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教是西藏佛教的一个宗派,本名迦登派。它依宗喀巴所创迦登寺立名。“迦登”藏语为“迦鲁”,一般人称之为“格鲁”,故又称为格鲁派。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一名罗卜藏扎克巴,青海省西宁人。“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图式化程度即例子的概括化程度对解决代数文字题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例子的表层类似性与目标问题具有一种格式塔的同型效应 ,容易解决“属性”一一对应的问题。 (2 )由例子表层类似性构成的图式化程度低 ,迁移的范围比较窄 ;由例子结构类似性构成的图式化程度高 ,适用的范围比较宽。 (3 )尽管增加了例子与目标问题的难度 ,由结构类似性形成的代数图式仍然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读病人阅读过程中汉语词的形、音、义三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超群 《心理学报》1989,22(1):43-48
本文通过7例脑损伤阅读障碍病人的阅读行为分析,初步探讨了阅读认知过程中汉字词的“形”、“音”、“义”三个信息维的脑加工途径和三者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以下推论;(1)阅读过程中字词“形”、“音”、“义”信息的脑加工途径是以字形的视觉感知为起点,其后分别与字音和字义建立联系。(2)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强于字形与字音间的联系。(3)字形和字义间的强联系可能与汉字特点,以及所涉及的心理学条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智者》是晚期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体著作,它的表层主题是明显的,这就是为“智者”寻找一个定义。但是它的深层主题是什么,却不容易确认。对此问题的各种回答就形成了理解《智者》的不同视域。历史上出现的主要视域有:(1)传统的存在论视域,它认为实在(to on,being)和非实在(to mēon,not-being)的问题是《智者》的核心主题;(2)理念论视域,它将该篇对话看做柏拉图理念论发展的一个阶段;(3)分析哲学的视域,它拒绝从存在论层面来阅读《智者》,而倾向于将这篇对话当做早期的逻辑学和语言哲学文本来阅读,认为柏拉图在此关注的是命题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5.
汪洪章 《学海》2004,(6):115-119
体大思精的中国古典文论著作《文心雕龙》深受老庄文艺观的影响,作者刘勰在创作论、批评论、鉴赏论方面的种种表述,与西方二十世纪的现象学批评有颇多相合之处。本文就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比较研究了刘勰和波兰现象学批评家英加顿的相关批评思想,指出刘勰“六观”说中的“观宫商”与英加顿的所谓文学作品的“字音层”之间所存有的共通的形上性质。  相似文献   

6.
卢盛华 《心理科学》2003,26(1):188-188,183
在皮亚杰用来刻画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概念体系中.“图式”(Scheme)一词是指主体心理上的操作结构。它“不是对动作知觉的结果”,不等同于具体的外显动作。图式的形成不是对相应的外显动作的直接模似,而是经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最终体会到隐含于外显动作之中的“必然性”(守恒)。皮亚杰的这些论断,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7.
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加工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两种不同回忆方式、两个双情节故事和小五、高一和大二共120名被试,初步研究了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故事图式的加工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级剪辑,特别是二级剪辑;(2)故事图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无关信息;(3)故事图式中与故事语法各类节点相对应的加工单元的力量是不同的,且因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8.
其次,是对知识论中关于知觉、他人心理,历史、归纳等问题的一种有益的图式化表述,这些问题起源于那种由于各种信仰(关于物质事物、过去事件,他人心理、自然规律的)和用来证明它们的唯一证据(感觉材料,记忆及其痕迹、行为和观察到的规则)之间的鸿沟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和这种图式的其他支持者一样,艾耶尔认识到了对待这些鸿沟的四个基本途径。一是直觉,据称它可以直接到达鸿沟的另一端;二是关于一般原则的理论,它可以用作跨越鸿沟的桥梁;三是还原主义,它可以通过定义那些被断定用来证明它们的事物填平这一鸿沟;四是怀疑主义的忧郁选择。艾耶尔还想像出第五种被称之为“描述分析法”的途径,它似乎承认这种鸿沟,但又对它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9.
皮亚杰应是三项图式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利国 《心理学报》1989,22(2):106-112
本文明确提出皮亚杰应是三项图式论者,这涉及到心理学中的许多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1)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活动为中介的;(2)认识信息来源于三项图式构成的环路系统;(3)建构主义的动力机制与三项图式系统的辩证关系;(4)三项图式系统具有客观实在性。总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把循环当成解释世界的认知图式,这是早期中国的说理思维之一,并能被视为中国古人缔造世界观的基本策略,内容包括:(1)循环图式提供了一种将世界整体化的策略,即设想某种一元复始的循环,可以消弭差异,视万物为一体;(2)循环图式也提供了一种将世界规律化的策略,即设想某种多元更替的循环,可以预判周期,视变化为重演。因此用循环解释世界,这种说理思维支撑了中国古代以一体论与周期论为基本主张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逻辑教材中,有“真包含于关系”一说,我认为这个立论不能成立,而且有违于逻辑常识。理由如下:(1)“真包含于关系”只是真包含关系换个角度的一种说法,它并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的另一种什么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的界定及其图示不仅偷换概念,而且违背关系判断的有关规则;(3)欧拉图解中有关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的图示及说明,明显地有逻辑矛盾。因此,我们只能把“真包含于关系”视作真包含关系的反对称性来加以研究,而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同真包含关系并列的一种概念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再论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 (载《哲学研究》 2 0 0 2年第 2、1 0期 )两文中 ,我提出了“宇宙层次”、“元宇宙”、“本宇宙”的概念 ,其根本宗旨在于揭示和描述我们的可观测宇宙 (即“本宇宙”)不是单一的唯一的宇宙存在形态 :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是由更原始更低级的宇宙形态 (即“元宇宙”)演变而来的 ,并且原始的母宇宙依然存在。于是 ,元宇宙作为本宇宙的背景又与本宇宙一起在总体上形成了宇宙的双层 (或多层 )结构。所以 ,宇宙在总体上是历史地生成的“立体宇宙”。目前 ,在宇宙学界“多宇宙”的观念已逐…  相似文献   

13.
李键 《心理科学》2003,26(4):766-767
图式通常指包含了有关客体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并被看作一种心理结构。但是,这种心理结构是什么层次上的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心理学上的看法却很模糊。因此,探讨图式的心理结构层次及其形式,明确图式的心理定位及内涵,尤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资料室编辑的1978年《全国主要报刊哲学资料索引》现已成书。该书16开本,440页,每本收工本费3.40元(邮寄的每本3.70元)。一、本索引分为“分类索引”和“作者索引”两部分。其中“分类索引”包括十个部分:(一)马、恩、列、斯、毛著作与研究;(二)哲学总论;(三)辩证唯物主义;(四)历史唯物主义;(五)中国哲学史;(六)外国哲学;(七)伦理学;(八)美学、文艺学;(九)无神论、宗教;(十)哲学动态。二、1978年(《索引》采用全国主要报纸44种,哲学社会科学刊物147种;内部刊物27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净土经变画中“宝鸟”内容的绘制,使得西方净土变充满生机与活力。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方净土变”中就有依据佛经描绘的各种鸟类,而以人头鸟身迦陵频伽为特征的“鸟吟妙法”场景绘制自敦煌初唐时期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石窟开凿之末,敦煌石窟壁画中保存下来的迦陵频伽形象数量最多。结合佛经文献与敦煌石窟壁画,梳理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人头鸟身迦陵频伽形象,进而探讨石窟中西方净土经变画的流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间距化”——论董仲舒对《春秋》、《公羊传》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距化”的基本内容有四:(一)《春秋》之辞字面义与本质义以及《春秋》之义的“间距化”;(二)《春秋》所记之事与事实真相的“间距化”;(三)《春秋》之常辞、常义与变辞、变义的“间距化”;(四)《公羊传》解释的意义与《春秋》之义的“间距化”。“间距化”形成了《春秋》之微的主要特征;是理解的障碍和误解的原因,构成了董仲舒解释《春秋》、《公羊传》的根据;“间距化”为董仲舒发挥主观思想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殊赞(一)智德巍巍七佛师,金猊为座六铢衣。因中曾受迦文记,报尽还从净土归。(二)眇眇童真,弱龄启蒙。含英吐秀,登玄履峰。神以道王,体以冲通。浪化游方,乃轨高踪。流光遗映,爰暨兹邦。思对渊匠,靖一惟恭。灵襟绝代,广落尘封。  相似文献   

18.
刘莘 《世界哲学》2007,(3):66-76
本文首先通过对内在关联的两个主体间性的问题的追问,去展现罗尔斯正义之思的视域。“原初地位”的内容及其在罗尔斯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将依据这种展现方式而被解读。本文关于“原初地位”的基本立场是:罗尔斯以“独白”的表象构造和发动了一场充满现实关注和想象力的多视域和多角色的伟大对话。本文的目的不是评价这场对话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原初地位”的阐释去呈现它的发生原由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邱琴  胡竹菁  闵容 《心理科学》2005,28(6):1370-1374
该研究探讨被试的认知风格、源问题结构的清晰度及两个源问题间内容的相似性三者对图式归纳和类比迁移的影响。实验采用2×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结果显示:(1)源问题图式表征的质量受到被试认知风格和源问题结构的清晰度两个变量的影响;(2)类比迁移的成绩只受到源问题结构清晰度的影响;(3)结构清晰的条件下,两类被试图式表征的质量无明显差异;结构不清晰的条件下,两类被试图式表征的质量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空间图式加工促进方向性时间表述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念阳  徐凝婷  张琰 《心理科学》2007,30(4):853-856
时间表征是否具有空间方向性?本研究通过考察66名研究生时间表述实时加工中的空间引导效应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验一表明:空间垂直方向性图式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空间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二表明:两种空间方向性图式,即水平方向性图式和垂直方向性图式,都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纯时问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结果证实了时间表征具有空间方向性,并为“抽象思维以感知一动觉经验为基础”这一论点提供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