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丽慧 《天风》2011,(3):24-25
"绝望中有盼望,冷漠中有关怀,困境中有出路。无论风雨患难,无论喜乐平安,都要感谢神,我心依然……"2011年1月15日晚,一曲曲优雅诚挚、感人至深的圣歌萦绕在鼓浪屿的夜空,这是从古老的基督教三一堂传出来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春夏之交,忽接尹志华博士来函。阅之不禁一惊,继之以喜;既"惊"又"喜"的是,其多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一书,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如其人。在2011年1月于济南举行的"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尹志华博士已就清代全真道的历史发端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全新的探索,其《清初全真道新探》一文,无论是资料还是观点,均  相似文献   

3.
茫茫的大草原上,遇上了一场严重的干旱。为了使羊群生存下去,牧羊人驱赶羊群向有水草的地方迁移。这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聪明的牧羊人通过仔细观察,选出一只身强力壮的公羊为头羊,让它走在最前面,带领羊群走出绝境。这种由头羊带领的行军方式很管用。只是,当羊群达到目的地时,  相似文献   

4.
郭龙 《思维与智慧》2010,(12):22-22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农场里,有一位牧羊人辛苦地帮别人放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牧羊人虽然很辛苦,可是他却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更让牧羊人开心的是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04,(12):8-9
经文:太2:1-1路2:1-1 基督耶稣降生的那个夜晚,更深人静,寒意阵阵。波斯地的几个博土,仰观天象。忽见东方晨星灿烂辉煌,于是披星戴月,踏上朝圣的路程…… 弯月挂空,繁星点点。伯利恒的几位牧羊人,看守羊群。忽闻空中天使歌声悠扬,顿时惊喜交加,奔向客店的马棚……  相似文献   

6.
夏新穗 《天风》2007,(23):8-9
这些牧羊人,是什么人?竟如此有福,第一个聆听了这事关全人类的福音喜讯!公元2000多年前,救主耶稣为拯救全世界的罪人,按着父的救赎计划,撇天庭离宝座,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在他降生的那天晚上,首先获得这"大喜的信息"(路2:10),并且最早拜见他的,却是"伯利恒之野地里牧羊的人"(路2:8)。这些牧羊人,是什么人?竟如此有福,第一个聆听了这事关全人类的福音喜讯!从牧羊人的身上,我们应当学习什么样的属灵功课呢?  相似文献   

7.
黎新农 《天风》1995,(3):17-18
开卷文香不尽欢,引流活水润心田。 篇篇俊逸惊风雨,字字清新鸣佩环。 喜卧迦南芳草地,爱观伊甸杏花天。 益灵牧者从何觅? 《函授教材》称最贤。 这是甘肃甘谷一位弟兄写给《函授教材》编辑室的一首涛。作为编辑,我们受之有愧。从编辑和读者心灵相交角度,此诗表达了数万读者的心意——既是鼓励、鞭策,又是企盼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书道佛源     
僧家多喜书道,而书家中也颇多僧人。唐有怀素、宋有佛印、元有雪庵、明有八大山人、到了民国初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佛印、雪庵、八大不是以书名,但他们的书法造诣非同一般,我在南京博物馆曾亲见八大山人的一幅作品,字迹苍劲有力如古蔓缠藤。至于弘一法师、怀素法师的书法造诣已是登峰造极、领一代之风骚。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千万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时节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庭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首李白的草书歌行鲜活地写出了怀素…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12)
<正>经文:路2:8-20"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路加福音》2章8节至20节详细记载了圣婴主耶稣诞降的情形,如一幕圣剧,里面人物角色鲜明,剧情精彩纷呈,人类第一个圣诞节的帷幕可以说是在天使与一群牧羊人的共同合作下拉开的。普通的牧羊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听见佳音——天使报告主耶稣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关乎万民大喜信息的一群蒙恩人(参路2:9-11)。平凡的牧羊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去朝见圣婴——看见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圣婴主耶稣的一群蒙恩人(路2:15-16)。平民的牧羊人是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10.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续联,即在已就的对联前后加上一些适当的文字,使它与原意发生急剧转变,从而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一念突兀,由惊而喜,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摊上了好事儿、喜事儿,或真的"心想事成"了,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若遇上倒霉背运、遭殃受难的事儿,立马心烦意躁,满面愁云。这种人有喜则喜,有忧则忧,不饰遮掩,感情外露。这岂不是做人的坦诚与真实?对于这般赤裸裸的、从里到外透着真实的人,人们历来看法有别、褒贬不一。有人喜欢含蓄荣辱不惊的人,认为他们深沉稳健理智,心里藏得住感情的千变万化,终成大事。有的人虽然不公然反对有城府、含而不露的人,  相似文献   

12.
做个好牧人     
王俊 《天风》2011,(9):8-10
牧羊人是奉献给神,甘心为神所用的,他负有传道、牧养的职责;是引领信徒、关心信徒、帮助信徒灵命丰富、信仰纯正……圣经上有多处描述牧羊人的经文。仅以上述经文,以“做个好牧人”为题,与各位共勉。  相似文献   

13.
大灰狼扮羊     
正大灰狼披着羊皮,乔装打扮混入羊群。牧羊人察觉有异,便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赶忙仔细巡查羊群。但是,他来回找了半天,也没辨出哪一只是假羊。牧羊人心想,狼的叫声和羊的叫声截然不同,要是我令它们同时发声,大灰狼就会暴露;如果大灰狼因为心虚而不敢张嘴,那它的假面目也将昭然若揭。于是,当即命令它们一齐叫。可是,牧羊人很快便失望了——  相似文献   

14.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长沙410007)周萍导师朱文锋一、七情与应激的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此乃人之常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作出的情绪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宋·...  相似文献   

15.
何益鑫 《哲学分析》2023,(1):75-88+197
《庄子·齐物论》开篇的“天籁”说,向无确解。南郭子綦对天籁的讲述简要而隐晦,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传统诸说,或依地籁说天籁,或抽象发挥三籁的比喻义,都不能在文本和思想上做到完全的贴切。其实,庄子的“天籁”继承自老子的“籥”喻。老子把天地之间比为籥,以籥的虚无出声,比喻天地之间的虚无生物。同样的,“吹万不同”,是说天籁之动吹生万物;“使其自己”,是说造物者使物依其自身本性而生存。前者是气化宇宙的视域,后者则是道对万物之内在根据、存在方式与独特价值的肯定。这两点关乎庄子齐物思想的根本要旨。《齐物论》以“天籁”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全篇结构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对天籁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吾丧我”等相关文本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去医院探望朴老,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刚写好的字:“一个真正的人对于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于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于胜利的回答是谦虚。”这样的句子出自朴老之手,不免使我有点惊异。我还没开口,朴老笑道:“这不是我说的话,是从一本书里摘抄下来的。”这话没有消除我的惊异,只在惊中增添了喜。一个道德文章均为海内外景仰的九旬老人,竟然在读这一类的书,还像青年人那样摘抄警句,怎不使人吃惊?同时,这反映了他的心还很年轻。充满着蓬勃的活力,这自然是可喜的。年轻时我读到一些佳言、警句,和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共鸣就会摘抄下…  相似文献   

17.
单渭样 《天风》2010,(12):I0006-I0010
如果说, 牧羊人是当年社会下层劳苦大众的代表, 那么,东方博士就是社会上层人士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曹圣洁 《天风》2002,(12):4-5
经文:太2∶1—12;路2∶8—18在圣诞节时,我们都会想到有两批人到马槽前去朝拜圣婴:一批是野地里的牧羊人,他们在伯利恒的野地里牧羊时,看见了天使,听到了天兵所报的喜信(路2∶8—18);另一批是从东方来的博士,随着星的引领来到伯利恒(太2∶1—12)。如果说牧羊人代表着一些依靠劳动为生的平民;则博士代表着一些有学识有思考的知识分子。神不偏袒人,在这伟大的时刻,神用不同寻常的启示方式——天使的显现和明亮的星,同样引导他蒙福的子民。今天我们特别思考博士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
天上的赞歌     
陈企瑞 《天风》2011,(12):62-62
重温两千多年前的平安夜,我们怀着敬虔的心,展开想象的翅膀飞驰在伯利恒原野:牧羊人正在黑夜中看守羊群,突然有主的荣光照耀他们,天使向牧羊人报告——人们所期盼的救主基督降生了!  相似文献   

20.
救主的记号     
可华 《天风》1994,(12):4-5
一、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婴孩(路2:8—16) 路加在这段经文中,为我们勾勒出这么一幅朴素优美的图画:夜色茫茫,几个在伯利恒郊野值夜班的牧羊人依旧未眠,小心儆醒地看护着羊群。忽然,从天降下的光芒冲散了牧人四围的黑暗,出现在光明中的天使,向惊骇不已的牧羊人报告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喜信:“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