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就中国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就是在走完过去的农业社会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变,还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的影响太深,传统气息太浓厚,于是有些人不愿意将它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因为现代化本身似乎是一场革命,它对传统的东西破坏太多,宗教因现代化而受到的冲击太大,其中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了。而有的人认为,宗教本来是代表着“传统”的,现代化使宗教减…  相似文献   

2.
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党和政府正确认识和善于对待宗教的同时,也需要宗教界进行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改革具有渐进性、群众性、自主性、有序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可以健康平稳地进行。但宗教改革仍是一个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4.
基督徒的归宿是来世永恒的生命,那么,短暂的今生是否有意义?能够进人永生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必将化为泥土的肉身有什么价值? 我想主内的弟兄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有些教友就对此生和肉身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此生无非是一个驿站,旅途的终点是天乡,所以此生过得怎样无足轻重;因为肉身各个感官的享用欲是撒弹诱惑我们的渠道,也更因为肉身的易于衰朽,所以是否健康长寿无所谓。 这类想法,乍听符合道理,可细一想来,就会发觉它与圣经的启示、与圣教会的道理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5.
多元宗教的中国文化58  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那样,“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这样典型的西方问题可能会让本土中国人无法回答。他们觉得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十分困难——主要因为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在宗教间发展起来的。(即使在多宗教的印度,其中的一种宗教——印度教已经明显地支配着其他的宗教。)在百家争鸣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文化和宗教思想形成的战国时期,儒家(教)和道家(教)一开始就在同一时期形成,几个世纪之后,也就是西汉末年,佛教也加入。在这些宗教共同体中,虽然有很多的不一致,并且经常有正面的冲突和未遂的…  相似文献   

6.
人文宗教相对于拜神教来讲,它崇拜人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儒家到佛教都有这个特点。宗教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宗教最终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谈到佛教、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年近八旬的楼宇烈教授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由于比约定时间早了半个多小时,我到达时候,楼老师上完一早上课也刚进家门。看到他毫无倦意,我笑言:"老师这些年好像精  相似文献   

7.
金相文 《学海》2002,(4):147-152
本文认为发生于 16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宗教改革 ,首先发端于对罗马教廷的专制和腐败的批判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原罗马天主教统一局面及宗教权威的打破 ,形成了众多教派和教派之间的纷争。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时期 ,是社会资源在封建贵族、教会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重新分配时期。世俗势力与宗教纷争的汇合 ,使得宗教改革最终带着血腥味从宗教冲突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之后的宽容观是这场宗教改革留给历史的最宝贵财富 ,因为这种宽容观使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增加了世俗的意义。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 ,在随后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对早期世俗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刚刚去过福建,主要是参加全国人大文物保护执法检查,也有机会与泉州天主教接触。李先念主席曾经说过:泉州是历史上的宗教名城。在唐朝时,伊斯兰教传过来了,天主教是元朝时传过来的,当时天主教只有两个教区,一个是北京教区,一个就是泉州教区,但泉州天主教在几大宗教中较弱,其它宗教比较活跃。同天主教一样,佛教也是外来的宗教,传来两千多年后,已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了。所以现在没有人说佛教是洋教,它就是我们中国国内的一个宗教。融合到这个程度,这使我想了很多问题,就是我们天主教,到现在还有洋教的影子,这个历…  相似文献   

9.
浅论宗教人生哲学思想●尚九玉一、宗教与人生提起宗教,我们想到的是神;说起人生,我们想到的是人。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就会发现,神和人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神和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神和人究竟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需...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天风》2017,(6):43-44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城堡教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但推动教会的改革,也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显著的发展,为西方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奠定了思想基础,至今仍影响着整个世界。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矿主家庭,父母对孩子们进行刻板的宗教教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社会学的传统中,基本上没有将中国宗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甚至在研究中国时将社会与宗教截然分开来对待,很显然这是按照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直接反映。若用结构功能的观点解析中国宗教,就出现了两种形态:制度性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散开性的宗教(diffusedreligion)。 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宗教尽管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但并没有如在欧洲或阿拉伯文化中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而存在。所以,中国社会散开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制度性宗教相对薄弱。 制度性的宗教自身有独特的神学或宇宙解释系统,连…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既有各不同宗教间的融合性,又有与同一宗教内部之间的排斥性。而对每个宗教来说,争取教徒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这个宗教势力的盛衰消长。下面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一个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宗教,另一个是属于传统宗教的基督教会,两者在日本为了争取教徒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争斗,由是演出了诸如“宗教绑架”和“清毒洗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年轻的宗教,也是信教群众增加最快的宗教。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中国文化并逐步为全国10个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虽然它是外来宗教、异质文化,却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力抵制,相反,随着伊斯兰教的“儒化”,不断被中华文明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伊斯兰教的灵活性和它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元明时期的大诗人萨都刺,元大都的设计者伊黑尔丁、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等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国穆斯林的杰出人物就是这种“适应”的代表。由于伊斯兰教在它创立时吸收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15.
没有远离社会的宗教,也没有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一种宗教游离社会边缘或离开社会,好比植物离开土壤,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社会是个大集合,宗教就是大集合一分子,是社会一个子系统。人是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宗教的或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也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中逐步自我调整、逐渐完善的。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有了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没有宗教信仰,精神生活将会苍白许多。宗教是一种文化,在人类进步与文明和发展中都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对宇宙的探秘、对生命价值探讨、对生活意义的诠释等等多方…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氛围中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讨论会评介绍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已是个老问题。它既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相关联。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十四大在确立市场体...  相似文献   

17.
《三天内解经》认为“佛道”“无为大道”“清约大道”三道同源,但如果三道交错,人间将会出现乱象。“无为”与“清约”大道在历史上频繁接触,这对南北的信徒、教团、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方“无为”大道对黄赤之术的重视和割据自立的传统不适应“楚越”的自然社会环境,南方“清约”大道“师不受钱”的传统与“新出圣君”的终末思想也不适用于“中国”的教团。因为这两种思潮有各自的产生背景与适用环境,所以在早期传播中会对南北两方都造成混乱。这表明了本地宗教在容受其他宗教文化时,应淡化可能造成的冲突因素,力求融通,适应社会,达成宗教和谐,为中古之后道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宗教学在全世界被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对于我们研究宗教的人来说,应引起注意的是,我们是在什么地方,以什么身份来研究宗教的? 宗教学研究与物理、化学研究不一样,物理化学没有地区性,没有民族性。可是宗教不同,它带有地区性、民族性,所以只有结合历史的条件来研究,才不致于落空,不致于走岔路。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这一资格,我们在国际上才有发言权。失去这一身份,我们在国际上也就没有了地位,更谈不上在学术方面的地位。所以,我们研…  相似文献   

19.
绝地天通是重黎家族为宗教改革的合理性而编纂宗教神话的统称。自颛顼至西周,重黎家族一直在宗教上占据权威地位,当社会模式变动或权力转移产生宗教变革时,重黎家族则需对新宗教的出现提供解释。是以《楚语下》《吕刑》《大荒西经》中所载绝地天通神话的内容不同并非由于版本有真伪之别,而是因为这三个版本的绝地天通神话分别对应着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龙山时代到三代、殷商到西周的三次宗教改革。三版神话均遵循了同一范式:神话均为新兴宗教构建了一个更古的时代作为依据,并认为上一时代的社会混乱与政权的灭亡是背弃了这一宗教的结果,以此将社会治乱与新的宗教模式建立关联。在这样的安排下,宗教改革成为了对原本宗教模式和社会秩序的回归,新宗教取代旧宗教也就有了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议批判继承传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必须面对和不断解决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什么民族的人民,他们所由以成长的思想意识氛围或者说精神文化环境,都是在他们生前就已经由前代人创立并形成了的,这就是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也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要受到这种氛围或环境的浸染,在这种浸染中发育成长。正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赖以生存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一样,他们同样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所由以发育成长的思想意识氛围和精神文化环境。当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又不可能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