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筠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100732)由中华美学学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美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4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师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美学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论研究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在中国美学的研究领域内,一种系统总结传统美学的人文智慧,深入思考传统美学的现代意识,努力发掘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的研究态势已日益引人注目,“回到中国美学”,似乎已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因而,有进行新的价值评估,发掘其现代意味的必要。一、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内涵的探讨以哲学价值论为视角,努力发掘传统美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智慧和整体的价值特征,是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新特点。在对传统美学人文智慧的探讨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人学思想,由此也形成传统美学丰富的“·人·学·智·…  相似文献   

4.
西方美学以及从西方美学概括出来的所谓“美学原理”,它们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对于研究中国美学只有参考意义而没有指导意义。中国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奥妙只能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而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人文文化,人是什么,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是其核心问题,因此我走了结合人学去研究美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是美学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曾经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就是艺术观,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基本上应该包括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70年代末期,我国美学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沉寂而重新活跃起来以后,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又受到了重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讨论情况,除上述形成于50、60年代的几种观点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以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和审美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导语】相对于当代西方美学的稳定推进而言,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在经历了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引介与移植之后,研究者一直反思如何保持中国美学自身之特点,并尝试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获得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这一反思显示出新的方向。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思路与角度回归思想的源头,发掘其深层内涵,对中国美学思想作出新的解说。这里所选取的几篇文章就是这一方向的最新探索。有研究者关注到中国传统的“诗教”思想,通过对具体说法的细微分析来解说这一思想被人忽视的另一层功能;也有研究者结合考古学的资料,从“斤”到“斧”到“戉”的关联与转化入手,在文化的层面上梳理中国美学思想的起源;还有学者关注到中国早期思想中的“乐”概念,通过“乐(yue)”与“乐(le)”的互训来解说其中存在的不同内涵;更有研究者通过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分析,在汉字美学的逻辑起点上强调了应当关注“字音”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孔阳为本系学生讲授西方美学史课程,并即将出版专著《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有关西方近代美学流派评述方面的译著,并计划今后以更多的时间进行中国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施东昌出版了《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和《“美”的探索》两书,最近又写成了《汉代美学思想述评》 (初稿)。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已在筹备出版一部中国美学论文集。外文系伍蠡甫一直潜心于研究西方文论,主编出版了《西方文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1 1月 1 1~ 1 5日 ,由中华美学学会、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近百名学者与会。会议就 2 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审美教育、民族艺术与美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中华美学学会成立 2 0周年 ,同时又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的美学研讨会 ,与会代表不仅就一些学术问题畅抒己见 ,也对下一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一、美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文化问题关于美学学科建设问题 ,陈望衡认为 ,2 1世纪当是中国美学大放光彩的时代 ,美学追求的和谐是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韩国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出版了<美学概论>(朝文)和<美学>(汉文)之后,90年代初应邀去韩国讲中国当代美学并访问了美学专家教授,又参加了东方诗话国际学术会议,还阅读了已出版的韩国美学书刊,便引起了浅谈当代韩国美学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评《周易美学》邹元江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易美学》,是刘纲纪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新著,它是继著者撰写的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之后,更深入阐发中国美学思想精髓的又一力作。在论...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 ,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 ,这无疑有助于这场讨论的深入发展。最近彭富春先生的《“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7期 ) ,以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方式为实践美学辩护 ,值得注意。彭文先证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 ,由此否定后实践美学存在和命名的合法性。这就涉及到美学以及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对此 ,彭文认为 :“所谓的美学具有三个历史维度 :古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岛市美学学会、青岛市青年文学学会于1992年9月24日—29日在青岛市共同发起召开“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当前美学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部分与会学者还联系实际,到青岛市著名的改革先进企业生活林食品厂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者提出,中国美学不象西方美学那样侧重对美与艺术进行本体伦的研究,也不注重对审美对象做冷静的、科学的分析,而是着重于探求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探求外在的感性形式如何与人们内在的伦理道德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中国美学范畴有其独特的内涵。现将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春时 《学海》2001,25(2):161-163
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已经进行几年了 ,这场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刘纲纪先生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① 以及其他几位美学同行的文章的发表 ,使这场讨论又有所深入。刘先生是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章具有权威性。这篇文章对“后实践美学”进行了反批评 ,其中主要篇幅是针对我的观点 (超越论美学 )。我认为有必要继续与刘先生商榷 ,以求得刘先生及同行们的指教。首先是审美的超实践性问题。我对实践美学的批评首先是它把实践与审美同一起来 ,从实践活动中寻找审美的本质 ,…  相似文献   

16.
美学史的又一种反省方式——对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的几点设想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100037)进入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往大的方面讲,原先那种感悟的、经验形态的美学,一步步走入了比较自觉地追求思想的体系化、理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该著从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诉求与境域缘在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之境域缘在构成论与原点范畴、“致虚”“守静”思想与审美缘在构成论、“有无相生”说与缘在构成域之开放性、“阴阳”观与缘在构成思想、“万物化生”构成思想与审美境域缘在构成说、“与‘道’合一”说与缘在构成论、“诚”范畴与审美缘在构成论、审美缘在构成论的文化思想渊源、缘在构成域之审美精神等方面,对“中国美学的审美境域缘在构成论”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岁末,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大会主题,分别对"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及"跨文化研究与中国美学"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先秦是我国美学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的美学主要是音乐美学。对音乐美学贡献最大的在诸子中首推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这是孟子对孔子一生的赞美。孔子也正象一部“金声玉振”交响乐,以和谐之美的基调,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和”则是孔子的音乐美学核心。孔子的以“和”为核心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边界与多样性”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