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相怀 《学海》2014,(3):109-115
西方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一直存在着贵族政治传统。就其演变历程来说,在古典时代体现为过上得体生活的希腊精神,和公民自觉投身于公共领域的罗马美德,在中世纪表现为贵族等级意识,在转型时期,贵族在衰落的同时开始了文明化的进程,为了跻身于社会上层,新兴资产阶级接受了贵族等级的等级意识,从而在现代社会形成了社会上层独特的政治文化。本文认为,等级意识和荣誉观念构成了西方政治中的贵族传统核心要素,贵族政治传统在现代政治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等级给政治以秩序,荣誉赋政治以魅力。  相似文献   

2.
(1)强调个人的地位、作用在任何人类社会里,影响每一个活动细节的基本思想就是关于那个集团中的个别成员的地位——不考虑任何特别优越的地位——的一般概念。 (《观念的冒险》,第17页) (2)古代文明基础是奴隶制,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自由在整个希腊和希腊罗马文明——我们称之为“古典”文明——时期,普遍认为必须有大量的奴隶人口去做那些不值得雇用完全开化了的人去做的事。换句话说,在那个时期文明社会是不能自给的。社会结构中不得不交织着一个比较野蛮的底层以支持文明的顶峰。古代和近代政治理论之间有巨大的差别。……那时,奴役是政治理论家的前提;现在自由是政治理论家的前提。 (同上书,第20页)  相似文献   

3.
希腊的建筑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四个阶段。通过希腊这四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可以了解,希腊的建筑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日趋成熟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4.
"德性"是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早期日常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也是拉丁史纂与文学的重大主题、罗马国民认同与国民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它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共同构成了罗马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政治价值体系.相比于其他对罗马政治文化的概括,"德性政治"这一范畴能够更好地揭示罗马共和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借以对内宣示特权、罗马国家借以对外宣示霸权的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动力机制与社会—政治供给机制,它也是理解罗马历史上贵族竞争与贵族展示的锁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与它以之为原型的罗马德性政治在许多重要方面构成了有趣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罗马德性政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包利民 《学海》2001,(6):5-10
希腊罗马的政治哲学与基督教的政治哲学是两种不同的范式。如今这两种思想范式已经大多被看作共时性的并列“资源” ,供当代研究或倡导宪政主义或公民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或共同体主义等不同倾向的人考察或选择。然而在历史上 ,它们曾经前后交替。由于它们既共享一个基本价值框架———“大序意识” ,又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交替中呈现出复杂的交汇、冲撞、张力与互渗。本文将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位一身而兼熟悉、并企图综合两种范式的重要思想家为典例分析这一交替。一、古典大序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传统 ,其实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希腊、罗马文化中古典修辞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对使徒保罗、特土良、安布罗修、奥古斯丁等基督教布道家的影响,并着重指出了基督教的讲道与古典演讲术在本质上的不同:讲道是福音和上帝恩典的宣讲、是圣灵的工作。好的讲道和讲章的关键,在于讲道者对福音和真理的信奉与委身。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当代许多哲学著作和教科书在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原始资料发生兴趣,纷纷寻找古代文献,热衷于研究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时候,他们无疑也把眼光放到了希伯来文和犹太圣经上。事实上,从文艺复兴起,人们就逐渐认识到,“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第76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是一场以对古典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8.
希腊雕塑作品所呈现出的单纯、静穆与伟大,源于希腊人所追求的一种自然、和谐美。本文在分析希腊艺术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希腊各时期雕刻作品的赏析论述了希腊艺术观对希腊雕塑艺术发展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希腊人聚居区18世纪,当时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希腊和巴尔干半岛希腊居民中许多最为敢闯的阶层的移民,最终以在地中海和西欧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建立希腊商人社团而告结束。这种希腊人聚居区得益于当时奥斯曼帝国中占主导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从1...  相似文献   

10.
金相文 《学海》2002,(4):147-152
本文认为发生于 16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宗教改革 ,首先发端于对罗马教廷的专制和腐败的批判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原罗马天主教统一局面及宗教权威的打破 ,形成了众多教派和教派之间的纷争。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时期 ,是社会资源在封建贵族、教会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重新分配时期。世俗势力与宗教纷争的汇合 ,使得宗教改革最终带着血腥味从宗教冲突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之后的宽容观是这场宗教改革留给历史的最宝贵财富 ,因为这种宽容观使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增加了世俗的意义。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 ,在随后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对早期世俗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7,(4):68-76
罗马共和国末期,古罗马以德性和荣耀概念为中心的传统政治伦理观产生了重大危机,尤其是以外在的、公共的荣耀作为个人行为内在的动力这样一种机制变得极不稳定。为了挽救这套政治伦理,西塞罗做了两方面的理论努力:一方面,为了应对希腊哲学的挑战,他再次肯定公共生活的价值和荣耀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荣耀与德性的实际分离,他利用希腊的思想对德性重新做出诠释,以德性限制荣耀的私人化。西塞罗试图通过他的著述和演说,再造罗马的政治伦理,驯化类似于恺撒这样的人的政治野心,劝诫青年贵族精英恪守或回归共和宪制与"先人习俗",从而捍卫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是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少数人 ,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四主德” ;中世纪缺乏公民与公民道德生长的土壤 ,社会造就的是谦卑温顺的臣民及深受基督教神学影响的臣民道德 ;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公民资格的狭隘性 ,公民的内涵大大拓展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 ,但资产阶级公民道德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老中青三代学者历时近三十载撰写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于今年正式出齐。最新出版的第四卷是关于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本卷撰写者认为,要在西方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有自己特色的晚期希腊哲学史,需要处理好六个问题:(1)晚期希腊哲学与地中海文化语境的关系;(2)学派形态哲学与学派外哲学的关系;(3)晚期希腊哲学与早期、中期哲学的关系;(4)折衷主义与罗马文化的特征问题;(5)东方文明对希腊罗马的反哺以及"雅典与耶路撒冷"问题;(6)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解读晚期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14.
亚历山大的功业改变了希腊世界 ,同时也改变了哲学家的关怀。昔日的理想随着作为主权独立的城邦衰落离析而日益浸淫于世俗的洪流之中。古典时期以城邦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 ,这首“希腊因之成为伟大国家的赞歌 ,生动活泼的民族意识的赞歌” (文德尔班语 )在晚期希腊变得如此陌生  相似文献   

15.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了间接的批判。通过抨击德国封建特权与揭露普鲁士政府扼杀群众自由权利的丑恶行径,马克思间接批判了古典自由主义自然权利的抽象存在、自私本性和虚幻前提。《莱茵报》后期,马克思直面德国底层群众的贫困现实,在深入考察农民贫困问题、探究贫困根源及其解决措施时,间接批判了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的阶级属性、理论前提和现实局限。《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间接批判表明其并不完全认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他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上的进步性,即在间接批判的过程中对现存的一切社会思潮保持审慎反思的态度,形成了积极探寻“建立新世界”的价值取向和为广大贫苦群众谋求普遍权利的政治立场,从而与古典自由主义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古典自由主义正义观是马克思早期思考正义问题的出发点。从亲近和接受古典自由主义开始,经出离和批判古典自由主义,到后来历史唯物主义创立,马克思彻底超越了古典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其所代表的启蒙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理解正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即从生产出发理解正义,社会不正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生产正义是实现社会实质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6世纪末叶,罗马建立了贵族专政的共和国。以后,平民与贵族经过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民主制的发展,同希腊民主制一起,成为古代民主制的典范,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罗马的民主化发展程度是不及雅典的,贵族一直是整个政治权力运转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一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20.
一本新近的著述是本文的这种讨论的起点 ,其目的是说明多样文化的哲学传统比较史的旨趣。[1]在这一讨论中所引出和发表在《第欧根尼》刊物上的一些文章 ,缺少关于罗马与拉丁文献的讨论 ,这或许是令人惊讶的 ,因为古典古代 (classicalantiquity)是一个长达 5 0 0年的时期。这种缺失有两个原因 :希腊文献的开始要早得多 ,而拉丁文献是根据希腊文献模铸的 ,直到它的传递的某些方面也是这样 ;另一方面 ,一个多世纪来 ,草纸学的一些发现———无论是未编辑的文本或是已通过拜占庭的抄本留传的著述———激活与丰富了我们对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