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祥林  王太高 《学海》2005,418(6):111-115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殊性在于,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没有传统行政诉讼中所认可的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因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可能性,首先来自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解决.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从行政管理直接相对人到间接相对人甚至是"任何人",均享有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状况与世界潮流相吻合,但从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看,还需明确检察机关、具有公益职能的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人的伦理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人在行政实践中常会遭遇服从上级与对公众负责的冲突、行政人身份与角色群的紧张、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僵局甚至行政人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的平衡等四天伦理困境.行政人的不道德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行政人陷入伦理困境有三重因素:微观方面是行政人角色界定模糊;中观方面是监督和制约机制乏力;宏观方面是行政主导价值旁落和传统行政文化的侵扰.行政人选拔应与行政主导价值观相匹配,推进以组织流程转变为核心的政府再造运动;慎用行政实践中的伦理性妥协;开展行政人伦理培训;加强伦理立法及制度化是行政人摆脱伦理困境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公共行政现代性追寻与道德化趋势的耦合,赋予了行政伦理建设更深厚的价值合理性基础.行政伦理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前者表现为效率价值与管理价值,它发挥着"隐形制度"的约束与管理功能,是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准则;后者表现在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性质及其内含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上.公共行政的目的性价值彰显,是公共行政摆脱现代性危机、进行合法性重建的实现方式.行政伦理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互表征、相互澄明,并仰赖于特定的价值情境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5,(3):113-122
本研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切入,遵循"认知——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分析员工感知到的所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其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情感承诺"来打开二者之间的黑箱。以659个国有企业员工的样本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结论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越少出现反生产行为;企业对公益的责任越强,员工越少出现组织导向的反生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承诺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5):131-136
以C镇政府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为经验材料,运用"过程—事件分析"研究策略,通过对镇政府受命—执行—上报—完结等不同环节的考察,发现镇政府在回应上级行政指令时分别采取了选择性落实、策略性应付与针对性迎合等行动策略。这些策略是镇政府以与上级间的"共识"为基础、以维持上下级权威关系为目的,在自主行动机制与纠偏机制下展开的权宜性行动,最终以上级默认授权方式获取合法性。基层政府间达成的"共有常识"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上下级之间的垂直领导关系与制度逻辑,为镇政府运用多种策略完成上级指令提供了制度化存在的空间。镇政府行动策略导致的组织失败一方面体现了官僚体制中潜在的自上而下式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权力与农民诉求之间的有效关联,导致基层行政过程与国家治理目标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国外反生产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生产行为指从组织角度来看,员工有意违背所在组织合法利益的任何行为,这类行为对组织效能具有相当程度的破坏作用.文章对反生产行为的概念结构、前因变量和评价源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概念,多种情境变量和个体变量可以预测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强调本土化、应用研究、功能性视角等三方面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哲学语境中,尤其是在现代政治哲学、法哲学语境中,Legalitt与Legitimitt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处理Legalitt与Legitimitt的关系问题,既是理解现代政治问题的关键,又是理解现代政治哲学、法哲学问题的关键。因而,深入讨论Legalitt与Legitimitt的翻译和理解问题,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国内学术界,关于Legalitt与Legitimitt有着不同的翻译(例如:合法性与正当性、正当性与合法性、合法律性与合法性),从而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合法性=合法律性、合法性=合理性≠合法律性、合法性→合法律性)。在综合分析从M.韦伯到C.施米特、从基希海默到哈贝马斯关于Legalitt与Legitimitt的关系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1)Legalitt与Legitimitt最好译为"合法律性与合法性"——这既有词源学依据,又有文本学依据;(2)"合法律性"(Legalitt)是"合法性"(Legitimitt)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3)即使"合法性"被称为"合法律性"时,"合法性"(Legitimitt)与"合法律性"(Legalitt)既不能完全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8.
刘燕  赵曙明  蒋丽 《心理科学》2014,37(2):460-467
组织中的揭发行为是员工对工作场所中的违法、破坏规则和不道德行为的检举揭露,是及时纠正组织中错误行为的有效机制。文章回顾了组织中揭发行为的研究起源、概念及测量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揭发行为的决策过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揭发意愿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归纳了揭发行为实践的影响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跨学科视角的个体前因、区分特定情境变量的影响、探索行为产生机制和开展本土化揭发行为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请求原处理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行政机关审查该行为并作出决定的制度。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必然性是由三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政府法制建设起了促进作用。政府和司法部门以及法学研究部门都重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研究,这不仅从行政实体方面使行政行为有法可依,而且从程序法方面使行政行为能规范化、制度化。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在法制建设中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在这方  相似文献   

11.
内疚和羞耻的关系——来自反事实思维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情境模拟法从反事实思维的角度探讨内疚与羞耻的关系.并比较了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关系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结果部分支持"内疚事件和羞耻事件"假设,但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我和行为"假设,甚至与该假设相反;(2)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的关系具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学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内疚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青少年罪犯行为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羞耻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补偿初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太高 《学海》2002,(4):58-63
科学地厘清行政补偿的内涵、特征与性质是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前提和基础。行政补偿的原因行为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为 ,这是理解和把握行政补偿内涵与特征的基点和关键。行政补偿在性质上表现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法定义务。建立行政补偿制度 ,有助于协调公益和私益的矛盾 ,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是一个以“仁爱”为中心而展开的的思想体系,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仁者爱人”的公益慈善伦理理念和“天下大同”的公益慈善伦理追求.儒家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既为中国传统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渊源,也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为现代公益慈善伦理借鉴和吸收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为慈善公益组织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宗教慈善组织的主体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问题是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笔者认为在宗教慈善组织主体身份认同方面,可以从宗教慈善的实践模式和文化模式角度来建构宗教性慈善组织的身份认同模式;而增强公信力,形成"玻璃口袋"效应是宗教慈善公益组织最具优势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反生产行为:概念与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生产行为是工作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无疑丰富和拓展了周边绩效的范畴。论文首先回顾了反生产行为概念提出的背景,然后从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性质和行为结果四个方面对反生产行为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随后从研究历史演进的视角探析了反生产行为的结构。最后指出,未来的反生产行为概念和结构研究应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紧密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情境,并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伦理型领导是近年来国外内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以往有关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更缺乏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立足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从多层次视角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三个内容:(1)高层伦理型领导对群体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伦理文化的中介作用和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2)中国文化背景下高层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瀑布效应",以及权力距离导向的调节作用;(3)基层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领导信任和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传统性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伦理型领导与反生产行为的理论体系,对组织如何培养和指导伦理型领导工作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2,(10):58-59
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伊始,就坚持信道与行善相结合的理念,组织和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发扬济世利人的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伊斯兰教的公益慈善观深深扎根于"敬主爱人"的天命之中。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伊始,就坚持信道与行善相结合的理念,组织和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发扬济世利人的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古兰经》里说:"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先知穆罕默德也提醒世人:"引人行善犹如自己行善。"  相似文献   

18.
以来自36个组织的223名员工为被试,通过上级、同事和员工自评三方配对的问卷数据,研究探讨了高承诺组织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高承诺组织对员工建言行为(包括上行建言和平行建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员工知觉到组织内的职业机会在高承诺组织和上行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高承诺组织和平行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工作绩效在知觉到职业机会和上行建言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人际关系在工作满意度和平行建言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4)不光如此,工作绩效还调节着"高承诺组织-知觉职业机会-上行建言"这一中介路径;人际关系还调节着"高承诺组织-工作满意感-平行建言"这一中介路径。文章最后对所得结果、理论和实践意义及未来研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詹雪梅  唐炎钊 《心理科学》2017,40(3):714-720
随着公司各类丑闻和腐败事件的不断曝光,腐败受到管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腐败的定义,对个体腐败和组织腐败的影响因素加以回顾,从动态和多层次的视角总结了腐败从个体现象演变成群体或组织现象的过程模型,主要包括腐败常规化模型、道德推脱模型、社会认同模型和情绪诱发模型。最后,从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对群体腐败提出假设并检验、进一步构建腐败理论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伊合组织在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顺利实现了全球治理角色的转型,逐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与此同时,伊合组织在国际社会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成效逐步凸显。本文分析了伊合组织全球治理理念,评估了其在地区安全、经济合作、全球反恐、反"伊斯兰恐惧症"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探讨伊合组织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