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2.
我不能把自己打扮成任何样子,我只能是我自己。我不需要伪装的外表,作为符号的烟,过激的辞令,故意混乱的生活,存心折腾的情感。我有我自己内心的判断,那不是任何别人强加于我的。我有选择生活的自由,我不盲从。我可以拒绝唾手可得的好机会,源于我内心的声音说不。我知道我还不够成熟,会跌会痛,但不会麻木。  相似文献   

3.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4.
说不尽的康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是法国哲学群星灿烂的时期,显示了一种世纪末和世纪交替的特色。这时的法国哲学家每有新的精彩议论,常使人在眼花镜乱中惊心动魄。但法国的这些哲学新星,都有深厚的学问基础;他们是“现代的”、“后现代的”,但他们并没有把“古典的”抛开一边,而是认真地研究它,在这个基础上使自己的创新在理论上厚实起来。这是“学问”之道。德罗兹(GillesDeleuze)是法国哲学新星中的一员,思想相当激进,但1963年,他出版过一本论康德哲学的书,叫“LaPlilosophieCritiquedeKaut”。这本书1984年被译成英文出版。我最…  相似文献   

5.
正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从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与人分享,很少会有什么宝贝,是单独属于我自己的,甚至包括衣服,也常常是我和姐姐轮流穿着出去"炫耀"。所以我几乎不收藏任何的东西,除了我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字。即便是别人送来的生日礼物,我也能在有人看中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转送他人。我还因此有丢垃圾的癖好,每次将那些形同鸡肋的东西扔掉之后,我都有一种变得  相似文献   

6.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7.
需要真理     
最好是用批评者自己的话来回答他的哲学批评。J.O.扬在他的《实用主义与哲学的命运》一文中说:“真理的概念太有用了,不能撇开不问。”“诚然,……哲学家就必须放弃一切发现客观真理的希望。……哲学家作出的回答应和任何断言一样,都是与社会共同体的理论有关的。哲学家不应逞能,  相似文献   

8.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9.
“独”观念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独”观念,尤其是在境界论方面,“独”可谓是老庄生命、精神境界的另一种概括,这主要体现在老子的“我独”,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见独”等内容上,老庄的“独”之境界论始终蕴含着人“法”道的思想理路.境界论又与践行密切相关,老子的“隐”是对精神境界较为彻底的践行,庄子则更为复杂,他面向的是世俗生活,在从至高精神境界向世俗生活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谴是非”,在另一方面又“谴是非”.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不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才不失为伟人气质。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果失败了就想到“我不行了”,那肯定是难以成功的。阿基米德很有自信心,他说过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适当的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信心,否则,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 愤怒     
朋友,您在生活中是否动辄勃然大怒?您可能会认为发怒是您生活的一部分,可您是否知道这种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也许,您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辨护:“人嘛,总会发火,生气的”,或者“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出溃疡病。”尽管如此,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您自己也不喜欢,更别说别人了。 其实,愤怒情绪并非“人人都有”。您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因为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与其为伍。愤怒情绪是一个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生理病毒一样,可以使您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过年,我想送爸妈一次双人邮轮之旅。我早就听说过两种理论:一种是送礼物要送对方喜欢的东西,另一种是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前者认为对方喜欢才实用,后者觉得自己喜欢才有诚意。无论哪种理论,都是同一个隐含前提,对方喜欢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而送爸妈礼物,可能是最纠结的。有人提醒,给爸妈的礼物,在告诉他们价格时,要去掉一个零再对折;还有人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13.
古今许多学问大家因其多方面的学术建树而具有多重身份,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也不例外.福柯因其不拘一格的开放式研究,而被称为先验论的历史学家、知识考古学家、现象学家、社会理论家、后结构主义者、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甚至被称为技术哲学家.那么作为技术哲学家的福柯到底对技术阐发了哪些真知灼见,他的技术思想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具有怎样的启示性意义因而能担当起这一称谓呢?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大多语焉不详,未能从福柯的文本中析离出其真正的技术哲学思想,而在笔者看来,这些却是福柯文本中呼之欲出并对当前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信力     
正这是一个知能发达的女人,持久读书,多知多识,在这样的女子面前,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有轻慢之心。应机接物,一一分明,同任何一种好看的花木一样,任谁也不忍摧折。还没有爱情,对一切毁赞不作回应,神经粗糙,对所有生死败坏心中惊动,珍惜自己,无处不安。我说,这已经是个顶美的样子了。她说,不止,终会有个人走向我,无远不至。我觉得这种信力安全,像地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这是个超数学的概念,但于生活、于人生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再掘一寸,就得黄金。”这也颇耐人寻味。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得有不断挖掘下去的精神。浅尝辄止,没有耐心,没有毅力,任何事业都只能半途而废。也常听人说:“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这话说得很好。其实,干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贵在求索。不坚持,不求索,即使马上就能到手的宝贵东西,也会与之失之交臂。这在世界科技史上,有过很多深刻的教训。1826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西在读完法国…  相似文献   

16.
“我的人生比我自己想象的都要顺利得多,我自己感觉到这个就是佛菩萨的加持。为什么佛菩萨能帮助你?因为佛教就是要让你的起心动念更加的纯正。如果你心中所想的都是为别人考虑,帮单位考虑,看起来你不考虑自己,可是恰恰你自己获得的东西就最多,那是别人反馈回来给予你的。”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月,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聚会。一位法国记者采访了诗人布罗茨基,问他:“您认为,哪所大学对您的影响最大,学到的知识最重要?”布罗茨基稍加思考回答说:“对我来讲,幼儿园是最具魅力的大学,在那里,我第一次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让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第一次学到做错了事要道歉,第一次学到要热爱大自然,第一次学到要爱护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的序言一开始就说:“在这之前,我还从没有就一位与我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哲学家和作家写过任何东西。”由此,读者已经被清楚告知,他们所能期待的,或者是对奎因哲学全面否定的批评,或者至少是对以关于本体论、必然性和经验为题的那本书中提出的那些中心问题的全面否定批评。批评主要分为两类。有些是批评奎因有一些观点是混  相似文献   

19.
我在《思维论》前言中说:“任何写作者都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是错误的,我也不例外,尽管我在写作的时候力求有据,写的过程中又经常自己反驳自己,写出来以后又力求投入应用、进行检证,予以修订,隔上一段时间回头再看,进行反思——但仅有这些仍不能保证没有  相似文献   

20.
柔和     
玉洁 《天风》2001,(9):44
中国古代有一哲学家,在他弥留之际,叫来自己的学生,给他们上最后一堂课:“你们看,我的牙齿呢?”学生回答:“没有了。”老师又问:“我的舌头呢?”学生回答:“还在。”于是学生顿悟出一个道理:柔韧的东西,永远比坚硬的东西更适合于生存。 老子曾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段话的意思是: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是没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