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为“通”,应训为全、皆;《坤》卦卦辞应“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其次序与“先迷后得主”有内在联系,是建立在八卦卦气说基础上的;六二爻辞应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本字为“摺”,即折,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失败,就能无所不利;上六爻辞“血”本字应为“率”,即首领,“玄黄”应训为病。这些新的训释对理解《周易》乾坤两卦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卦的主题就是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初爻与二爻讲人在处于上升的初始阶段难免会不断地遭遇挫折与失败,以及在遭遇挫折与失败之后个人的处事态度;三爻讲挺过艰难彰显自己能力的第二个阶段以后,由于事业上获得成功而终于赢得众人的信任与拥护;四爻讲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导致新的挫折;五爻讲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后以宽广博大的胸怀积极开拓取得新的更大成功;上爻讲成功没有终极状态,前进、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前进、上升的路会变得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3.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邹然《周易》卦辞和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所蕴涵意义的确切界定,即对这些卦体爻符所代表的物象内容、人事现象及其占筮效用所作的文字表述,所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见乎辞”(《周易·系辞》)...  相似文献   

4.
“剥”之义有二:《彖》释“柔变刚”,即“柔剥落刚”。“剥”读“bō”。《大象》释“山附于地”,象征“刚被剥倒在床”。“剥”读“pū”。二者结合,为“剥”之全义。爻位不同,象征“剥(pū)床”原因有别:“初”因足受剥(bō)伤而剥(pū)床;“二”因膝受剥(bō)伤而剥(pū)床;“四”因腹受剥伤而剥(pū)床。自汉代以降,将上述二义不恰当地剪接,其结果变成了“剥(bō)床”,混淆了“剥”的主客体,有违卦旨爻义,诂中遗憾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5.
卦爻辞与卜筮之辞从内容到形式都大不同,它不是由筮人总结卜筮之辞而来,从内容上看更可能是当时的"黄历"式的记录。孔子用"赋诗断章"式阐释方法对卦爻辞的引申发挥使《易经》地位有了质性提升,《易传》最终奠定了《周易》"大道之源"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物占"方面的内容,鸟占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我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有关鸟占的资料,对《周易》中有关鸟占的14条卦爻辞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帛书《周易》部分疑难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剥》六二“辩”读作“蹁(髌)”,膝端也,“辩”及初爻“足”均非床体;《赣》九五“塭”即“堤”之形讹,读作“疷”,“祗”读作“疷”,训“病”,或以“柢”为语词,或写作“柢”,皆误;《屯》六三“鹿”读为“麓”,山足也,不训禽鹿,“几”,词也,“如”,往也,“舍”者舍置也;《归妹》六五“日月既望(望)”,“日”字衍文,“既”,今本、帛书《昭力》均作“几”,“既”读作“几”,几者辞也,或如字作解,或以“近望”实解,均非;《泰》初九“胃”读作“(曹)”,“(曹)”为“(彝)”或体,“(羹)(汇)”为“(曹)”之假借字,“(曹)”者类也;《鼎》九四“屋”读作“屋剭”,“刑剭”者厚刑也,此汉人古义通训,今本作“形渥”,“握”训“渥沾”,疑非;等.  相似文献   

8.
从卦爻辞的内容看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卦爻辞的形式和内容,我们把它分为三类;直接表述吉凶等断辞的;记述象占的;单纯纪事,无吉凶等断辞的。从性质上来说,《易经》是一部老皇历式的著作。卦爻画表示的是日历。直接表述吉凶的卦爻辞记述的是时日占候。记述象占的卦爻辞表述的是一些行为禁忌,其中的某些卦爻辞也应和时日有关系。单纯纪事的卦爻辞情况则较复杂,有些卦爻辞可能是祈使句,表示此卦爻所当时日内应做某事,有些则是记述的某时日内“名人”“名物”的事迹,供后人参考,有些则可能是些“半拉子工程”。  相似文献   

9.
出土简帛易学文献,为今人探索卦爻辞之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即以马王堆帛书《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对比,选取坤、蒙、比、履等十五卦中的诸本差异较大的辞句予以训释疏证,辨析其异同,间亦涉及帛本流传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易》八卦与卦爻是怎样产生的?各家之说均未能就八卦与之所象征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表述性意义作出逻辑关系缜密的合理解释。其实,阴阳概念的产生与阳光的向背有关。中国古人受太阳光线的启发,创造出了卦爻符号。代表太阳光线的符号为"—",代表没有太阳光线的符号为"--"。由三个卦爻组成的八卦卦象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生动形象的内在联系。阳爻符号"—"是一条线,是奇数,阴爻符号"--"是两条短线,是偶数,这或许就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一说法的最原始起源。  相似文献   

11.
《周易》比卦初六爻辞"有孚盈缶"之"缶"当读为"饱","盈缶"即"盈饱"。履卦初九爻辞"素履"之"素"帛书《易经》本作"错",当读为"踖"。"踖履",就是敬慎地行走。离卦初九爻辞"履错然"之"错"帛书《易经》本作"昔",阜阳汉简《周易》作"■",本字亦当作"踖",义为敬慎。泰卦六四爻辞"不戒,以孚"之"戒"字通"革",当训为改、除去。"不戒,以孚"即"不革,以孚",也就是"不改,以孚"。  相似文献   

12.
大畜的"畜"传统意义有蓄止、蓄聚、积蓄义。根据卦象及卦爻辞的描述,通过比较和分析前人及今人的相关考辨成果,发现卦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隐含出外猎取义;爻辞"有厉,利已""舆说輹"有驾车出猎之义,"良马逐""曰闲舆卫"为逐猎之象;"童牛之牿""豮豕之牙"为驯养猎物之事,且卦中只有六四、六五这两个描述蓄养的主爻断辞为吉利。据此,初步认为"畜"用其本义蓄养,大畜意为大的蓄养,全卦似为一次狩猎、养猎过程的完整记录。  相似文献   

13.
《周易》每卦六爻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化体系,呈现出诸种特点。(1)变化方向的确定性。每卦六爻自初至上递进演变的方向确定不移,终向和始向保持一致,终向是始向的扩展和深化。(2)变化内容的同一性。六爻围绕一个中心,以同一内容为轴心,展示其绚丽多彩、丰富生动的变化场景。(3)变化同素的结构件。每爻都是变化总体链条上的一个因素,彼此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形式多样。(4)变化趋势的循环性,六爻变化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变化的循环性分为两类:一为变化循环趋势,一为变化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艰"有"难治"与"治难"两个基本意义范畴。"治难"意义范畴,后造"垦"字分担,造"垦"之前,"艰"字兼之。"垦"字分担了"艰"字"治难"之义后,"艰"字便只有"难治"之义,沿用至今。《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皆可训"垦",耕垦,开辟,拓荒之义,意即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多用其力,掘进不辍。"艰"与"垦",字为古今,语同一源。训"艰"为"垦",乃"艰"字本有之义,无须假借为说。《噬嗑》、《大畜》、《明夷》卦爻辞的"利艰贞"体现了圣人"开拓进取,因时而变"的人生智慧;《泰》九三之"艰贞,无咎"、《大有》初九之"艰则无咎"、《大壮》上六之"艰则吉"诠释了圣人"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中国最早传入西方的古典文献之一,但其卦爻辞古奥难训,结构复杂,以往的英译本在字、词、句三个层面都存在大量洪译现象.对于英译<易经>卦爻辞来说,泽者应对原文中的通假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详细的考辩,并对原文的句法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正确的句读,以及时省略和倒装等语言现象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周易.乾卦》头四个字是"元亨利贞",历来有根本不同的解释。《易经.文言传》有著名的"四德"说,将"元"、"亨"、"利"和"贞"都读作单独的名词,即"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和"事之干"。与此不同,不少注疏家将四个字分成两段,即"元亨"和"利贞",但是没有一致的理解。譬如,朱熹以为"利贞"是"利在于正"的意思,而高亨谓"利贞犹言利占也"。本文采取后一种译法,但是与朱熹和高亨又有不同。本文首先论证"亨"原文应该是"饗","元亨"或"元饗"的意思是本次贞卜的祷告被鬼神享受,然后又提出"利贞"应该读作"利于贞卜"的意思。表面看来,第一次贞卜的结果告诉贞卜者再进行贞卜似乎有违情理,然而本文论证中国古代卜法往往进行习贞。"利贞"是指导贞卜者再作习贞。  相似文献   

17.
从数理逻辑观点看《周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它流传于世界各主要国家。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这部书从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用数理逻辑的方法研究《周易》则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深化对《周易》的研究。一、《周易》的主要逻辑思想《周易》虽然不是一部逻辑专著,但却充满形式化的逻辑思想。它不但有语形学,而且有语义学。从逻辑的角度看,《周易》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易经》和《易传》是统一的,它们构成一个统一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周易》视角看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削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学深受着<易>学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学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学之"意".它发自于"仁",散为仁爱之心和忧患意识,转为政治"大一统"和礼乐教化.天论足董学之"象".它是由"天地"、"阴阳"、"五行"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象征着生命大本,凝聚着董子全部的生命体验.<春秋>学是董学之"言".它是董子立"象"达"意"的一个话头.董子通过体会<春秋>之"辞",发挥<春秋>之"例".从而把握<春秋>之"意".  相似文献   

19.
孙立涛 《管子学刊》2014,(1):97-104
《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作六十四个原型事件,每个事件均是一个时间性整体,其中,卦辞描述了整个事件的线索,爻辞则描述了事件的具体过程,爻的阴阳变化则揭示了事物变化之几的整体特性,而涵括三者的易时间是多元时间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