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物南的实在论立场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从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从内在实在论转向自然实在论。这是普特南追问"哲学大问题"时作出的哲学选择。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为了推翻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内在实在论是因果指称理论发展的产物。自然实在论是试图铲除横在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无法填平的认识论"鸿沟",认为心灵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身体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具有的能力,心灵与世界是相互构筑的,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因此,主张通过"二次天真"重返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2.
内在实在论(internal realism)是由美国哲学家普特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当时有很大影响。随着普特南在20世纪90年代宣布放弃,似乎内在实在论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内在实在论一直不缺少支持者,很少有人注意到科学哲学家库恩也是一个内在实在论者。2009年著名科学哲学期刊《历  相似文献   

3.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幸强国(杭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普特南(Hilary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中研究诸如真理、实在、价值等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以自诩为“内在实在论”者而著称。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已有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犬牙交错的繁杂景象,但是我们透过浩繁的著作、众多的流派、芸芸的观点和激烈的论争发现,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种哲学流派,在科学理性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自然而然地要面对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夏佩尔、劳丹、普特南、塞拉斯、邦格等.在国内,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特别是郭贵春教授的专著<科学实在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为<教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实在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了科学实在论的逻辑框架,梳理了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审视了以"语境论"为核心的科学实在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指责另一个是“文化相对主义者”,而另一个则反唇相讥,认为对方与自己同处一个战壕却不愿承认。这就是普特南与罗蒂之间的论战。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同路人,而且他们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也促使了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美国的复兴。如果说当今的美国哲学是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估计没有人会否认。特别是奎因的工作使得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得以结合,方才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图景。这里选译的普特南的《载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部分和罗蒂的《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将他们之间的分歧昭示天下;同时,陈亚军的文章叉为我们认识他们之间这场争论及对我们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希拉里·普特南的数学实在论是他的整个科学实在论思想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他的科学实在论思想在数学领域的推广和深化。他以明晰的语言独特地揭示了深奥的数学本质及其特性,从而丰富了科学实在论的总体内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福德的意向实在论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他从心理语义分析的视角,通过自然化的物理主义途径,给出科学命题态度的实在论解释的尝试,推动了对命题态度这一深邃的哲学难题的实在论研究,具有突出的科学认识论的价值。一、对自然主义意向实在论立场的选择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提出了一个心理学难题,即命题态度或命题表征能够根据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进行解释吗?或者说,在科学研究中,在语义上有价值的“无理智语句”与命题态度是相关的吗?对这一难题的回答,引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真之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之眼"回归人类之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真"的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的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的,并将语言性事实的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的。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的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的"真"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如何划清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之间的界限,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论证从可观察物经由仪器、工具、理论和推理方法而推导出不可观察实体这一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范弗拉森等狭隘经验论者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合理的,因而对这后者实体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普特南、萨尔门和刘普林等各种形式的实在论者(趋同实在论、理论实在论和方法实在论)则坚持这整个过程的合理性和这些实体性、理论术语的有所指称和自然界的普遍因果联系。争论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替代,这集中反映在理论的成功与实在论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劳丹等反实在论者把理论的成功与实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欧陆哲学对20世纪流行的种种反实在论思潮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由此引发了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与思辨实在论的兴起。思辨实在论深刻批判了作为反实在论的哲学根源的关联主义,进而从思辨哲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发展出了思辨唯物主义、以客体为导向的本体论、新生机论与思辨的自然主义等反思客观实在的诸多理论进路。作为一个至今仍在发展壮大的哲学流派,思辨实在论将在21世纪的欧陆哲学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物理学哲学中与量子力学并重的一个领域,时空实在论在西方物理学哲学界一直受到热切的关注,而其以对时空实在性的理解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发展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张志林在语义学层面,有两个论题对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具有典型意义,RI.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真值。RZ.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据此,我把科学哲学中侧重于研究RI的实在论称为真值实在论,把侧重于研究RZ的实在论称为指称实在论。由于许多实在论者强调RZ是RI的必要条件,或RI是RZ的证据,所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两类实在论共同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断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严重困难.实在论者往往以对逼真性的探讨作为补救之策,波普尔主张真值实在论,但当他主张真理和实在可相互定义时,他确实在逻辑上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Harr’e等指称实在论者认为真值实在论者把理论规定为命题集,而命题的无限后承必然导致无限性困难。Harr’e等人把理论规定为自然类有序结构的模型簇,认为理论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未知过程类比物的揭示。实际上这一理论隐含着一个先验的预设:可能经验的领域和不能经验的领域必定存在着经验领域客体或事态的类似物。这一未得合理说明的预设实际上也是指称实在论者定义逼真性的基础。他们的逼真性概念不仅在理论上有这一基本性的缺陷,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困难。他们的所谓一类型相似”和真值实在论者的“相对内容”一样,在实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科学哲学是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尤其是在逻辑经验主义崩溃之后 ,科学实在论于 50年代在科学的分析哲学中升起并不断地得到复兴 ;而反实在论的倾向则在 6 0年代通过历史相对主义的途径而重新流行 ,并在 70年代开始了“新实用主义的转向”。当A .法因轻率地宣称“实在论死了”之后 ,N .艾尔卡在世纪末不无骄傲地大声呼吁 :“我声称实在论‘仍然活着并且活得很好’”。 (Ilkka,p V)科学实在论的确“还活着” ,并以它前所未有的理智和成熟面对这一切复杂的挑战。一、科学实在论面临的现实问题长期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2016年3月13日,美国哲学家普特南离开了人世。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普特南在几乎哲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作出了富有开创性和持久影响力的贡献,引领了当代哲学发展的走向。他所提出的诸多哲学理论、精妙论证和典型案例,例如关于心身关系的功能主义学说、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以及知识与怀疑论问题的“缸中...  相似文献   

15.
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庠夫自进入“分析的时代”以来,逻辑经验主义作为当代科学哲学的先锋,着手研究科学实践和理论中所碰到的一些难题。这些研究导致了科学哲学领域的争论迭起。60年代,出现了“后实证主义”哲学,要求用“历史”的拐杖引导科学哲学。之后,又出现科学实在论的“新的争论”。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事物自身本质之间关系的学说。一方面,这个学说主张事物自身本质的存在;另一方面,它主张成熟的科学理论近似为真,新近的理论比以往的理论更接近真理。这就是说,理论描绘了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真理就是理论与事物自身本质的符合。这种确立指称的方法和对应规则,引起了近1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家激烈的争论,以劳丹、范·弗拉森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坚持以人为中心批判实在论的观点。劳丹认为,实在论的真理论是以科学的成功为基础的,然而,在历史上,成功的理论不一定真、真的理论也不一定成功。范·弗拉森则认为,观察、语言、实验、真理都是与理论休戚相关的,都是建构性的,所以,科学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得“经验的适当性”;两个等价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具有共同的本体论承诺,真理、实体等往往只存在于理论内部。近年来,由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不断交锋,  相似文献   

16.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尽管当代实在论流派繁多,观点混杂、精芜不一、相互交错,但归而言之,无非具有三个层次:常识实在论、哲学实在论和科学实在论。科学实在论是一般实在论观点在科  相似文献   

18.
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现状,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这其中以英国哲学界为代表:博伊德(R Boyd)的论文[1]很好地梳理了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相持不下的现状.这种状况持续了十余年,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John Worrall)教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被认为是调和了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种观点,是两个世界的最佳者.  相似文献   

19.
徐锦贤 《学海》2004,(4):205-207
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论”这一术语,通常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使用。一种是把“实在论”当作主语来运用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是试图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特殊领域,来阐述实在论的学说。例如数学实在论、语义实在论、物理实在论等。在这里,数学、物理等成为作者研究实在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