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最早的饮茶书籍《茶经》记载,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中国人就已有饮茶的习惯了。伊斯兰教向东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与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们结缘,他们很早就接触到茶。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们从海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居住经商。当时,从  相似文献   

2.
略述明清四大经学家对伊斯兰文化的贡献[台湾]哈吉·艾布白克·贾福康前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穆斯林先民留传给我们的事迹却甚少,从公元7世纪到14世纪(唐初至明初)的8百多年间,穆斯林作为侨民及外来民族居住中国,在唐、宋时期,他们...  相似文献   

3.
穆斯林与中华文化魏德新伊斯兰教于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历经千余年,穆斯林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天文历法据《新唐书》记述,《九执历》周天360°,无余分。但中国传统历法周天为365°,故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指出,以360°为周天"实本回回"...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印尼全国人口已达1.8亿人,其中穆斯林人口占90%,约为1.6亿人。据印尼历史学家考证:伊斯兰教最早传入印尼的时间约在7—8世纪之间。据传674年,阿拉伯商人曾经到达苏门答腊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曾是当时阿拉伯商人前往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处我国中部,既有在全世界享有美誉的庐山和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又有世人皆知的革命圣地——井岗山,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不知是山河的秀美,还是它通衢九省的便利交通,吸引了众多穆斯林先民来此定居,繁衍生息,从而在美丽的江西大地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伊斯兰文化痕迹。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江西,确切时间已不可考,可能是在明代中期随着穆斯林移民或驻军的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途径。为了落实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巩固伊斯兰教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开创新局面,促进伊斯兰教健康传承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历史经验和当前形势1.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融合,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唐宋时期,中国穆斯林先民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参与中外贸易和文  相似文献   

7.
<正>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起名字在伊斯兰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穆斯林辑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一部反映我国穆斯林生活的彩色纪录影片《中国穆斯林》,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影片展现了中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地区西北高原的壮丽景色,叙述了伊斯兰教传入我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概括地介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万穆斯林的生活和风俗  相似文献   

9.
正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伊斯兰建筑也随之传入。初期,仅在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聚居的"蕃坊"内建有清真寺。元代之后,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为清真寺、拱北、麻扎、道堂和教经堂,最早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出现中阿结合式。这些建筑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各族穆斯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认为,唐永徽二年(651)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宋、元三个朝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在刚传入的唐代,就有穆斯林努力学习和适应儒家文化。据《全唐文》卷767记载,唐宣宗时就有伊斯兰教徒李彦升考取进士的事,当时一名文人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华心》。文中赞扬李彦升是一位"形夷而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正阿拉伯文书法传入中国以来,深受中国穆斯林的喜爱,历史上涌现出很多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他们对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的中国穆斯林书法家继往开来,传承着这一精美的书法艺术形式。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和向外传播,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穆斯林对端午文化进行了吸收与丰富,每逢端午节,各地穆斯林群众会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并依据当地的不同习俗欢度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正阳节、浴兰节等,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庆之一,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以儒诠经"是明清穆斯林学者的自我觉醒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在中国的传承和解读都是"家传心授"的模式,这种模式较为保守。在元朝,穆斯林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有许多人入仕从政,如"回回司天监""回回国子监学""广惠司"等(1)。东来的穆斯林把当时伊斯兰世界的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传入中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没有把《古兰经》翻译成汉文,也没有用汉文阐扬  相似文献   

15.
所有社会中都有宗教存在,只是在表现方式和制度化形式上存在差异。从社会层面上看,宗教必然要形成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宗教的运转和实际效应也就体现在它的社会存在上。回族是传统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自伊斯兰教传入辽宁地区,在与辽宁本土文化以及辽宁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相交融相适应的过程中,形成有别于其他国家及地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伊斯兰教,同时辽宁伊斯兰教也是辽宁回民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辽宁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就有穆斯林先民经“香料之路”来过东北,成为侨居的蕃客。北宋年间,回回…  相似文献   

16.
正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穆斯林历尽坎坷,命运多舛。他们没有甘于沉沦,甘于寂然而灭,而是在守护自己信仰的同时,积极地融入中华大地这一热土。穆斯林先贤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一刻不曾懈怠,而发展文化教育更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1世纪,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也传播发展了1350年,对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具有了显著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等内地穆斯林的历史,以经济活动为先导的中国穆斯林先民,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同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穆…  相似文献   

19.
毛里求斯是印度洋南部一岛国,我国穆斯林并不生疏,可是该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情况却鲜为人知。下边仅作一简要介绍:伊斯兰教的传入和穆斯林生活18世纪30年代,伊斯兰教随着印度海员和劳工的流入而传入毛里求斯。从此伊斯兰教在毛里求斯各地开始传播。1805年,部分索马里的阿拉伯穆斯林来到首都路易港,兴建了第一座命名为艾格萨的清真寺。  相似文献   

20.
奥斯曼传略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名字,对中国穆斯林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主要是因为关于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中国穆斯林一般地是以《旧唐书·西域传》所记载的“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依据的。那便是伊斯兰教历30年——奥斯曼哈里发在位的第八年。其次,《古兰经》标准本的定本、开始复制和流通是奥斯曼哈里发任期内的事,这也是世界穆斯林所知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