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以什么为其逻辑的起点或开端呢?我认为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发展和完善一个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所必须的。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哲学界的有些同志认为,还是应该维持过去的传统提法,即应该以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功绩,是把矛盾、联系、运动这三大范畴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这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看到,《矛盾论》并不是在那里孤立地讲矛盾,而是以矛盾为基础讲运动、变化、发展,讲事物的普遍联系,讲“许多的哲学问题”。通过《矛盾论》,我们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矛盾、联系、运动三者的统一,更深刻地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可以看到“矛  相似文献   

3.
关于辩证法的逻辑起点问题,哲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同志强调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从而认为“联系”是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有些同志强调矛盾法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从而认为“矛盾”是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有些同志强调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从而认为“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还有些同志把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系统规律丰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它的矛盾学说,这是当前我国哲学界相当普遍的一种看法。然而,所谓“丰富”、“深化”,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观点并不一致。《哲学研究》1984年第12期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事物不是简单的由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項晴同志的《“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一文对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提出了批評,认为后者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把“合二而一”看作不是辩证法。我讀了之后,对比了两篇文章,觉得項晴同志的文章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不能否认客观事物的“合二而一”項晴同志认为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是正确的。但是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对立起来,只承认一分为二,不承认合二而一,我觉得这是不全面的。誠然,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否认矛盾,把任何事物看作死板一块的观点,而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和战略战术思想,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去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的伟大典范,并且体现了世界观同方法论的高度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7.
本刊于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一文,提出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并在1985年第4期发表了张华夏同志《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系统论中有五条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辩证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促进这一讨论,本刊设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讨论”专栏,还于同年第9期发表了《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简介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哲学界和科技界对系统论与辩证法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看,意见还很不一致,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提出的带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就是这样的规律?论述系统规律是辩证法规律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系统规律是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之中。那么是否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等。这说明,关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还有必要深入展开讨论,以使各种不同看法的同志进一步交换  相似文献   

8.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了刘锋、张传芳同志关于事物发展动力的文章。他们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斗争”,而矛盾的同一性则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此,我是持异议的。我认为不能仅仅把矛盾的斗争看作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该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杨超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问世,此书提出“过程论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这个观点,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视。前不久,陶富源同志发表文章,论述了“过程”这个范畴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使学术理论界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现将杨超同志和陶富源同志对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简述如下,供研究参考。杨超同志指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又说:“矛盾即过程,历史即过程、真理即过程”,“实践论、矛盾论、过程论三者是完全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第323页。以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联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流行的观点有二:一是认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认为其起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走自己的路。”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欠妥,因为理论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而又蕴含着生发反映事物运动的一切范畴、命题的萌...  相似文献   

12.
一、对立同一律是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 对立同一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思维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4、281页。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13.
李达同志生前主持编写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概括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联系当时的思想战线实际,批判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的科学,辩证逻辑推理与形式逻辑推理有什么区别?有的讲到以下两点:第一,辩证逻辑是“动态”的逻辑,它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看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形式逻辑是“静态”的逻辑,它用相对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辩证逻辑是“内容”的逻辑,推理是内容的推理;形式逻辑是“形式”的逻辑,推理是撇开了思维具体内容的推理。按照以上两点,能否区分辩证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5.
要搞清本质是否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明确本质的自身规定性。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黑格尔说:“联系则是本质自己特有的规定”(《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0页)。构成某一事物的诸方面要素和属性,正是在特定的联系中,构成了事物的存在。所以黑格尔又说:“就本质作为单纯的和它自身相联系来说,它才是存在。”(同上书第241页)本质规定所特有的这种联系,决定了在事物的本质规定中,事物的各方面属性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在联系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即“作为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也说“除非”——与仲晨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第2期刊登了仲晨同志的《说“除非”》一文(以下简称“仲文”)。文章联系中学的教材来探讨逻辑问题,给人以启迪。但是,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论述欠妥。我想借贵刊一角之地,略陈管见。一、仲文把“除非”句全部归为“充要条件”,失之武断。仲文说:“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才’和‘除非……不’”。若按此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汉语表达式规定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适应改革实践的需要,哲学界在广泛探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新陈代谢问题也展开了讨论。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主要文章有十多篇,涉及到如下四个问题: 一、新陈代谢是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相对独立的普遍规律目前国内通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都没有把新陈代谢作为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一条规律加以阐发。一般只是在讲唯物辩证法的三条规律、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涉及到新与旧的范畴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问题。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方面把“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不再归入“否定之否定”,而放在辩证发展观的位置上作了比较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3年第3期刊栽的《概念的限制与语词的修饰》一文,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说成是雷锋所具备的本质属性(见该文第28至29行),这个问题我有些不清楚,现提出来求教于广大逻辑工作者。各本逻辑书关于本质属性的阐述,文字表达上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意思却是一致的。所谓本质属性,就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这就是说,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是那些不仅对该事物  相似文献   

19.
列宁指出,“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发展。列宁把是否承认事物的自己运动的源泉作为划分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他认为根据辩证的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根据形而上学的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的认识理论有其固有的逻辑起点,这就是作为主体而展开认识活动的人。 什么是认识活动?“识知者,五常之性所与天下相通而起用者也。”(《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在他看来,所谓认识乃是合五行之秀气的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