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髡残为"四僧"之一,他以特立独行的画风引人注目。观其作品有一种懋郁之气,显得生机盎然。他在学习以王蒙为代表的古人名作基础上,坚持己见,不随时流。他的《绿树听鹂图》更是古拙苍浑,笔墨老辣,意境幽谧,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将其与王蒙《青卞隐居图》对比可以看出髡残在章法、笔法上对王蒙的师法。王蒙的山水画作品以繁密为主要特征,但在整体面貌上还是显得疏秀空灵。而髡残在学习王蒙优点的同时,把王蒙的繁密、干笔皴擦同吴仲圭、沈石田的短笔沉稳用笔相杂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既有灵动飞逸的线条,又有沉浑苍茫的金石气。他经历了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一步步蜕变,他耿直刚烈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被任何人所囿,必定形成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
寿玲 《美与时代》2023,(5):45-48
“满川花”是《五马图》中最具争议的一幅,它与其余四幅有较多差异。通过分析“满川花”题记、主题内涵以及设色三方面内容,认为此画虽非伪作,但也不是原作。原作已被好事者割走,并以李公麟其余时期绘制的“满川花”填补到其中,变成了现今的《五马图》。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具有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双重人格,做官时心里向往隐居,隐居时又向往官场,王蒙就是具有这种复杂心态的画家。当社会稳定时,他就下山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一有了风吹草动,他又上山隐居。王蒙在山水画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他创造了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山水画风,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皇幸蜀图》是唐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幅作品融艺术性与纪实性为一体。其意义不止在于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还在于图像中记录了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兵陷长安,明皇(玄宗)幸蜀避乱,进入艰难险阻的秦川蜀道之地的景象,有着与文献同功的纪实效果,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当时作为随行人员之一的李昭道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创作这幅具有历史真实意义的《明皇幸蜀图》。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3)
1910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了关于深藏于日本西本愿寺,原为数百年前在朝鲜绘制的一幅稀罕的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使人惊异的研究报告。这是一幅1402年由朝鲜艺文春秋馆学士权近和左政宰何仑的舍人李荟将元代中国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和释清溶的《混一疆理图》“合为一图”而成的大型地图。传至日本的是它的复本。二十年后,日本学者青山定雄多次发表文章,向学术界介绍这幅精确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7.
广济寺寺宝傅雯指画《胜果妙音图》聂崇正座落于北京西四的广济寺,是一座著名的古刹。寺内大雄殿佛像影背的后面,裱贴有一幅巨大的绘画作品,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清代画家傅雯所作的指头画《胜果妙音图》。这幅作品张幅极大,纵500余厘米、横1000余厘米,纸本,水...  相似文献   

8.
夏日听蝉     
画家张大千应一位朋友之请,画了一幅《柳阴鸣蝉图》。画上柳丝依依,一只蝉落在柳枝上鸣叫。看了张大师这幅画,我想起了儿时夏日听蝉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黄昏,我割完牛草回到家,  相似文献   

9.
《采薇图》是宋代历史上闻名的爱国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采薇图》不仅仅展现出了首阳山上伯夷、叔齐兄弟的忠臣气节,也体现出了画家浓厚的爱国情怀。从《采薇图》这幅著名的山水人物画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作者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展现出李唐在画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对初学艺术者尤其是初学中国画者而言,对艺术作品的评论要围绕艺术品自身价值展开,用"批判"性的眼光,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作品也会有充满局限性的地方。品鉴林海钟老师的《太行洪谷图》,将其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沈周的《吴文定公送行图卷》《江南四季山水册》作比较,用理性的思维去评判作品,才能真正读懂一幅画,这才是求索知识的真正态度。  相似文献   

1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徽宗题"韩文苑图丁亥御札"《文苑图》一幅。世人多知韩善画畜兽如《五牛图》,这幅技艺高妙的人物图使人特别留意。徐邦达在《琉璃堂人物图与文苑图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文苑图》实非唐代韩所作,或疑为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一部分。事实上,徐邦达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题为唐韩的《文苑图》画面特征多呈现唐末风貌,使用颤笔也非仅周文矩才行,故不能说《文苑图》为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局部。  相似文献   

12.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是对前人青绿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具有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征:对晋唐色彩的追忆——金碧辉煌、艳丽超群;对五代以来笔墨的继承——墨彩结合、丰富完善;江山情怀——一目千里、波澜壮阔的构图;诗意之美——生机盎然、宁静清新的意境。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学习、临摹青绿山水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个故事。一次,老师出示了一幅画,画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对着一座孤坟默默地流着泪,坟前还有一朵凋零了的红玫瑰。然后老师对大家说:“请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看谁加得最好。”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5.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古董商人威尔逊在波士顿的垃圾箱边上捡到了一幅名叫《露西在花田里》的诡异画作。一开始,威尔逊只是对这幅画的画框感兴趣,想把画框捡回家。而威尔逊的好友莱利看到后,向他买下了这幅画并摆放在家中,对威尔逊说道:"它不是一幅杰作,但很特别!"莱利的话让威尔逊感触颇深:一幅画难道非要被艺术的条条框框所约束吗?让人从中感到幽默、快乐,难道不好吗?后来,他们决定专门收集这样"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肖越 《法音》2004,(7):9-22
二、《佛说无量寿经》曼陀罗此幅曼陀罗是豪尔德·史特多尔特(HaroldStewart)先生二十多年前在京都购入的,在当时这种“无量寿经曼陀罗”还鲜为人知,近年来模仿此图绘制的作品才逐渐流行,其原件被推测为日本江户时代中晚期作品。该图为长139厘米、宽68厘米的木刻着色挂轴画。曼  相似文献   

18.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19.
刘直 《中国道教》2001,(4):35-36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 ,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 ,系清宫如意馆藏品 ;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 ,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 ,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 ,是木刻板 ,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 ,筋节脉络注解分明 ,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 )。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 ,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 ,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 ,都附有图示 ,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 ,《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 ,…  相似文献   

20.
莫高窟第361窟主室正龛内北侧帐扉顶画圆盖飞天图案,西、北壁屏风二扇,画文殊显现与五台山图。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新考察了这两扇屏风画,核对现存的部分题记内容,初步确定了五台圣迹上主要画面的情节。进一步将这两扇屏风进行了拼合,可复原出一幅完整的五台山图。通过与敦煌石窟其他时代的五台山图对比,及榜题文字的语言习惯的比较,认为这幅五台山图的粉本可能属于长庆二年吐蕃遣使于唐求回、并经吐蕃改造后再传入敦煌的五台山图。此图应属于五台山化现图之类,这种简略的五台山图已初备五台山的雏形,为后世巨幅五台山图的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