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信奉封建迷信之说的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市政工程管理局原局长邵月平,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20年,并被没收财产4万元。这位在仕途上惯用“生辰八字”联系自己命运的人,却没能“预测”出自己会有如此可悲的下场。  相似文献   

2.
迷信生祸端     
一、薄命不值钱 邻村的小陶让算命先生害得不轻。 那天,村里来个算命的瞎子。因为那几天说媒的多,母亲就催他找算命的看看与哪方结亲最好。 报了生辰八字,瞎子一掐一算大惊失色道,“按命上算有啥说啥,不知您介意不介意?”  相似文献   

3.
因果联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本质联系。依据科学发展史,尤其是现代科学所揭出的现实世界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以及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形式,至少可将它区分为三大类。 (一)单向因果性。把原因和结果都当作无内在结构的质点来考察,两者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4.
原因和结果是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经常使用。波普对因果联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因果联系的演绎解释的理论。休谟认为,人们只是在经验中看到某一现象通着另一现象而产生,但经验不能说明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必然联系。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证propter hoc(由于这)。他说:“一个事件随着另一个事件之后而产生,但是我们却根本不能观察到其间有任  相似文献   

5.
名字(和其他初始的东西)如何与其指谓相联系,这种经典的观点在许多方面是极其难以置信的(比如,它说你可以仅仅指谓可以从“逻辑专门的”初始符号定义的事物;它要求有这样一些陈述,比如“如果西塞罗存在,那么西塞罗痛斥喀提林”,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分析的,即它们是由语言学规则保证的并且不受未来发现的修正)。在塔尔斯基写作的时候,这种经典理论是唯一可以得到的理论,我猜测,由于这一理论的困难,因此塔尔斯基的虚假理论DE和DC似乎是有道理的——它们并不令人激动,但是如果你想要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你就得到逻辑专名。任何解释语词与它们所涉及的事物的企图都一定不可避免地要么导致一种非常不可能的理论(像罗素的理论),要么导致一种平凡的理论(像塔尔斯基的理论),这种判断今天似乎仍然得到广泛接受。但是我认为,最近几年来,随着克里普克和其他一些人的因果指谓理论的发展,这种判断已经变得不那么有道理了。根据这样的理论,对于“西塞罗”指谓西塞罗和“μ介子”适用于从介子这些事实,应该以西塞罗(μ介子)和我们关于“西塞罗”(“μ介子”)的使用之间的某种因果网络来解释:即具有某种社会性质的(“西塞罗”这个词从这个名字的原初使用者传到我们,或者“μ介子”这个词从物理学家传给普通人)和具有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就是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就是一种现象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前一现象叫原因,后一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有句成语,叫“前因后果”,正是对客观事物因果联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因果规则性理论(regularity theory of causation),一组条件(或因素或事件或事物情况)引起另一组条件的出现,当且仅当,相似于前者的一组条件出现之时,相似于后者的一组条件也出现。规则性理论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是,它不能分清偶然有伴随关系的事例和有因果联系的事例之间的区别。托马斯·雷得所举的白天后面总是跟随着晚上的事例,以及罗素所举的曼彻斯特工厂的工人总是在听到伦敦工厂的汽笛声之后离厂的事例,就表明了这种缺陷。以下的答复也不能使规则性理论摆脱困境:在规则性理论的表述中,“相似”的意思是“有关系地相似”,伦敦工厂的汽笛声并不是工人离开曼彻斯特工厂的原因,因为这各组条  相似文献   

8.
因果力比较范式下对效力PC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墨耘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2):160-167
在用图形方式集中呈现信息的条件下,用因果力大小比较的实验范式检验效力PC理论。233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做大小比较判断。结果发现,对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大小的比较判断具有以下3个特点:(1)不对称性:在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符合效力PC理论,而在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不符合效力PC理论;(2)在同时变化协变值DP和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DP规则。这与概率对比模型的预测相一致,而不支持效力PC理论;(3)在固定协变值DP而只变化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变异比RP规则。这是目前所有的因果推理理论都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算命,到底灵验不灵验呢?我爱人陈俊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她年轻时,她大伯是个算命先生,曾给她算命。因为是叔侄关系,一定很用心的。这位算命先生说我爱人只有49岁的寿命。可是事实呢,老伴已活到60多岁了。老伴对我说:“算命先生的话,不听也罢”。我老伴曾好奇地把这件事告诉另外的算命先生,让其解答“为什么那个算命先生算得不准”?回答是:“因为你心善,上天又给你增加了寿命。”表面上看,此种解释似有道理,然而你认真想一想,就发现破绽:人的寿命能以善恶为依据吗?显然是一种迷信之说,骗人的把戏。据说,算命者不仅能“算”出人的寿命,还…  相似文献   

10.
反思有益于前进——复刊十二年来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研究》自1978年复刊,已走过了整整十二年。正如1985年为纪念本刊创刊三十周年发表的本刊编辑部文章所指出的:“《哲学研究》的命运是与我国哲学事业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密协联系着的。……从根本上看,刊物的前途取决于哲学事业的前途,而哲学事业的前途则取决于社会实践对它的需要以及它本身的发展。”(本刊1985年第12期《实践需要哲学哲学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在前年《心理科学通讯》第6期上发表“6—11岁儿童的因果判断:(1)时间和空间因素的作用初探”一文.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所作的实验是进一步肯定了实验一、二的初步结论.同时还初步发现,儿童因果判断能力与表述判断理由的能力是先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超自然信仰者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两个前后发生的事件中,后者是前者引发的”。例如像这样的情形:“有一天我梦见我弟弟了,结果第二天他就给我打了电话,尽管他很少这样做。”这话就暗示着他把梦与打电话看成是那种一件事由另一件事引起的因果联系。我们都知道这个论点的错误在于两个相关事件并不足以说明就是两个因果相联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及传播实践中,历史决定论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又一课题。例如,是否只要承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就是坚持了历史决定论。“决定论承认各种现象之间有普遍的规律性的联系”(《新编简明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页),作为社会运动规律,其具体联系类型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在对因果、目的范畴再认识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我们不仅发现某个运动后面跟随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页)这一论述不仅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就是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直接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原因就是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15.
禁忌与文明     
禁忌是人们用事前禁制某种言行来防止某种想象的祸患的信仰和作法。事实上被禁制的言行与要防止的灾祸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例如不许小孩指月亮,以防被月亮割耳朵。不许用手指虹,说指了会烂手指头。过年不许打破碗碟或说“死”、“没”、“断”、“坏”等话,以免新的一年不顺利,不平安。匈牙利人过年不吃禽  相似文献   

16.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探讨了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 ,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 ,其结果为“原因→结果”。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在没有关联词的语法提示条件下 ,读者在理解汉语无关联词的因果复句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其语义内容按照“原因→结果”固定方向进行系列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7.
胡清芬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3):654-657
研究使用不同方式呈现了其它可能原因,研究了这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对被试使用共变信息和经验信息进行因果判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其它可能原因的呈现方式对于因果判断有着一定的影响。当这一信息在待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共变中出现、且永远存在时,被试会排除这一其它可能原因的作用,从而增强判断的信心;(2)当其它可能原因出现于待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共变中、且永远存在时,被试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经验信息的作用,更多地依赖共变信息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吴飞 《周易研究》2024,(1):5-14
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形而上学的核心文本和源头?这首先是由中国哲学传统对命运的理解决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无一例外以追求确定性为首要目的,在确定的命运面前并无禳解之法,因而占卜便越来越被边缘化。西塞罗《论占卜》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这一哲学理由。但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占卜追问的并非确定的命运,而是命运发展的大势,即“知几”,进而在大势面前做出相应的调整。《周易》卦爻辞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命运大势时的对策。儒家经典中指出,卜筮的主要功能是“稽疑”,在无疑的情况下不需要占卜,而在很多重要的仪礼中,占卜是为了表示严肃和庄重,即《荀子》所说的“以文之”。这种“文之”并非无关紧要的修饰,而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的一种把握德性的哲学态度。正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知几与稽疑的态度,使易学成为了中国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形式逻辑学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或推论)。例如,“皮卡索是艺术家”,这种对于对象或者事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的最简单的形式,叫判断,作为判断要素的表象,如该例中的“皮卡索”和“艺术家”,是概念。这就是说,判断是由两个概念组成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判断为前提,由此导出一个新判断做结论的思维形式,叫推理。例如,从“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和“皮卡索是艺术家”这两个判断,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皮卡索是创造美的人”,这就是推理。  相似文献   

20.
肖浩宇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2):355-358
本研究以直接呈现每种因果类型的频次的方式考察单结果多原因情况下影响因果判断的因素,同时检验概率对照模型,效力PC理论和因果模型理论。结果发现:(1)影响因果判断的因素有:事件原因与促进条件的性质差异,原因的熟悉度,原因和结果的共变程度;(2)同题抽象性对因果判断没有影响;(3)概率对照模型和因果模型理论在一定的情况下适用,但是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