仰的原因,我会说:我接受信仰,是因为我找到了生命的本源。 在世界上度过了二十几年没有  相似文献   

8.
张魏魏 《中国宗教》2021,(12):52-53
五台山成为文殊道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文殊信仰与五台山相融合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缩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其经典依据是《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历经上千年历史,佛经中记载的清凉山逐步和中国的山脉五...  相似文献   

9.
李松强 《天风》2005,(12):53
信仰使我的脸上充满了血色,使我成为一个可爱的“胖子”——小时候我是一个长得面黄肌瘦的男孩,咳嗽感冒成了习惯。因为体力不支,而且口齿不清,从小学直到技校都是班上同学欺负的对象。深深的痛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恨,最祟拜的是有过胯下之辱的汉  相似文献   

10.
李松强 《天风》2005,(12):53-53
神啊!你真好!每逢我遇到困境,你总是教我平安喜乐。“饶恕”之道不但使我的生命不断得到更新,也使我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12.
十一届三中会以来,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治文化的繁荣也悄然而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一经提出,立即在社会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思想斗争的人们,再也不愿为一些无益的问题继续争论。于是西方各国著名的哲学思想,以及我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开始重新活跃在文化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尤其是随着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许许多多宗教组织得以恢复和建立,寺院、教堂得以重新开放,宗教文化教育事业得以发展,为人们接触、认识宗教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有神论信仰的原初肯定本身就隐含着诸多否定性因素,关注现实的此岸之“人”,重视现实的生存之“理”,追寻现实的探索之“路”,促使他们迅速向无神论和共产主义转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注重宗教有神论信仰的价值考察,将其原生态视为原始人类凝聚原生力的精神支柱,将其进化态视为文明人类生存绵延的异己力量,将其衍扩态视为现代人类生存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意识形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的新唯物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4.
滕静老师如今已是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岁月已将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庞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在微风中轻拂的银发似在无声地述说着她那艰苦追求而又热心奉献的一生。 我与滕静老师相识是在1987年,那时她大约64岁。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一月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这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忽略的,但于我,却是那么的难以忘却,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样子,曾经为了这场考试义无反顾奋斗在复习前线的身影……似乎该为我的考研生涯留下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以缅怀那逝去的痛并快乐着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郭灵芝 《天风》2006,(2):40-41
主耶穌所处的那个时代,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能在一起。犹太人看不起撒玛利亚人,因为撒玛利亚人非纯血统犹太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一过年的那段日子,发现好友的QQ签名已经改成为人学道的最高境界是成仙,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已经入道了,还在道观里面生活,真是各种羡慕啊!然后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宗教和信仰的话题,比如山上的道士们怎么练功、怎么帮助周边的群众、如何在这个日趋浮躁的年代保持清修,等等。我也不清楚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了道教信仰,只记得有一次翻看《百科全书》,正好打开宗教卷的  相似文献   

18.
吕澂 《世界哲学》2007,(3):77-79,86
佛学家吕澂先生在1959年秋写过一份材料,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如何投身于佛学研究和涉足美学研究以及所参与的内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和过程,叙述详细平实,史料价值较高。由于有关吕澂先生生平的详细资料已发表的较少,尤其是他自己写的材料,相信此篇材料会对研究近代佛学发展问题和吕澂著作的学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雪雷 《天风》1998,(6):29-30
滕静老师如今已是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岁月已将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庞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在微风中轻拂的银发似在无声地述说着她那艰苦追求而又热心奉献的一生。 我与滕静老师相识是在1987年,那时她大约64岁。  相似文献   

20.
正书法创作于我而言,就是我心里追求的一场恋爱。我自幼受祖父的影响,喜欢上了书法,直至今日已三十余年了。在这三十余年里有喜,有忧。喜的是,每当自己临帖与创作能找到感觉时,心里就有一种喜悦涌上心头;忧的是,每当临帖不进步或创作找不到极佳状态时,就茶饭不香,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想把毛笔摔掉,自暴自弃。但为了自己对书法的这份爱,始终不死心,依然继续读帖,研究有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