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2.
<正>在金石学的兴起和碑学书派的迅速发展的影响下,赵之谦将北碑用笔与篆书的体态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赵之谦篆书风格的演变及其取法来源入手,以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为例分析其篆书用笔的基本特征,并将其篆书、楷书、隶书、行书四体的笔画做细致的对比分析,从而体现出赵之谦将篆书笔法融入到其他书体中的论点。一、赵之谦篆书笔法的来源及其基本特征赵之谦年幼聪慧,“二岁,即能把笔作字。稍长,读书过目辄成诵。又好深湛之思,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民国初,有一批艺术巨匠,他们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但其市场呈现却长期与其艺术价值不符,吴昌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海派"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他曾经为齐白石、陈半丁等人定润格,但其本身的润格却长期没有在拍卖市场上呈现出其应有的价位。文章从吴昌硕书画印的拍卖情况进行分析,为投资者及藏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智慧》2014,(2):I0001-I0002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汉族,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是“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勾“清末海派四大家”。  相似文献   

5.
构图在画面中具有重要的支撑构建作用,是艺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深刻传达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民族审美趣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他在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点,主要有:1.以山水之境融入花鸟之中;2.打破常规,新奇壮阔;3.“造险”与“破险”,险峻奇崛;4.金边银角,画外有画;5.画面分割,秩序明确;6.诗、书、画、印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6.
大师的境界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画、印、诗、书俱绝,特别在绘画和治印两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画印艺术的精髓,又别开生面独创新格,其艺术魅力如醇酒一样,历久弥香。齐白石只读过半年私塾,木匠出身,最终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固然是孜孜以求虚心好学的成果,也是他宽能走马的广阔胸襟使然。  相似文献   

7.
关于气韵     
彭锦辉 《美与时代》2014,(4):121-121
谢赫六法中首法即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价值尺度,“气韵”成为中国绘画的本体元素。气韵是中国画中极其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画审美特性和审美标准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为我们提示着一种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伟 《美与时代》2007,(10):50-52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是笔墨艺术,尽管二者在笔墨运用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要达到的审美意境是一致的.书法线条的艺术处理方法以及其表现出的艺术审美情趣,时常为国画借鉴,"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画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9.
汉印可谓是篆刻界的艺术宝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古至今,影响深远。近代写意印式大多是从汉印中汲取养料和精华,吴昌硕、齐白石以书入印、以画求印的形式也离不开汉印,这使晚清及近代写意印式篆刻独树一帜,引领时代风骚,为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书坛功利的驱使下,篆书已经被所谓的艺术家写得面目全非。一些书家为了经济利益和名气,为了上展览,突破了篆书书写的基本规则。也许有人会说,艺术需要抒情,艺术需要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遵守书写规则。就拿近几年的展览来看,篆书日新月异,什么形式都有,这就导致了篆书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审美取向完全跟着评委的主观意识走,不免使篆书创作流于时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论述了篆书的书写规则,也可以说是试图找出其统一的评价标准,重点从篆书象形结构、笔法和气韵三个方面来讨论篆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发展轨迹,是受中国哲学、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在重诗、书、画、印等多方面修养中建立起来的。董其昌依据禅宗思想将历代中国画分为南北宗,从金碧山水到水墨为上,以崇尚水墨画的王维为宗主,形成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为主要审美取向。简淡的审美趋向构成中国画艺术"大羹必有淡味"的韵味,从水墨淡墨的衍化到色彩"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碰撞,无疑撇去烟火之气。平淡、朴素的美学思想,使得中国画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结识印严法师,是在云南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寺3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一袭粗布纳衣,隐没于活动现场来住的车辆和人群中,让初识他的人无法将“画僧印严”与之联系起来。其后,在德云寺的很多白璧上,看到了印严法师做的画。那些“脱俗超然,纯任天趣”的画作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先前听闻的关于画僧印严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学中以气论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而真正形成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画气说则在两宋。画气说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哲学背景,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是画气说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本文认为,理学对画学理论中气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画气说提供一个有机论的基础,在气机哲学的影响下,中国画学将表现对象活泼生机作为根本目的,这突出体现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二是从审美体验角度,中国画学形成了“以气合气”的独特创作思想;三是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气势论成为一引人注意的理论,六朝时的气韵生动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海鸣 《学海》2005,(2):204-205
傅江译 ,南京出版社 2 0 0 4年 9月出版 ,4+1 90页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毁誉集于一身的时代 ,也是充满风流浪漫和动人传奇的时代。帝陵石兽和墓葬砖画作为六朝时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杰作 ,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信息 ,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最近 ,由于工作上的便利 ,笔者得以在第一时间里拜读了日本学者曾布川宽撰写、南京大学傅江博士翻译的《六朝帝陵———以石兽和砖画为中心》一书 ,读后有相见恨晚之慨。笔者以为 ,这本译著概括起来有“三新” :一是研究方法富有创新。多年来 ,国内…  相似文献   

15.
六朝亦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分裂、大融合的战乱时代。在汉族帝王与诸胡豪酋纷争扩张之际,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印度佛教艺术,犹如异花传粉,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光耀后世的佛画艺术奇葩,使绘画艺术首次与广大劳动人民发生了密切联系,并且给中国绘画史开创了新纪元。一秦汉两朝礼教极盛,以儒家学说为政教标准,使当时的绘画思想受到很大的制约,其作品主要反映“成教化,助人伦”,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大都在合乎礼教的范畴之内,并不注重绘画自身的价值和审美情趣。王充在《论衡》中说:“宣帝之时,图画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父祖不贤,故图不画图也。”显而易见,秦汉之际的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工笔花鸟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明珠。“新”工笔花鸟画画家在保留传统花鸟画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力。阐述“新”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概况,分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理念,探讨“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并结合部分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画家的作品,深入研究“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及其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本研究结合fNIRS技术,考察了美术训练学生和普通学生在中国画审美一致性上的差异。行为上,虽然两组被试在审美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评分一致性上,美术训练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在“好看”评分上更一致。脑活动上,美术训练学生右侧颞顶联合区的16通道和24通道的神经活动一致性显著高于普通学生,且美术训练学生的神经活动一致性与“好看”评分呈负相关。本研究揭示了艺术专业知识对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性,且神经活动一致性可作为中国画审美判断的一项潜在神经标记。  相似文献   

18.
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由于他个人的经历、性格以及所处的特殊的社会背景,从而铸就了他别致的艺术品格,对近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吴昌硕的艺术作品融诗、画于印中,以书、印丰富画面;他在传统艺术中很好地摄取了精华,同时又将自己的特色金石味融入其艺术作品中。  相似文献   

19.
禅宗艺术属于宗教艺术的一种,主要涉及禅诗、禅画、禅书、禅宗园林等不同艺术门类。禅宗艺术是审美的生存方式,是生活的艺术,从禅宗的传承与感悟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美学对象的定义,美学的方法和任务,“审美”本质的定义,这是現代美学的“关鍵性”問題之一。Л.H.斯托洛維奇的这本新著就是研究这些問題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展了他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提出的論点。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斯托洛維奇提出了并且从理論上探討了現实的对象和現象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