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主要是以R·K·默顿为代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科学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社会系统和认识系统。它主要是建立在独立于偶然的社会因素之外的客观规律和理性主义的方法论之上,所以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研究局限在科学的社会系统中,从而忽略了研究科学的认识系统。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影响科学家行为、科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价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但在基础主义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因而基础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通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基本精神是超越“理论优位”…  相似文献   

3.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SociologyofReligion)以研究宗教为宗旨的社会学分支之一。涂尔干(1858—1917)和韦伯(1864—1920)被认为是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来自涂尔干的传统是从功能上对宗教这种“集体观念”所进行的研究,涂尔干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 ,尤其是英美等国 ,“社会认识论”这一术语最初是在图书馆学和经济学领域中提出来的。自 80年代 ,这一概念被引入哲学和社会学领域 ,很快地到 80年代末就正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分支学科 ,其主要标志是几部社会认识论研究专著的出版 ,例如英国学者安东尼·弗卢 (AntonyFlew)的《关于社会思想的思想》 (ThinkingAboutSocialThink ing ,Oxford :BlackwellPress,1 985 ) ,美国学者斯蒂夫·富勒 (SteveFuller)的《社会认识论》(SocialEpistem…  相似文献   

5.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构主义从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移植到对技术的哲学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采用社会学研究纲领对传统技术哲学进行批判,技术的社会塑形论从经验维度实现了理论重建,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哲学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评介孙思(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科学知识社会学是本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强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最早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巴恩斯(B.Barnes)和布鲁尔...  相似文献   

8.
胡杨 《哲学动态》2003,(10):29-31
使爱丁堡学派著称于学术界的强纲领 ,是由其领袖人物布鲁尔 (D .Bloor)和巴恩斯(B .Barnes)提出的。布鲁尔在“维特根斯坦与曼海姆的数学社会学” ( 1973 )一文和《知识及社会意象》 ( 1976)一书中 ,巴恩斯在《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理论》 ( 1974)一书中 ,先后阐述了强纲领的四条原则 ,即因果性 (causality)、公正性 (impartiality)、对称性 (symmetry)和反身性 (reflexivity)。强纲领的提出 ,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 ,下简称SSK)的诞生。在强纲领的启蒙下 ,SSK迅速形成了科学争论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科学话…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10.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Scientific value     
Criteria of scientific value are of different kinds. This paper concerns ultimate criteria, i.e. the axiology of science. Most ultimate criteria are multi‐dimensional. This gives rise to an aggregation problem, which cannot be adequately solved with reference to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refore, in many cases, there is no fact of the matter as to whether one theory is better than another. This, in turn, creates problems for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Ilkka Niiniluoto 《Synthese》1980,45(3):427-462
  相似文献   

20.
WOMEN AND DESIRE: THE KAREN HORNEY LECTURE ON FEMININE PSYCHOLOGY Presenters: Velleda C. Ceccoli, Ph.D. and Michelle Price, C.S.W. Discussant: Arlene Kramer Richards, Ed.D. Date: October 21,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