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尝试谈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教育"与"神学"的概念的理解,指出"教育"所具有的双重意义,即灵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互益,以及为人的发展与为教会和社会承担责任的双重使命。希波主教奥古斯丁提出"神学是关于神的理论或论述"以及当代中国神学家们提出"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二是从基督教历史中选择一些神学教育体系的典型实例来说明多维度的神学教育理念。比如古代犹太人的神学教育模式、早期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的神学教育特色、中世纪的大公教会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教育,以及宗教改革后的若干神学教育等。最后,就当前中国教会的发展情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主要集中在:"敬虔"的追求、"学问"的装备、"实践"的推行,以及中国基督教博雅神学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恩光 《天风》2010,(12):25-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会发展也需要神学教育先行。中国教会重新开放教堂后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重印圣经和复办神学院校。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丁光训主教的努力下开办了,成为全国第一所"文革"后复办的神学院,自此,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神学教育迎来了春天。30多年来,各神学院校已经为中国教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传道人,但面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万到今天的2305万的信徒,中国的神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参加最近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交流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20所神学院校的(副)院长、教务长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等,听他们谈谈对今天的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面对的挑战等方面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以教育为前提的神学,只能是本土的,其目的在于回应中国教会的实践,总结中国信徒的灵性经验,反思中国教会的发展轨迹一、什么是中国的基督教神学教育?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在大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神学教育必然要起到风向标和推进器的作用。什么是基督教中国化?怎样促进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何在?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中国神学教育去面对、回答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岳清华 《天风》2008,(19):32-33
改革开放,中国教会恢复礼拜,神学教育方兴未艾,经历着孕育、草创、成熟等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神学教育为中国各地教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为各地教会提供人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教会还没有建立统一、系统和完整的神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神学教育?神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有人将神学教育定义为训练神学生去认识上帝及服侍上帝。也有人将神学教育理解为"一个心性、灵魂、理智和力量的旅程",一个进入上帝生命的旅程,一个给世界带来医治的旅程。无论哪种理解都认为神学教育对教会领袖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神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养教会领袖,它是一种特殊教育,也是一种全人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特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神学教育对于教会建设的极其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于当前中国教会而言,已经不再是需要继续论证的课题,这已经为中国教会一直以来生动的神学教育实践和业已取得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所明证。但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工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神学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是否均衡实现了规范性办学,尚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而且,随着中国神学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8,(19):F0002-F0002
为了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由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办、金陵协和神学院承办的“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9月23日~25日,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小教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神学院校的50多位教师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造与救赎、人格塑造与学养、人文精神与灵命进深等角度,探讨了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的关系,呼唤更多的"基督徒君子"涌现于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0.
<正>神学教育至少包括教育、研究、培训这三方面的内容(神学教育的内容),这些方面与中国教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神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会直接影响中国教会什么样的"发展",神学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教会在当下的生存及其未来的发展(神学教育的落脚点)。神学教育要立足中国的处境和教会的实际(神学教育的道成肉身性,即神学教育的"此时此地"性),才能为中国教会培育符合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教会发展与神学教育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坚持正确办学方针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上帝给每个神学教育者的责任、托付和使命。今天我们需要很好地思考中国神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方针、道路、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神学课题及其中国化等思想理念,以便能达到办学目的,办好神学院校,真正培养中国教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牧养和管理好中国教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学、神学教育和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进路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的处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1,(1):19-19
神学教育关系到中国教会的未来,中国教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好更强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笔者参加2008年金陵协和神学院主办的"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文章通过对儒家注重修身养性这个角度入手,剖析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这个根本目的,从而反思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通过分析,笔者主张,神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对人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工人"的培养。因此,神学教育要关注人性与心性,而不是仅仅关注人的思辨能力和牧会技能。  相似文献   

15.
柳松 《天风》2015,(3):24-25
<正>为中国教会培养合用的人才一直是基督教全国两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各神学院校先后复课、开办以来,中国神学教育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国教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但随着时代进步和教会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神学院校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研究能力,如何使神学院校真正发挥神学思想建设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等,均有待探讨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房赢报道):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1年12月6日至8日,主办以“中国神学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理念”为主题的神学教育交流研讨会。来自海内外7位专家学者和同工主讲,全国21所神学院校的院长、教务长近40位同工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正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国化的进度党的十九大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步入新时代,中国教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以新思维、新举措继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已然成为中国教会的新使命、新课题。然而,正如丁光训主教所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处境化的讲台供应、从事神学研究的高素质教牧人员以及精通外语的国际型神学人才培养,应是神学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2014年8月,在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谈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享有较高的地位,有"三高"的特点:即当时教会教育与神学训练程度高、社会参与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