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卢卡奇写的《青年黑格尔》一书,可能众说纷云,但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它看作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根据这个观点,人们进而可以考察卢卡奇所使用的方法的依据。例如,人们可以研究卢卡奇下述观点: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应该归因于他逐步揭示了他耳闻目睹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他揭示了确立这个社会的经济事实的重要性。卢卡奇强调黑格尔的经济观念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卢卡奇的这个新观点,从其出现时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B.克罗齐知道卢卡奇这本书(该书的副标题是《论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问世之后,他竟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宣称,卢卡奇这位著名的匈牙利—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在胡言乱语。但是,我们拿不出任何事实来证明,B.克罗齐决意去阅读《青年黑格尔》一书;我们可以设想,即使他了解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他仍然会拒绝阅读它。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19—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涉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等议题。  相似文献   

3.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4.
本书除概论外,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开创”、“改造”、“完成”、“终结”为题,较系统、全面地阐述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并指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同时该书吸取了近年来学术界的新成果,改正了50  相似文献   

5.
6.
论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一个最重要也最富特色的时期。在半个多世纪里,各种哲学思潮风起云涌,极不同色彩的哲学学说如雨后春笋,它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无情的批判,刚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瞬息之间就为另一种哲学体系所代替,而等待着这另一种哲学体系的也同样是被取代的命运。在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正象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燃素”概念一样,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理智直观”概念。对“燃素”的否定,宣告了氧化说取代燃素说,从而使化学研究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理智直观”的否定,则标志着从知性范畴到理性范畴的过渡,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诺威举行的第四届莱布尼兹国际讨论会(1988年)上,一些来自中国的学者说,开始于莱布尼兹的德国哲学中的理性思维的伟大运动,一直延续到19世纪,这场运动的遗产就是马克思主义。他们特别强调说,莱布尼兹形成了关于历史性、过程特点、合乎规律的世界秩序和人的认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四席勒历史哲学的主要著作是《什么是普遍史,人们研究它的目的何在》(1789年)。对前一问题,席勒答曰:普遍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是理性与自由的原则的成长和发展史。对后一问题,席勒答曰:这种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指引人们去追寻最高的价值,从而在思想上超越他们的此在的生与死的狭隘界限。由此可见,席勒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康德关于历史哲学的总体设想。但是,他所真正关心的,不是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意义上的历史事实问题,而是历史的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注重历史问题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一大特征。但细究起来,这种关注又可依其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类型。其一是从赫尔德到黑格尔的运动。它试图对人类总体的历史发展做出说明,试图指出历史的本质和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历史哲学。”其二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思想运动。它的经典命题是,“历史科学如何成为可能?”仅从这个问题的形式也可以看出,它是要比照康德,为历史科学或精神科学奠定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其三是以海德格尔为宗师的存在主义—解释学运动。它所关心的是,人的此在和人的知识的历史性质问题,即所谓的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政文 《哲学研究》2012,(3):111-118
<正>进入18世纪后,西方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人们以空前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社会的进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也更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冲突、生活的不幸、精神的分裂,法国大革命给欧洲思想界带来的喜悦与失落是当时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最真实的心灵写照;理想尚未实现,苦难接踵而至,现代性危机从未这样严重,解决危机的要求也从未如此迫切。德国古典  相似文献   

14.
19—20世纪之交,德国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和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发源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有着受召于康德而又走出康德的共同心路历程,继承和发扬康德的批判精神,创造了堪称一流的科学成就,展示了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讨论会于9月23日到9月26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的,以北京地区为主,也邀请了外地的一些同志参加。与会者共四十余人。这次会议是编写多卷本西方哲学史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旨在解放思想,自由讨论,交换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情况,并把这一研究推上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这里要评论的是一部集作者30年研究工作之大成的著作。它是在阿·古留加已出版的论述18世纪末德国唯物主义问题以及关于康德、赫尔德和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的一些作品基础上写成的。这部耗费古留加毕生精力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它涉及1750—1850年间的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可以视为作者目前对这一时期德国哲学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由于古留加进入晚年仍保持着创作能力而显得尤其突出。正如在他的《康德传》和《黑格尔传》等著作里可以看到的那样,他在这部著作里的阐释作了准确的说明和校注。  相似文献   

17.
倪胜 《道德与文明》2018,(2):154-159
正邓安庆教授的《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全面地清理和评述了德国古典伦理哲学的思想发展历程,是继杨祖陶先生《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之后的又一力作。仔细翻阅,感觉全书脉络清晰,宏观大气,新见迭出,如观园林,峰回路转,处处有胜景,不时有会心一笑。掩卷长叹,开卷之时竟未料本书如此宏富!不免写下此文,记录读书心得,并由此生发出一些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反思。请邓安庆教授和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 如何评价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以下简称同一论),目前,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艾思奇、王若水等同志坚持如下的论点: 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不仅深受英、法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学派以及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诸如经济伦理的视角、方法以及劳动、异化、拜物教等问题,马克思都对其有着分析、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20.
哲学之所以能够以重启经典命题的方式打开自身的全新可能性,是因为人类存在的根本处境无非已经包含在诸如思维与存在、理念与现实、行动与世界这样一些古老问题之中。正是借助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伟大思想家的思考,现代人才有可能比较全面、深入地领略自身的能力,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他们对于文明世界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