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对整个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根本的制导作用 ,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 ,以往人们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不少局限 ,它们严重地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当前和今后要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必须突破这些方法论上的局限。一、开阔视野 ,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在中国思想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明确提出的。在 1 938年 1 0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首次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3.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陈立新//浙江学刊,2005.6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性”思想及其意义/杨思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6从意识形态到历史科学———穿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叙事”难题/胡大平//南京社会科学,2005.12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吴建国//南京社会科学,2005.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苏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哲学理论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卞绍斌,刘宇兰//天津社会科学,200…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的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传入  相似文献   

5.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专题)/张亮、周嘉昕、孙登峰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三题辨正/罗伯中,刘放桐//探索,2006.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问题/奚兆永//哲学研究,2006.4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的问题/邓献晖//哲学研究,2006.4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专题)/吴晓明,姜佑福,陈蓓洁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线/范贤超,范湘涛//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3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示/李德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化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说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问题,同时更包含着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这就需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它进行研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们责无旁贷的义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解”,是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因此,不讨论理解和解释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讨就难以从学理上得到深入。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学术论坛于2009年9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11.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科学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之维/张晓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8浅谈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超越本性/丛大川//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环境伦理学的构建/宋周尧//重庆社会科学,2005.9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段忠桥//中国社会科学,2005.5《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黄楠森//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文本与真理:马克思早期著作解读的方法研究/戈士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孙承叔//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共同主办、国立华侨大学协办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4月24-2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价值哲学研究会和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西安邮电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联合承办的“世界价值哲学论坛西安峰会暨第十届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铁映同志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期间,倾力推动全党和全民族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体制改革和创新,领导和参与了民主、劳动价值论、全球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永不停止思考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摘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立天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发表文章《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文章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阶段,也是宗教学理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自觉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必须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中国符号学研究5年苟志效1符号学是19世纪以来随着信息论、控制论、传播学等新兴科学的出现而产主的一门新学科。目前,符号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热潮”,成为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这正如英国哲学家M.C.比尔兹曼所指...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中国学术理论界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心理学这门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年间发表的心理学论文和出版的心理学著作中,有些心理学学者针对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上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模式发展的倾向,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心理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和方法论指导原则,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在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历经 2 0多年的发展 ,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状况 ,分析造成现状的社会和学术上的原因 ,寻找深化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 0 0 1年 1 1月 1 3— 1 4日 ,邀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和学者 ,在广州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面临着的困难与会专家认为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