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军 《心理科学》2001,24(5):634-635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在对儿童个体发展起作用的遗传、环境、教育等三个方面中,教育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学前时期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刚刚开始发展,生理机能发育没有定型,外界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影响极大,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其重大。这两方面教育适当与否就会看到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如何。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必须首先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吕凯 《心理科学》2006,29(1):243-245,252
模块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种关于人类认知结构性质及其组成的观点,它对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模块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已经影响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对发展心理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在美国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现代认知发展心理学。本文是对现代认知发展心理学产生、发展和研究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是如何发展的,在理论上存在一些争论。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就是一个迄今争论未解决的问题。有些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发展是连续的直线的增长,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发展的进程经历了一系列的突变,可分为若干个阶段。皮亚杰毕生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他认为儿童从初生到成人的认知、智力或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过程,而是自然地可划分为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性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或阶段。每一阶段出现了和前面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表明了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方式。发展阶段论在皮亚杰的学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完整的心理学体系的核心。这一理论对当代发展心理学有很大影响,许多学者还根据这一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教改实验。我们国家也有儿童年龄阶段如何划分的问题。因此,探讨这一问题有着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在学校集体中,儿童间建立友谊关系和形成不友好关系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不仅在实践上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儿童间友谊关系和不友好关系的比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在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领域里,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七十年代中期,心理学者对儿童友谊关系的认知基础问题发生了兴趣,开始进行专门的研究。比格鲁和赛尔曼在1975—77年间采用问卷法,收集了儿童间形成友谊关系的认知因素的大量资料。1978年,科尼和赛尔曼又从这些资料中概括出一个儿童友谊观的发展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自1982年以来在五个方面的进展:认知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跨文化研究;特殊儿童研究;方法论问题。作者指出,我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近几年在上述几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占主导地位,而社会性发展领域的研究发展最快。对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1,24(1):71-77
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总结。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时期中国发展心理学总的情况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各个领域的介绍:认知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独生子女研究,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老年心理研究。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他对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会昌  叶子 《心理科学》1998,21(3):264-265
1问题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中一种传统看法是,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因素。但近期,美国心理学者JR.Harris(1995)综述了大量研究资料,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GrouPsocializatlontheoryofdevolopment),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环境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事环境。儿童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并不总能迁移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儿童是独立地习得如何在家庭中和家庭外的行为的。儿童参加并认同于一个社会群体.以此来学习如何在家庭外行事。社会文化的传递也主要是通过群体,而…  相似文献   

9.
儿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外心理学对此问题作了较多研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和丹尼尔·哈特(Daniel Hart)对婴儿期至青春期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大量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从中发现了一些一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个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儿童自我认知、自我理解的发展模式,使人们可一目了然,了解儿童自我认知、自我理解发展梗概.本文从中节选出婴儿的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中国心理学者对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已涉及二十一个民族.但是,在儿童思惟发展中有无民族差异的问题上,心理学界仍没有一个较统一的看法.尽管很多研究都涉及这一问题,结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存在民族差异,另一些的结果则完全相反.近期研究指出,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另一些之间无差异.民族之间,思惟发展有无差异是一个跨文化心理学界尚在争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多种类型的分类材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探讨小学儿童类概念发展中的年龄特征以及民族文化因素在类概念发展中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丁芳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3,26(5):896-897
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是继皮亚杰理论、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方面。心理理论意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 ,考察执行性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就执行性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以期为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积累资料 ,并能为在实践中指导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1 什么是执行性功能  Welsh和Pennington(1988)将执行性功能定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指出:儿童智力发展史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学能为教育工作、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提供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我们探讨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在广泛领域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有:儿童教养技巧与父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早期经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儿童智商与遗传因素,印刻与关键期,婴儿的实验研究,知觉与语言的发展,知觉学习,人格与性别角色的个体差异的发展,老年心理,垂死和死亡过程等。上述研究课题使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心理发展观上,从预构论、预定论和经验论转向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在理论倾向上,从行为主义倾向转向认知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常规研究转向实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从单纯的儿童发展研究拓宽到生命全程发展研究。本文拟围绕这些课题和转折对战后美国发展心理学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发展的研究近20年来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热点。Carey等主张学前儿童的生物概念系统是从心理概念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由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根本性概念转变,儿童还没有一个包含动植物的整合的生物系统。但另一些研究主张学前儿童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本体区分并形成内在一致的生物学因果解释,拥有朴素生物学理论,该理论是在一个概念系统(生物学概念系统)中逐渐的连续性变化过程。目前整合的观点认为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在童年早期就独立于心理学理论,但在分离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受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振云   《心理科学进展》1989,7(1):11-142
六十年代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毕生发展观,它把人的一生看作一个整体,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以这种观点,研究从胚胎直至老死整个一生的心理发展。近年来,认知训练的研究已成为探讨成年至老年智力或记忆发展的一个活跃领域,表明了认知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概述了一种记忆术——“轨迹法”的由来,它的基本原理与作用,并结合西德马普人类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的有关工作,例证“轨道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龄的个体行为表现或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成果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有助干区别在文化依赖和文化独立两种情况下产生、发展的行为,还有助于揭示影响儿童如何仿效成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结构,宗教、经济状况等。跨文化发展心理学可以为社会科学和生理科学提供具体的证据以验证它们的理论假设或预测,这种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偏见,也可以促进普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燕燕  桑标 《心理科学》2003,26(6):1108-1109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TOM)的研究已经成为近 2 0年来发展心理学的最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心理理论起始的年龄以及不同任务带来的结果差异等问题的探讨上。近来发展心理学者把研究的注意转移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上。一般认为 ,儿童在 4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即 4岁儿童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愿望、信念等来理解他人的行为。但在研究中 ,研究者也发现同一年龄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引起了我同心理学界的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丰富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特别是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做出更科学的结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刚刚兴起的我国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仍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多属于对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验证,而对于文化背景本身以及个体接受  相似文献   

19.
我们简要地回顾了讲德语国家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自我概念的变化),现在为大家作一个自1947年至1978年之间研究儿童心理学动向的数量与质量的分析。在对有关的24种大多数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期刊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六个主要部分,然后集中研究认知发展的广泛领域中的五个次范畴。最  相似文献   

20.
石绍华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48-56
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整个历史一样长。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在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Erdmann等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自从Cattell提出词优效应以来,心理学在文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五十年代初期,这类研究才又出现在西方文献里。从七十年代到现在,词优效应受到广泛的注意。为什么要把词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呢?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读的是句子,词是在句子里的,研究对词的知觉能帮助我们了解阅读吗?一个人在速示条件下读得越多,他的阅读技能就越高吗?Hoffman(1972)对1—8年级儿童做的实验表明,正是这样。除此之外,这类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式识别、记忆结构、说—写关系及一般认知功能。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盛行以来,文字认知更成为热门课题,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尽管研究领域很广,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经验与知识是如何进入人脑中存储的?这些经验、知识是怎样与外界输入的信息交互作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的?对文字的认知,恰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问题,并且研究起来比较方便,它就自然成了研究的重点。一百年来,人类对自己的文字认知过程有哪些发现?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这我们对文字的识别?本文通过介绍词优效应的发现与研究、对词知觉单元的探讨、文字认知中听觉和视觉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识别模式,回顾了文字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