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十月,中国基督教最高学府金陵协和神 学院师生喜气洋洋。2002年10月31日, 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全国各地校友及金陵协和神学院师生欢聚一堂,共庆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全国政协副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致词。他首先介绍并回顾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50周年的历程。他说,金陵协和神学院自成立以来,为中国基督教培养了大量的教牧人员和教会专门人才。他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对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指出正因为中国有着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学院才会这样顺…  相似文献   

2.
周志治 《天风》2002,(6):27-27
春天的“金陵”校园里四处洋溢着生气盎然的景象,“金陵”的学子们都在勤奋学习。这几天,学校来了不少外地考生,其中有我八个来自华东神学院的校友,他们都是来“考研”的。当我送他们到学校门口时,有一位校友说:“这个校园比我想象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著名美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是南京金陵刻经处创建人杨仁山居士的孙婿。今年赵老以九十高龄应邀回国讲学,并于五月二十六日专程前往金陵刻经处拜谒杨仁山居士墓塔,访问刻经处。他在那里参观了刻字、印刷、装订等车间,看到经过十年动乱保存下来的十多万块经板正在清理、整修,一些年逾古稀的老刻工把雕板技术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在人民政府支持下刻经处的印刷流通事业得到恢复。赵教授对此表示欢喜和感谢。  相似文献   

4.
王荣伟 《天风》2006,(23):22-23
进入11月的华夏大地,依然春意盎然,气候宜人。六朝古都南京迎来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往届的毕业生,莘莘学子们回母校来看一看、走一走……关心金陵母校的发展,献上对母校新校区建设的真挚爱心。2006年11月1日-2日,金陵协和神学院组织“看金陵、回母校”活动。来自祖国各地教会约50位校友代表参加了活动,搭建了一座关心金陵、支持金陵,为新校区建设作贡献的平台。新校区建设筹款委员会主任丁光训主教及委员会全体成员与来自全国两会及  相似文献   

5.
金陵神学院自1911年创校以来,已历百年,虽因战乱和社会动荡,多次停办,但是,在历代"金陵人"的共同努力下,借着基督教几大宗派间的合作,神学院得以生存和发展。1952年,以金陵神学院为班底,联合华东十多所神学院校,组建了金陵协和神学院。时至今日,这所神学院仍然在中国教会人才培养和神学思想建设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作为拟撰写的院史系列文章之一,通过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对金陵神学院的创建背景、理念及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金陵刻经处是一个佛教文化学术机构,清末安徽石埭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创办。他学佛以后,感到当时的明刻书本藏经《嘉兴藏》版已毁于兵火,无书流通,乃发起组织金陵刻经处,重刻新版,以飨读者。1866年创刻了第一部书《净土四经》。刻经处的今址淮海路35号,原是他自建的住宅,1897年施舍给刻经处,只是当时的大门在延龄巷,现改在淮海路。我国佛教到了清末,宗风衰歇,义学消沉。杨仁山创办刻经处,注重学术,提倡研究,门下人才济济,谭嗣同善华严,黎端甫善三论,桂伯华善密宗,法相唯识之学有欧阳竟无、  相似文献   

7.
梦回金陵     
余坚 《天风》2006,(17)
在梦中我回到了金陵回到了芳草姜姜绿树如菌的金陵曾经在草地我们互叙寒温手拉着手围成一圈祈祷歌吟曾经在琴房我们赞美殷殷伴着叮咚的琴声我们的心曲上达天庭曾经在灵修室我们跪拜主前用阵阵代祷托住中国的教会前进曾经在大礼堂我们玲听天国的佳音那一位位证道人宣扬真道满腔热忱曾经在课堂我们如饥似渴我们的恩师用琼浆玉落饱尝灵根把我们喂养努‘曾经在教堂穿我们羽冀丰满牛刀小试站在讲台上像一只学飞的小鸟张开了翅膀……曾经……曾经……如今我们在禾场一遮遮把金陵遥望在梦中我再次把金陡怀想金陵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永驻我的心房梦回…  相似文献   

8.
高媛 《天风》2014,(1):52-53
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有这样一个地方,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分门别类摆放了各样的食品和日用品,门前的台阶上则供应着各种最新鲜的水果,门前的墙壁上挂着投币箱和找零钱的盒子,旁边一条温馨的标语写着:"金陵是我家,服务靠大家,东西自己拿,零钱自己放,完全相信你,因在基督里。"  相似文献   

9.
金陵协和神学院金陵协和神学院为我国基督教(新教)全国性神学院,创建于1952年11月,由华东12所基督教神学院联合组成,院址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附近上海路大锏银巷17号。1962年燕京协和神学院并入金陵,1966-1980年因"文化大革命"停课,198...  相似文献   

10.
王荣伟 《天风》2010,(4):18-19
<正>早春三月,美丽的金陵协和神学院新校区在春芽初露之时,迎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中国基督教最高学府金陵协和神学院翻开了新的一页。2010年3月1日,本届基督教全国两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6,(11)
2006年4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江苏省省长梁保华等陪同下视察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季剑虹长老,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高英牧师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院务会成员和外籍教师代表参加接待,并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12.
从李白创作金陵怀古诗歌起,中国古代诗坛便产生了绵延至清末的金陵怀古风气.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更迭期,余怀、余宾硕父子创作了各具特色的金陵怀古组诗.同是金陵怀古组诗,二人诗作所采用的体裁、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怀古情怀等方面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余怀《金陵怀古诗》宣泄心中难以抑制的遗民悲伤,并发出苍凉感伤的呐喊.余宾硕的金陵怀古情结的绝望之感比父亲更加浓重,是历经绝望而产生的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张丽丽 《天风》2002,(1):46-47
适值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50周年,我们特请金陵的学子们来谈谈他们对金陵的人、物、事的感怀。欢迎所有关心金陵的昨天、今天、明天的金陵人踊跃投稿,我们期待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14.
今日的南京,古时的金陵,素以江山雄丽、人文荟萃而名满华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金陵作为六朝故都,又是王朝兴衰更迭的见证。数百年间,走马灯似地改朝换代,必然留下许多历史的遗训可以供人沉思。面对着昔日的宫殿遗迹,诗人们吟出了许多怀古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陈泽民先生也许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着基督教神学教育与研究,为着金陵协和神学院。1952年,34岁的陈先生来该校任教,半个世纪过去了,82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这里勤耕不辍,这不仅仅是因为出于对上帝的忠实信仰,更是出自对事业的追求与挚爱。我读过一些他写的文章,知道在中...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6,(19)
2006年9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董建华副主席一行,在中共江苏省省委张连珍副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季剑虹长老,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高英牧师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院务会成员参加接待,并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17.
正前言基督教传入南京始于1860年,1910年金陵神学院成立,成为南京基督教历史的亮点。此后成立的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15年),使南京基督教重视教育成为一个重点。相比于其他宗教,基督教在南京的历史比较短。但基督教中国化在南京却显得特别突出,关键在于有金陵协和神学院及其院长丁光训主教。一、"协和"彰显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金陵神学院最初由美国长老会设立,后来卫理公会等其他宗派加入,但没有用"协和"二字。本来,由长老会联合其他宗派设立的  相似文献   

18.
肖永明 《法音》2006,(7):45-45
本刊讯创办于1866年的金陵刻经处,至今已有140年历史。9月22日,金陵刻经处将举办140周年纪念活动。值此即将举办金陵刻经处14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金陵刻经处至今一直保存使用的传统木刻雕版印刷工艺,作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于今年5月20日,又被国务院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中央电视台专题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列节目“中国记忆”,对金陵刻经处进行了实地拍摄。金陵刻经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肖永明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天风》2017,(8):45-45
虽已过多载,往事历历在目。我们有谁会忘记,尊敬的金陵牧长们,在课堂上,在早祷、晚祷上的谆谆教诲。"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3:5)我们有谁会忘记,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一起在图书馆的安静和努力;在寝室里的点点滴滴;在食堂里的不尽喧闹;在大操场上的飒爽英姿;离开金陵时,彼此是如此的难分难舍。"看那,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9,(6)
<正>《金陵神学志》2019年第一期刊载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牧师的文章《基督教中国化与金陵协和神学院》,文中称:丁光训、陈泽民和汪维藩可称为"金陵三杰"。这不是要否定其他老师的贡献,而是因为这三位牧者在国内外学界是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神学家,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值得发掘和总结,将其用来启发、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他们的思想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代表,也是构成我院"金陵学风"的主要代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