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海上花园鼓浪屿,恐怕许多人都不会陌生,旖旎的自然风光、中西合壁的建筑、美妙的钢琴声等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鼓浪屿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沐浴福音真光的地区之一,1842年以来,不少宣教士来到这个岛上播撒福音的种子,兴建了一座座雄伟的教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现存八座教堂中,协和礼拜堂以其传奇的经历,见证了基督在这座小岛的奇妙作为. 十九世纪中期,不少西方人离开欧美,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远涉重洋来到鼓浪屿工作、生活.这些来鼓浪屿的外国人中,有不少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为了举行主日崇拜,遂决定在鼓浪屿建一座教堂.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惠蓉 《学海》2002,(4):43-46
推进城市现代化 ,必须重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业、提高旅游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旅游业要重视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要科学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要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名胜古迹、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名城 ;要注重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突出地方特色 ,放大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要注重城市非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要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将在西部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宗教旅游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一般对如何开发佛教和道教旅游探讨较多 ,本文则指出四川的天主教堂也有积极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并从其历史、现状、教堂建筑和可能争取的游客概况等方面加以论证 ,提出了一些前期所需要做的工作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五台山第二届国际文化旅游月闭幕后,五台山向海内外隆重推出“681”秋冬旅游项目,即六项特色旅游活动、八大佛事活动、一个佛俗民情年,以推动五台山的秋冬旅游活动持续不断,好戏连台。  相似文献   

5.
名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迷失——以先秦诸子旅游开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旅游是以追寻名人踪迹或感受名人文化为目的旅游活动。名人旅游基于"见贤思齐"的大众心理,旅游者通过各种品赏和休闲娱乐方式,深刻体会名人的思想精髓,从而获得启示和教育。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名人旅游渐渐迷失了方向,偏离了名人旅游的理想宗旨。文章以春秋战国诸子的旅游开发为例,列举了其中的文化迷失现象,提出了对诸子旅游理性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钰菲 《美与时代》2023,(1):98-100
全域旅游是海南省乡村振兴必经之路,品牌推广是石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镇全域旅游存在的品牌形象定位不够准确、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品牌营销手段单一、品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品牌推广。相关部门可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品牌特色,利用媒体优势、扩大消费群体,展现全域视角、区域统筹联动,为乡村旅游品牌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会议、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主线,狠抓全面管理和强势  相似文献   

8.
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旅游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旅游伦理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旅游伦理或旅游道德教育研究和旅游伦理规范或旅游道德建设研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理论构建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和实践价值贫乏等问题.因此,国内旅游伦理的后继研究应该注重研究的系统化、建制化、跨学科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9.
范跃进教授主编的《齐文化旅游丛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这套丛书,全书包括齐地历史名人(上、下)、齐地山水名胜(上、下)、齐地遗址遗迹、齐地风俗特产、咏齐诗文选注,五卷七册,150余万字,图片130余幅。整套丛书,图文并茂,规模浩大,站在山东省文化旅游平台建设的高度,从整体上对齐文化旅游的资源、框架、思想内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反映。这是第一部全面整理齐文化旅游资源的著作,是齐文化旅游研究的奠基石,对于齐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弘扬齐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淄博市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套丛…  相似文献   

10.
齐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框架重组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伴随着旅游地理理论的出现而产生的。旅游地理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在它被引进到中国来时,旅游资源的概念便出现了歧义。  相似文献   

11.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些地方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项目,诸如羌族建筑、羌族歌舞、羌族服饰、羌族景观雕塑、羌族旅游工艺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导致了羌族文化的异化。只有对羌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既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艺术,又搞活了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3.
鼓浪屿,一个美丽的小岛,一个音乐的故乡。鼓浪屿被称为厦门岛上的一颗明珠,种在这颗明珠上,建立了他的教会——三一堂。60多年来,这是一个用诗歌、乐器来赞美神、传  相似文献   

14.
赵珂 《美与时代》2023,(1):91-94
近些年,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之后,我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繁荣,资源配置不合理、品牌建设缺失、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各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现象不断涌现,旅游地之间的近邻正负效应同时存在。针对此现象,从旅游地空间竞合理念出发,分析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助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田州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拥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和旅游资源,其建筑文化特色鲜明,建筑装饰承载着民族、宗教、地域、习俗、伦理等文化多层面的内容,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体现出人们对建筑及文化的精神需求。文章通过运用文化旅游的形式对田阳古城建筑装饰的表现形式和民族特点进行研究,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提出尊重传统、因地制宜的旅游开发理念,重视民族精神文化的表达,推动古城文化底蕴与旅游建设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美与时代》2016,(4):96-98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产品的设计也受到新的挑战,传统的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旅游环境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提高景区整体品质和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销售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景区都在面临着的现实挑战。景区手机应用软件,指以手机应用串联景区旅游的全过程,将景区介绍、景点导览、票务中心、纪念品商店、客服中心、一键扫码、即时分享七项游客在游览景区过程中常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7.
高科 《法音》2015,(2):28-33
<正>随着国家的宗教政策调整与大众文化旅游的兴起,国内从上世纪末期开始便兴起了一股宗教旅游的热潮。时至今日,这股"宗教旅游热"不仅热度不减,还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宗教旅游发展过程中,盲目、过度的宗教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导致的宗教文化庸俗化、高价香火产业链、伪宗教与"封建迷信"消费等旅游异化问题频频见诸报端,国内学界对  相似文献   

18.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53-360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各个地方政府充分重视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各个旅游景点,完善旅游管理。宗教及其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旅游资源,它可以产生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效益,但它不能作为产业。禅宗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地位独特。慧能生在广东,创业在广东,圆寂在广东,光孝寺、国恩寺和南华寺是六祖的三大祖庭,给广东的佛教增添了特殊的光彩,也为当代中国广东佛教旅游,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开发广东佛教的“六祖游”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广东旅游业中的一个特殊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定位核心文化打造无双品牌——再论五台山需要包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或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再度整合,实质是规划建设者对旅游资源(待整合的旅游产品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或现有文化状态,进行挖掘、提炼或深化、创新的过程。它不但塑造或改变着景区(点)的外貌,更决定着景区(点)的品位、档次和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但旅游客体要体现文化,作为旅游主体的游人追求的也是文化,所谓的求新求异,其实就是求新文化、求异文化、求精品文化。那些粗制滥造的景点和修一道栅栏围起一条山沟式的简易景点,是少人甚至无人问津的。同样,如果满…  相似文献   

20.
礼惠子 《天风》2012,(1):25-27
2011年5月的一天上午,厦门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组请来了一位气质高雅、神采奕奕的嘉宾,这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十几岁的女士,在10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三种癌症的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