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儒学的一脉,永嘉学派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其展开的脉络和系统。与宋代主流的理学相对,永嘉学派趋向于以"实"拒"虚"。这里的"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物用而不以己用",即从外部对象出发,而不仅仅根据人的主观想法和意念去行动;其二,注重事功之学和经世致用。与之相联系,永嘉学派主张"事上理会",扬弃"无验于事者"。"事"体现了价值层面的追求。从形而上的层面来看,价值层面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与"道"相联系,但永嘉学派同时把普遍意义上作为价值原则和价值理想的"道"与人的"日用常行"或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永嘉学派对践行、对人所做的"事"、对"道"与日用常行之间结合的注重,同时关联着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即"势"。进一步看,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与人格完善的这种要求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叶适提出的"内外交相成"这一观念,便十分集中地彰显了永嘉学派既注重于外在的事功,又肯定人自身的完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永嘉学派,自北宋以来,学绪相承,缕缕不绝。其导源发轫者可推北宋中叶的王开祖,奠定其学派规模的是周行己、许景衡等“永嘉九先生”,重振“九先生”之学的当推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转变其学风的则为薛季宣,而光大其学的乃是陈傅良、叶适。当乾、淳之际,南宋学术最称繁荣,而永嘉亦为焕然学问之区。及“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两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称鼎足。”(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这种学术上鼎足之势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叶适对永嘉事功之学在理论上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3.
叶适对道统的批判及其知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代的永嘉学派,自北宋以来,学绪相承,缕缕不绝。其导源发动者可推北来中叶的王开祖,奠定其学派规模的是周行已、许景衡等“永嘉九先生”,重振“九先生”之学的当推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转变其学风的则为薛季宣,而光大其学的乃是陈傅良、叶适。当乾、淳之际,南宋学术最称繁荣,而永嘉亦为焕然学问之区。及“乾、淳诸者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两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称鼎足。”(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这种学术上鼎足之势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叶适对永嘉事功之学在理论上的重新建构。一般说来,无论是朱惠的理学还是…  相似文献   

4.
王宇 《中国哲学史》2005,(2):105-111
薛季宣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承受了二程以来的道学传承,另一方面,他以"制度新学"为旗帜,指明了温州区域文化与北宋后期以来的道学传统分道扬镳的方向,由此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石,迎来以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全盛时代.  相似文献   

5.
叶适的德性之学及其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其德性学说及其批判精神独具特色 ,并影响到宋明以后的儒学发展。除了孔子及原始经典之外 ,诸子百家之学皆在其批判之列 ,其中 ,宋代的性命之学 (亦即心性之学 )是其批判的主要对象。一叶适对当时盛行并成为儒学主流思潮的性命之学的批判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性命之学的先验超越根据的批判 ,认为这种学说无法经受实际生活经验的证明 ,只是后儒的一种臆测和想象 ,他称之为“影像”。这种影像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追根溯源 ,他将宋代性命之学追溯到《大学》、《中庸》、《易·系辞》…  相似文献   

6.
<正> 叶适(1150—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先生,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叶适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南宋思想界的两大学派——道学和心学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与朱、陆二派鼎足而三,在南宋思想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叶适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首先表现在他认为“万物皆动而不止”,而万物之动“起于二气之争”,“丸物皆两”,“两之而变生”等等。对于这些思想,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些论著在评论叶适思想时,都是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是辩证法思想。但是,当评论到叶适的“中庸”、“中和”、“诚”等概念时,就认为叶适在这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扼杀了辩证法,从而在根本上给了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格局中,永嘉学派的研究历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从永嘉学派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研究和评价无不以程朱理学为参照系,似乎永嘉学派的理论特色只能从与理学的比较中才能彰显;在历史上,只有当人们发现理学不能应对时代的新挑战时,才意识到永嘉学派的独特价值.这种研究路线延续至今,基本上仍居于主流地位.可喜的是,新的研究风气正在渐渐改变这一格局.  相似文献   

8.
永嘉之学扬弃了理学注重心性修养的治学方向,转向强调致用的经制之学。永嘉学人多为理学家所指摘,甚至被视为异端,但这正表明了永嘉学派的学理转向。永嘉学派经制之学的建构,涉猎广泛,注重社会生活,助力南宋在经济等领域走向鼎盛。然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反转,明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策略,打断了"南宋模式"的延续。永嘉学派的出现,本质上是一场儒学内部相异于经学传统的批判与启蒙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诞辰395周年、逝世310周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诞辰300周年,2005年10月28~31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行政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宁波联合召开了“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文化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浙东学术思想中“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中语),从历史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浙东学术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渊源和实学精神特质。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指出,推动浙东学术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不但要突破“两条线”(唯…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年来,学界尽管很重视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但没有一部的系统的著作问世。周梦江先生的《叶适与永嘉学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堪称研究永嘉功利之学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1,(1):70-70
本刊讯2020年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内蒙古政协副主席、第十一世乌兰葛根嘎拉僧海日布丹毕尼玛诞辰一百周年,2020年12月5日至6日,"弘扬新时代爱国爱教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暨纪念十一世乌兰葛根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举行。  相似文献   

12.
<正> 南宋时期,浙江儒学极盛,形成了地区性的三个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金华、永康、永嘉三地区,历史上称为“浙东”,所以有“浙东学派”之称。浙江三派的思想倾向有同有异:陈亮专言事功,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以经制言事功,历史上称为“事功之学”;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11)
<正>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65周年之际,为了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杰出领袖、深受全国信徒爱戴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也为了进一步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引导中国基督教和谐健康发展,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于2015年9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22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叶适思想中的义利观、四民观(本末观)、理财观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叶适的重商思想及其渊源.虽然叶适对"贵义贱利"、"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并在理财、货币、土地乃至兵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商品经济意识的深刻见解和主张,然而,从其基本立场及思想渊源来看,叶适的重商思想仍是基于儒家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吴瑞荻 《孔子研究》2019,(1):157-160
<正>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暨朱子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主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厦门大学国学院合办,来自美国、德国、法国、韩国、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等海内外60多家单位最具代表性的90余位朱子学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王开祖《儒志编》管窥永嘉之学的豪杰面向。四库全书本《儒志编》书前提要称许王开祖为"豪杰",而此评价在《总目》提要中却失落了。永嘉学派将豪杰标举为理想人格。豪杰之士兼有豪气、逸气、英气和卓识。豪气者,对文化使命的传承当仁不让。英气者,不迷信权威,是独立人格在理智上的体现。逸气者,不囿习见,是风流人格在理智上的体现。按照王开祖的卓识,心性涵养(成己)还必须展开在事功(成己成物)的过程之中。正是这一点,鲜明地体现了永嘉学派特有的精神取向,同时也构成了永嘉学派豪杰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重建思想范式的过程中,永嘉豪杰精神在事功中展开心性的面向不幸失落了,而王开祖所表彰的孟子绝学的要义即贵民轻君、挺立士道尊严则一开始就落在汪循、四库全书馆臣对"豪杰"的理解之外。居今之世,人类整体如欲向死而生,必须在根本处转变思想范式,创造出有别于现代性的新的思想范式。新时代召唤着豪杰之士毅然奋起。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10月11日至1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风景秀丽的灵隐景区、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了"东南佛国.杭州"首届佛教文化节暨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杭州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19.
刘立德  曾红梅 《心理科学》2006,29(1):254-254
2006年1月11日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日。2005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纪念曹日昌先生诞辰95周年暨《曹日昌心理学文选》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长刘立德主持。张侃理事长代表中国心理学会、杨玉芳所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先后讲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资深专家荆其诚、徐联仓等研究员,《曹日昌心理学文选》编者赵莉如研究员,北京大学沈德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章志光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魏运华博士等1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叶适以经制言事功的思想有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坚实的本体论基础。永嘉学能与朱、陆相抗衡 ,就在于它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道学本体论又不同于心本论的社会历史本体观 ,而叶适用皇极一元的观念把这些思想整合为一体 ,加以系统化、哲理化 ,使之上升到了相当高的历史理性水平。前人语焉不详 ,这里愿抛砖引玉 ,供同仁参考。一、皇极一元论《水心别集》之“进卷”部分有一个明显的逻辑系统 ,这就是以“皇极”为中心 ,以“大学”、“中庸”为两翼 ,以君德、治势、国本、民事、财计、官法、士学、兵权等外王事功为叙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