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我们出于自身的需要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当我们用不加引号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时,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两个结合”的历史发展,分析了“两个结合”的意义、判准与演变中的不同理解模式,探索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天所确定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所确定的,就是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品格和中华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时,主要存在三个误认:一是混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两个概念,不顾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二是从形式逻辑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忽视其内含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规律中的辩证逻辑;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仅当作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将其历史形态排除在外。澄明以上较为普遍存在的误认,将进一步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准确把握,彰显其把握和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4.
张亮 《哲学动态》2003,(5):34-35
2002年12月13日,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着重就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欧、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划界标准问题,以及“后马克思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新范畴的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1991年11月21—23日,贵州省哲学学会召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60多名哲学理论、宣传、教学工作者与会.现将这次讨论会中的主要观点概述于后:(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得出的理论结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科学地  相似文献   

6.
简讯     
安徽省哲学学会于1991年6月6日至8日在铜陵市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来自全省各地的6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中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关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永远不会过时;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新变化也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结合”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大题目。从“结合”(在本文中特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维度和哲学的层面去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结合”通常被学界一些人士视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全等义。但是具体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过程,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过程刚刚开始时,只有“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一种理论成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乃是成功结合的产物。这个结合的过程是批判地对待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深入实际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并在实际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8.
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考察需要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而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是世界历史的横断面。当今世界的总格局,是由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形成的“两个并存”的局面。这就是由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并存,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相并存。这两个并存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及其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姜迎春 《学海》2005,2(3):9-14
能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及其实践意义,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正确判断。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首先表现在,它以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根本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另一个理论特色是它与近代“劝善的”伦理观相反,“劝善的”伦理观把个人意志放在首位,它主张意识不受生活的决定,“自由选择”不受社会条件的决定;而马克思主义则把社会关系放在首位,这是道德理论的根本性变革,因为有了这一规定性,道德理论才可能具有彻底性。在当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同时,运用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制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辩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具有真理性,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哲学家们至今未能对科学的真理性提出令人信服的辩护。在科学哲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科学的真理性问题一直是各个学派长期相争不下的历史性悬案。尤其是随着70~80年代科学实在论的兴起,作为科学实在论题中应有之意的理论实在性或科学真理性问题,已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两大论题之一。这并非偶然,因为科学观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科学真理性问题密切相关。概括说来,科学真理性问题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对传统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完全回答当今时代和中国实践提出的问题这一缺陷的一种理论反应,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种历史启示,是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的当代意义的一种逻辑必然,是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种现实要求。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与理论成果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20多年。如…  相似文献   

12.
科学认识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东 《现代哲学》2003,13(2):13-15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的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的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  相似文献   

14.
徐奉臻 《哲学动态》2022,(11):5-15+127
“两个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叙事框架和“一本两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深度。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发逻辑。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机制,一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相联系,就会释放出改变中国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的内在潜力,也为理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产生了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合力动能。基于“一对二双向互化”和“三翼互促”的历史原则,强化“两个结合”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极为重大。一方面,将从理论层面实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将从实践层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原生版”转化为“中国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版”转化为“当代版”,在不断回答世界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过程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互不辜负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建筑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都市马克思主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理论部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都市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线索、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市社会理论的现状”“城市、空间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市社会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胡大平 《现代哲学》2007,2(2):16-23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 5 0年的历程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 2 0年的历程 ,对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 ,意味着什么呢 ?对此我有一个大体的看法 ,这个看法曾以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发展形势的“两个基本估计”来表述过。这两个基本估计是 :(一 )认为伴随着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确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 ,也已经基本上走出了前苏联 30年代 (斯大林教科书 )的体系模式 (即所谓“传统模式”) ,一个具有当代高度和中国特色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和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6)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关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从本体论层面探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性、变革性、人民性的运行逻辑,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面向实践、指导实践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动力;从认识论视阈把握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等基本范畴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观的辩证思维路径和方法论意蕴;从价值论场域阐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工具性的完美契合,深刻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当代所具有的理想目标的真理性价值、科学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和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话语理论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们在现代哲学,特别是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试图重构其哲学基石的理论尝试和结果。具体而言,话语理论是在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础上,结合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综合而成的一种哲学理论。它试图将“话语”(d iscourse)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并服务其以“霸权”(hegemony)为核心的“政治本体论”。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话语”。“话语”成了阐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参考。不仅…  相似文献   

20.
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侧记黎声最近,全国马克思主义学会当代马克思主义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与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在京的30余名老中青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哲学工作的使命(一)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认为,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个根本性的变革,它给哲学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今哲学思维的头等时代课题,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创造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精神奠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精神脊柱。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应当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熔为一炉的理论升华,它要站在世界历史新型期的高度,回答现代三大挑战。构成当代世界历史新型期的本质内容,是五大革命(即以现代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以市场全球化为表征的商业革命,以人民参与制民主为特点的政治革命,以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哲学观念为核心的文化革命,以走向每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长远前景的人的革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三大挑战,是指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潮头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