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爱等候     
我是福建南平的一个普通的女孩,名字叫小娟,家境贫寒,命运比较坎坷,事业和爱情都不尽如我意,但我必须承受。为了舒解生活的压力,我和《心理世界》成了朋友。当我工作不顺心,爱情不如意的时候,常常从中学到不少排解苦恼的办法。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是我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我写了好久,几度写不下去。因为这是我真实的情感经历,要残忍地剥开自己的伤口,面对自己的伤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知道只有这样面对,我才可以证明自己在命运面前没有输,没有被打败,而是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我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底并不深厚,这篇文章不一定可以发表,但我仍想试试,想和所有期待美好爱情的人们一起分享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1953年写的一篇文章。近年来,“人机对话”有了新的发展。机器可以“听懂”人讲的话,接受人的命令来行事,这样的事当时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认为这篇文章关于物质的状况只有用物质的力量来改变,以及两类物质的说法并没有因为有这样的发展而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学毕业的晚会上,大家都汇报自己已经应聘上了某某单位,以后可以以此地点来联系。轮到我发言时,我大言不惭:我不给你们留具体的联系方式,因为以后你们随手翻看报刊,都会看到我的名字,都能看到我写的文章,就会知道我的地址和近况了。  相似文献   

4.
一分的价值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痛。有一次,几位文友在恭维我发表的一篇杂文。没想儿子在旁边插嘴说:“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  相似文献   

5.
所谓索引语词就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便无从确定其所指语义的一个词或表达式。对索引语词来说,首先必须知道是谁正在说或者写它,并且是在何时,何处说和写它,以便知道它所指的具体事物是什么。比如,所有的人称代词都是索引词,因为要知道“你”或“我”指的是谁,我们就必须知道谁正在说谁或者写谁。“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所有的时态动词也是索引语词,因为它们的时间指称是语境的一个函项。 索引语词的逻辑研究主要是在逻辑语用学的  相似文献   

6.
傍大款、包二奶、情变、杀妻……世间许多悲惨的故事,发生在已婚男与未婚女身上。已婚男人风度翩翩,成熟稳重,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已婚男,对那些涉世不深却幻想嫁个好男人的女孩,更具杀伤力。她们试图在已婚男人身上找“捷径”,找归宿,她们不知道,玩这种高难度的游戏何其危险,稍有不慎,自己就会一败涂地,身心俱焚。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时代的“电脑算命”浙江杭州市的刘先生,发现自己上初二的女儿迷上了算命。她每天晚上不看书,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把班里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写上星座、生肖、血型等信息,看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比较配”。经过询问,刘先生才知道这是女儿从一家星座预测网站上学来的。女儿告诉刘先生,时下,这种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9.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中国的惊人的生命力,我可以用自己的一些切身体验来加以证明。我的家乡余姚出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这样一些天下公认的“大儒”,但到我出生时,方圆几十里地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更没有人了解他们提出过一些什么主张,哪怕是片言只语。我家乡是如此,别的地方当然也差不多。这个现象我在长大后反复咀嚼,  相似文献   

11.
《米尼》、《妙妙》、《我爱比尔》,这三篇小说在王安忆的作品中非常特殊,它们全是在描述一个女孩落的过程——米尼和阿三(《我爱比尔》的主人公)最后都沦为妓女,而妙妙至少在他人眼中成了异类。它们可能都源于作家的一次白茅岭之行。白茅岭是一个劳教农场,王安忆在那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女犯,而被采访的人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罪名——卖淫。作家在她的《白茅岭纪事》中写到:“她们生活在一个公认的合法世界之外,她们是如何到达彼处的呢?”王安忆以三个“堕落”故事为躯壳,来考察女性的生存之“根”。  相似文献   

12.
爱吃醋的妻     
妻是一个极爱吃醋的人。一个休息日,我在家整理相册,忽然发现我大学毕业时照的一张全班合影上多了两个洞,我纳闷地仔细一看,原来是挨着我的左右站着的两位班里最漂亮的女生被刀剜掉了,露出两个洞,只剩下我孤伶伶地站在那里。我骇然大呼:“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妻走过来看看,漫不经心地说:“是我干的。我看她们俩老挤着你,就把她们去掉了。”“天哪!这是我珍贵的纪念,你怎么能下如此毒手!难道一张照片你也嫉妒吗?”我质问她。“瞧你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少俩人吗?多数同学还在嘛。”她轻描淡写地说。“胡说,她们俩招你惹你啦?”“她们俩难道没有…  相似文献   

13.
吴邑人 《天风》2002,(4):56-56
学堂里的女孩子进来之后,穿着整齐了,头发梳好了,她们编织的手工还拿到杭城礼拜堂里去卖钱呢!苏珊拿写信回去告诉父母:“这群小姑娘都是我一个个教出来的,听着她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耶稣爱我”这样的赞美诗时,我心里充满了赞美主的歌,孩子们多数不知道父母为谁,有几个看我就像她们的妈妈,我觉得好像找到了一个家。主已经带领我走出了阴影的笼罩。这些小姑娘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中国人天性勤劳,  相似文献   

14.
来普陀山之前,我曾设计了一个“十问观音”的小调查表。1.你知道观音菩萨吗?2.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观音菩萨?3.观音菩萨的性别?4.在你记忆中,观音菩萨是什么样的?5.与观音菩萨有关的故事,你知道哪些?6.这世上,到底有没有观音菩萨??  相似文献   

15.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作讲演。作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没有一个人响应。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相似文献   

16.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7,(1):4-5
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我是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生活和求学均在上海,家离某大名鼎鼎的寺院不是很远。所以也常去,看着它的香火一天天地旺盛起来,我自己也由一个观光性质的游人变为信徒。前几日,恰逢农历9月19日,母亲去烧香,回来后说有捐钱签名的项目,有个不识字的老太太,恳求管事的僧人替她写一个名字,竟被僧人一口拒绝,并不让老人捐钱,用非常冷漠的口气赶走了老人。我诉了非常气愤,当时母亲替老人写了名字,还招来了管事僧人不屑的神情。我知道在家人不应该说出家人的不是,我也无意违背佛祖的训言,只是想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7.
“最近感到很闷,心情不好,心里感到很难过。原因是我们宿舍关系不好,开始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说话的方式,引起大家的不满,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被孤立了起来。她们几个玩她们的,好像我是外人。比如说,她们正在说得很热烈,我一去,她们就不说了,装着干自己的事。我有时无意间说了一位同学,其他人就帮着她。她们经常一道上课、逛街,互相传递着消息,惟独不让我参与,也不让我知道。其实,我并未说她们什么,只是一些生活常识,比如说,衣服该怎样晾、毛巾该怎样放才整齐、地该怎样拖才干净。看她们笨手笨脚的,  相似文献   

18.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当天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很多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地笑出声来,这是他小学五年级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又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错误的标点…  相似文献   

19.
最近,离婚后随前妻生活在另一座城市新家庭中的女儿放假来看我,她向我说起了一个令我吃惊的故事。不料想,这个故事的“制造者”竟然是我。 在同学眼里,女儿的后爸才是她真正的爸爸。因女儿的姓已改成后爸的姓,且她与后爸的关系也很亲密,所以没有任何同学知道女儿的“家庭内  相似文献   

20.
“文革”开始的那一年,我刚满四岁。有~天,正在小学学习的表姐们放学回来对我说:“昨天,红卫兵们把卧龙寺砸了!听说那里的和尚们到处躲藏,最后他们退到了一间小屋里,拿出了特制的毒药,就和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国民党特务用的毒药一模一样,都服毒自杀了。”当时,表姐们不但教我认字,还经常给我讲故事。从她们讲这个故事的表情上看,红卫兵们个个是英雄,而卧龙寺的和尚都是妖魔鬼怪。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所听到的许多故事都逐渐忘褪色了,但这个卧龙寺被砸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直到1984年,已在大学三年级学习的我选择了佛教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