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画佛像     
看过我作品的许多朋友,都曾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是信佛的吧?!”“你是不是佛教徒?”“你肯定因为是佛教徒,才画这么多的观音像?!”我觉得,这些年来我画佛、画观音,不是因为“信”或“不信”才去画的,而是一种“随缘”——这也正是我与佛、与观音、与佛教文化自然磨合和缘份的结晶。十多年前,我就已开始在研习画观音、画佛像了。那时,我画得并不在意,无心的,甚至多半都是在描摹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佛像的深入刻划一偷私等怫村寸仆们年她来越近了。同时,我买了许多有关佛教文化及宗教常识方面的书,包括有王志远先生…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2011,(3):62-65
“九岁便失明,这是否从精神上摧毁了你?”“不会,那时候我还没有精神,灾难来得太早,它扑了个空。”“这些年来,是什么影响了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应该是佛教。”四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在无锡北仓门的小剧场,周云蓬保持着一贯风格的装束,长发,墨镜,胸前挂一串佛珠,静静地坐在台上调试琴音。苦难和流浪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刻下太深的...  相似文献   

3.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4.
佛艺奇葩     
心中大波 ——读胡颖州的画 黄永厚 颖州帮我化缘,打着请我做道场的旗号把我拉到他家乡去。路上我问他:“别人下海了,您不打算潇洒走一回?”听了我的话,他把一直瞪在窗外的眼睛挪过来说道:“画了这么久,舍不得呀!”泛海是身外求佛,惊涛骇浪中有刺激;画画呢,种种审美全在证之心中这根独木桥上了,寂寞而宁静,需要十倍、百倍于泛海的自恃力,咦!黄茅白苇,见  相似文献   

5.
思竹随笔     
陈思竹 《天风》1995,(4):29-30
(一) 昨夜,与一个要好的同学在顶楼聊天。忽然,她问我:“思竹,你说你是不是我的好朋友?” 因为这问话来得太突然,我弄不清她究竟是什么意思,思忖片刻,说:“你下文是什么含意呢? 一定不会有好事找我!”  相似文献   

6.
吃花美事     
正之前,我一直以为花朵的最大功能就是让人赏心悦目。喜欢花的人可以把玩,可以闻香,但只有蜜蜂、蝴蝶这些小精灵才能和花朵亲密接触,享用花朵的美味,吸收花朵的精髓。我从来没想,好多花还可以吃进嘴里被人吸收。这是多么新奇的事情啊。栀子花盛开的时节,只要一开放,路边就有拿着栀子花叫卖的中年妇女。我以为栀子花的用途不过如此。可是,昨天我却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家庭主妇,竟然采摘了  相似文献   

7.
上月在风人松书店喜购您的第一本书《联想为什么》,我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来读这本书,读你的直率、读你的锐利、读你的焦虑也读你的内疚和辛酸.如果让我用最简洁的词语来给这本书做个评价的话,我想没有任何词语能比这样两个字更来得贴切,那就是:“中肯”!  相似文献   

8.
一个满怀失望的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学画画,却找不到好老师。多数人都是徒有虚名,画得还不如我。”住持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不比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我留下一点墨宝吧。”那人问:“画什么呢?”住持说:“我喜欢饮茶,更喜欢茶具,您就为我画一幅茶杯和茶壶吧。”那人欣然应允,铺开宣纸,寥寥几笔就画成了,只见壶里的水徐徐注入茶杯,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幅幅劫后幸存的人陆蚣.*中涌起一阵阵难以说清的想法。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以前有关水陆画的知识已不能说明我目前对水陆画的感受。一位朋友站在我边上,脸上也带着困惑:“这里放的音乐和这画的气氛太不协调了”。他说出了他的感觉,这句话影响了我,让我听到了展厅里的音乐。播放的是佛曲,是用钢琴弹奏的佛乐。以往我很喜欢听的,不过,今天我确实感到不协调。那么应该用什么音乐呢?我想如果放一盘焰口的录音或许好一点。想到焰口我的意识回到了三年前一个冬天的深夜。那时,我在常州天宁寺。殿里在放焰口,我为那一心召请…  相似文献   

10.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11.
我现在是基督徒了。在邪教“法轮功”的猖獗的日子里,自己曾一头栽倒在上面。 1988年我因生病,回上海就医,我姐姐的婆婆是个基督徒,她介绍我买了圣经和诗本,我便带回十堰,但我看不进去,学着祷告也没有感动,就束之高阁了。由于身体一直欠佳,就开始寻医问药,同时也开始学练各种功法,如“道光功”、“香功”,都很投入,但感到没有效果,也就不练了。1996年底,我  相似文献   

12.
一天,陪着孩子读图画书。书上有一组图是连结的。第一幅是一头牛在吃草;第二幅是一只羊在吃矮树叶;我问过女儿,她一一答了。但第三幅图是画了一只长颈鹿,正高扬着头,站在蓝天下。画面上并没有画它吃的东西。我问:长颈鹿在干什么?女儿略略一顿,说:“长颈鹿在吃天。”这回答一下把我惊住。“吃天”?多奇怪的念头,然而又是多么精彩,多大胆的想象啊!这是我们这些具备常识却囿于常识的成人难以想象的。 后来,常常听到孩子说一些“无理”的话,便渐渐留心起来。我发现,孩子实际是将自己从有限的知识中得来的思维方式随意“移位”到…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民间适神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常事,没有间断。改革开放20年,我国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这己是事实。但是在民间,造神运动并没有停止过,我们一直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师”。最近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教文化》杂志主编何云先生在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至美之花     
一位老人请我为他画一张画,花卉,油画。油画花卉不是我的专长,况且,是参照一张照片来画,不是写生,是“画匠”的营业方法。但看在钱的份上,我接单了。如往常一样,我先跟顾客聊聊,摸摸底,探知他的艺术品味水平,让画出来的画投其所好。老先生一生从事国际贸易,阅历广博。  相似文献   

16.
不过如此     
我去福州出差,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请吃“佛跳墙”,这是一道有几百年历史的名菜,我也是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口福。菜上了餐桌,果然是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可吃了几口后,我就觉得“不过如此”,无非是一个香字。  相似文献   

17.
孤立的松树     
一直以为,中国的松树是孤立的,这种印象缘干小时候见过的一幅画:在一个馒头只卖三分钱的国营饭店,迎面墙壁的画框里长着一棵青松,身体倾斜独立,傲然于世外的样子。郭建光在《沙家浜》中做过一个典型的笑傲暴风雨的造型,并且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由此我知道,画上的松树是泰山的迎客松。  相似文献   

18.
孤立的松树     
一直以为,中国的松树是孤立的,这种印象缘干小时候见过的一幅画:在一个馒头只卖三分钱的国营饭店,迎面墙壁的画框里长着一棵青松,身体倾斜独立,傲然于世外的样子。郭建光在《沙家浜》中做过一个典型的笑傲暴风雨的造型,并且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由此我知道,画上的松树是泰山的迎客松。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对齐自石的画艺深感叹服,他说:“齐先生的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的确,一只普通的毛笔到了齐白石手上,就仿佛有了魔力,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都有无限的生命力和神奇的魅力,特别是他画的虾,栩栩如生,清润透明。如此出神入化的才艺,自然尽可归因于天才。对于这样的说法,想来自石老人定会淡然一笑,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并没有艺术基因的遗传,成功在于他一直信守着一个对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黄清治 《天风》2007,(12):16-17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经文:提后3:16-17保罗曾说过:“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各方面都蒙神赐福,但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得神的赏赐,得永生的冠冕。如何得永生的冠冕呢?我们一起来分享基督徒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