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宗教学会于2007年9月26日发出通知,拟定于今年11月召,开第七次宗教学术研讨会,主题是:贵州宗教文化与旅游。这一选题,显示了组织者的远见卓识,因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这一休闲娱乐接受教育的机会驱之若鹜,我们国家也是如此,“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的旅游盛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贵州省在全国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非常适时。省宗教学会顺应朝流,组织研讨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题,非常具有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文慧 《美与时代》2023,(2):107-109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连接长江和黄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两山一湖”即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可利用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池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一改两为”,即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官民联手,推动景区发展,发展高质量旅游经济。当前池州市深入开发旅游资源,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池州市发展旅游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池州市旅游经济持续有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会议、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主线,狠抓全面管理和强势  相似文献   

4.
思南位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县份,素有黔东首郡之美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省实施乌江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为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形成特色经济,思南县委、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将开发民俗文化的切入点放在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上;在2000年第一次组团参加的重庆旅交会上,打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乌江巨龙”、“中国唯一的江河博物馆——乌江博物馆”、“贵州最大的石林——长坝石林”及“中国戏剧活化石——思南傩堂戏”四块旅游牌子。  相似文献   

5.
胡铂 《美与时代》2023,(12):101-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乡村作为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应具备充足的审美价值,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为其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概括乡村旅游审美文化的重要性、基本构成和主要特征,并对乡村旅游审美文化的价值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6.
陈思雨 《美与时代》2023,(12):104-10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开发是践行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梳理绍兴市乡村的地貌、文化、经济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总结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提出优化品牌、整体规划升级、优化人才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绍兴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共关系”这一新名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进入我国大地的。八十年代起“公关”这一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报刊杂志上。近年来,我国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培训和应用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把《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业经济、企业管理、旅游经济、市场营销和广告学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现在公共关系在我国不仅作为一门职业,而且作为一门新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道德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旅游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旅游道德建设是旅游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旅游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应当加强旅游道德建设,并认为应该把“敬重自然,保护旅游环境”,“尊重历史,理解文化差异”,“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作为当前旅游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公德建设、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作为旅游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议旅游伦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盲区”,表现为只注重对旅游伦理的研究,忽略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只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忽略对旅游者的伦理教育;只注重旅游活动的道德教化功能,忽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由于这方面的成果不多,因此,对有关旅游伦理教育的对象、特征、实现途径等问题的把握还在探索之中。根据旅游伦理教育对象的不同,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社会公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交往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经济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认真落实国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秩序质量第二、效益第三的指导思想,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中,开创了安全防范佳、市场秩序好、旅游环境美、接待游客多、旅游投诉少、经济收入高的新局面,安全渡汛、效益喜人。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旅游收入6,65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5.5%和111.74%。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53-360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各个地方政府充分重视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各个旅游景点,完善旅游管理。宗教及其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旅游资源,它可以产生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效益,但它不能作为产业。禅宗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地位独特。慧能生在广东,创业在广东,圆寂在广东,光孝寺、国恩寺和南华寺是六祖的三大祖庭,给广东的佛教增添了特殊的光彩,也为当代中国广东佛教旅游,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开发广东佛教的“六祖游”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广东旅游业中的一个特殊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第五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活动来临之际,为了充分发挥佛教名山的丰富旅游资源,促进五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刘泽民副省长亲自挂帅,召集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于四月十三日下午,在五台山友谊宾馆会议厅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负责人向与会各级领导汇报了去年现场办公会上确定的十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接着,大家一同前往现场,视察了各项工程进度,深入了解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法门寺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目青山》专栏,大家知道是专登汉地寺院游记一类文章的。游记非得实地去游一通不可吗?自然未见得,中国古人是很讲究神游、卧游的。这中间不仅仅是增加一番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意义恐怕还在于有可能真正地深入去领会其精神骨髓——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有必要,因为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实地游历自然也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游历往往容易变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心态节奏很难为之提供真正了解其精神实质、领略其美学价值的空间,这种游历只是“佛教旅游”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阅读来作一番深入其内部的“神游”,也就很有意义了。比如陕西扶风法门寺,近年以“佛骨经济”名世,其佛教本色、美学特征反而不显,本期特意选发了一篇文章申明之。今后在保持以往外在“佛教旅游”报道的同时,拟注意加强对于佛教文化内核的关注,换句话说,关于实地游记与“神游”游记的稿件都欢迎,不知读者朋友以为如何?  相似文献   

15.
保护历史文化村寨必须用好旅游这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土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门的行动。”如此尖锐地提出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应当引以为戒,力避在旅游开发中损坏民族文化。不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两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成功实例,在贵州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关系,能够促使沿海城市旅游业和环境的呵持续发展。因此,综合阐述了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发展关系,分析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业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以协调发展论为基础,为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旅游业,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城市优势,实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文化自信建设的当代,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甘肃陇南礼县建设大堡子山考古遗址公园,既方便专家学者进一步弘扬和解读秦文化,又可以将博物馆与遗址保护的优势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不只是遗址公园,在任何一类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都应是设计中重点应用的对象。大堡子山遗址公园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陇南当地旅游开发走向“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件事,刺激了我也启发了我。于是,我便鬼使神差地写了这篇文字。 某位企业家积下了一笔可观的钱,打算在家乡山区开发一下旅游项目,建几处人文景点。对这样的事,我是天大的外行。把我邀去了,我的本意只是在那里散散心,享受一下山野风光。所谓“出出主意”、“当当参谋”,对我未说无异于“瞎掰”。我一再老老卖实招供:“无论是搞经济操作,还是搞文化经营,我都一窍不通。”但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出一个文化,发展一方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等,成为各地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一大景观和特色,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有的不少地方地理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20.
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研究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介入“网红”景观策略与景观建构形式,构建参与性、互动性的乡村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实现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以江苏省淮安市龟山村为例,通过场地景观重构、文化形式转译、多维主体认同构建,探讨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乡村旅游村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