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的控制论和数理逻辑的成就对于理解思维过程的性质是有巨大意义的。这些知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利用精密的数学方法和模拟方法来研究思维规律。当然,无论控制论或数理逻辑都不认为自己能够完全解释像思维过程那样的复杂过程。生理的方面(它同作为蛋白体存在形式的生命的特点有关)就越出控制论,尤其越出数理逻辑的范围。在说明思维过程的社会方面的特点时,控制论和逻辑都不代替也不能代替社会科学。控制论和数理逻辑的特点是从思维的信息方面去研究思维。思维的信息方面同整个  相似文献   

2.
控制论和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自从控制论创立以来,围绕着控制论的哲学斗争从未止息,特别是随着控制论的发展,引起有关认识论的一系列争论。控制论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学科,是数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与无线电通讯、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是这些学科的边缘科学,属于横断科学。人们给控制论下过十几种定义,其中被认为是经典性的,还是控制论奠基者N·维纳对控制论所下的定义: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和通讯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变换和反馈调节。实际上,信息和反馈不仅技术系统有,而且生物界、社会直至思维都有,因而从原则上说,控制论可以应用于所有这四个领域(技术系统、生物界、社会和思维),并且相应地形成了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智能控制论,出现了现代科学的控制论化,使自然科学愈益向社会科学渗透,促进哲学的现代化,可能引起哲学变革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包括四部分。一,控制论、控制、信息。作者阐述了控制论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控制论、控制与信息的关系,信息的客观实在性。作者认为,“控制论扩展了我们的认识领域”,“在控制论的成就中,包含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思想的深刻确证和发展”。二,控制论的思维模拟。作者着重讨论“机器能否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他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由此得出的两个极端答案都是站不住脚的。否定的回答是“教条主义的”“毫无根据的怀疑”;肯定的回答是“对控制论的耸人听闻的广告式的态度”。他们说,“过去曾经广为流传的教条主义地否定控制论的企图之完全破产,导致了部分哲学家陷入另一个极端”,即断言“一定能建造出‘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意识的’机器”,并“把相反的假设都无条件地宣布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对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而“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的,并不是大吹大擂的哲学口号,而是控制论专家、心理学家的有计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三,人的目的和机器的程序。作者认为,机器没有需要和利益。无论机器的动作多么复杂,都是受人输入给它的信息支配的。如果说机器在其活动的某个具体领域可能比单个的人“更聪明”,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机器都不可能比整个人类“更聪明”。在人与机器的不断发展中,人将是主导的方面。四,控制论和知识的综合。作者认为,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综合趋向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控制论的发展促进了各门科学的相互接近,加速了科学综合的趋势。作者还谈到了知识的形式化趋向以及对这种趋向进行哲学分析的意义。整篇文章强调控制论的“创造本性同所有的、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的僵化”的“深刻对立”,同时反对关于控制论发展前景的“毫无根据的”、“耸人听闻的”空想。  相似文献   

4.
法和控制论     
文章主要根据苏联国内外在研究法学现象方面运用控制论的经验,探讨在法学和罪行调查学中实际运用控制论的前景。第一部分介绍了苏联和某些人民民主国家在法学和罪行调查学中运用控制论的情况,以及把控制论用于在法律方面组织问讯服务的情况。作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为法学的理论和实践所需要的运用控制论手段的通用方法,建立服务于国家的相应机关、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信息机器中心,把控制论运用到刑法中、罪行调查学的各部门中、特别是指纹术和法庭笔迹学中。最后详细谈到与法学的程序化教学有关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资产阶级学者对于在法学方面实际运用控制论的一些见解,认为它们是“合理的建议”,同时也批判了共中一些特别反科学的、反动的主张。最后作者指出,在法律方面运用控制论的可能性和潜力还是很大的,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控制论学术委员会法学组应该保证综合地协调相应的工作,应当把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部门的专家吸引来研究这个最有前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唯物论研究会机关刊物《唯物论研究》季刊近两年来陆续刊登了不少有关控制论的文章,在一九六四年的夏季号中还刊出了“控制论和逻辑”特辑。自一九六四年起刊登的这方面文章有: 一九六四年春季号: 花崎皋本:“关于克劳斯论控制论的哲学问题的近著”。一九六四年夏季号: 岩崎允胤:“符号逻辑、控制论、符号学”。杉四元宜:“从生物学来看控制论”。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第一小组:“控制论和认识论”。平林康之:“思维和控制论——关于格卢什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有一个特征,这就是形成了某些学科和方向,它们体现出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的倾向,以及知识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联系日益增强的倾向。控制论就是这类最明显的科学方向之一。控制论中提出的方法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一目了然的。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于1963年10月18日通过的“关于探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的决议中,特别强调指出这一点。现在,《哲学问题》杂志的读者越来越频繁地要求编辑部发表一些概述控制论哲学问题的范围和说明这个领域内所进行的研究的现实方面的资料,这就毫不奇怪了。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学术委员会和控制论学术委员会所属的控制论哲学问题组,正在协调我国在控制论哲学问题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1962年夏季在莫斯科举行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会议,对这个组所制定的控制论方法论问题领域内的基本研究方向表示同意。后来,这个组在揭示和更加准确地规定这些问题的范围方面,又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参加这些工作的有这个组的成员Ш.Г.阿杰什维利、П.Б.巴任诺夫、Б.В.比留科夫、В.А.博卡烈夫、М.Г.加兹一腊波波尔特、Ю.А.加斯杰尔、В.С.卡扎科符茨夫、П.Г.库兹涅佐夫、А.В.纳帕尔科夫、И.Б.诺维克、И.Г.彼特罗夫、В.Н.斯汶莱茨基、А.Г.斯皮尔金、А.Л.苏博廷、С.А.扬诺夫斯卡娅等人。在莫斯科以及在明斯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梯比里斯(格鲁吉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控制论研究所)和维尔纽斯都讨论过这个问题范围。控制论学术委员会主席А.И.别尔格院士对控制论哲学问题范围的制定给与了巨大帮助。下面发表的是控制论哲学问题组组长А.Г.斯皮尔金和副组长БВ.比留科夫阐述控制论哲学问题的基本范围的文章。控制论学术委员会主席А.И.别尔格院士看过这篇文章,并提出许多意见,这些意见在作者准备将本文发表时都加以考虑了。  相似文献   

7.
数学与美学     
作者讨论了在艺术作品的数学探讨、艺术作品的结构分析和创作过程的算法描述这三个方面运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可能性与界限。虽然作者声称,对于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在艺术中的运用应该有切实的估计,绝不能夸大它们的作用,并且还批评了某些人认为机器可以成为诗人、作曲家和艺术家,可以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方法代替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等观点。但是作者又认为,在艺术科学中运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方法给人们在研究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扩大了人们研究方法的宝库;在艺术分析中这些方法能起一定的协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今后会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8.
智能控制论与机器思维 50年代形成的自动机理论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研究如何建立神经系统的模型,以及如何模拟人的智能,如记忆、学习、对奕、概念形成直至思维。所有这些,今天都包括在人工智能范围内,因而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控制论的一个分支。我认为在自动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控制论的分支,可以称为智能控制论。实际上,到70年代,自动控制就发展到智能控制,自动化就进入智能自动化,部分实现了脑力劳动自动化,也大大推动了智能控制论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条件下,管理和操纵快速运转的机器的工作以及实现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复杂职能是交由控制装置来完成的;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意义将会不断地增长。苏共纲领指出,在工业、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过程中、在科学研究中,在计划和设计制造的计算中,在核算和管理的领域中,控制论、电子测算和控制装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人的脑力劳动的机械化以及控制论所取得的其他一些成就,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不仅有技术方面问题,而且也有哲学理论问题。而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借助于技术控制论的手段来模拟人的生物属性和自觉的理智活动,特别是模拟人脑及共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控制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写了不少有关控制论的著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论述了控制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问题。作者认为,技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控制论对这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作者为了证实自己的论点,歪曲列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文章过份夸大了技术的作用,以控制技术代替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研究的同时,又把注意力转向突变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有些报刊杂志即旋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老三论”,而将突变论(CatastropheTheory)、耗散结构理论(DislsipativeStructure)和协同学(Syrergertics)称为“新三论”或“CDS 三论”。对此,有关专家,特别是专门研究耗散结构、协同学和突变论的科学家,认为“老三论”、“新三论”的提法并不科学。我国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教授,  相似文献   

12.
作者说:模拟方法在控制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现代科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作者着重对所谓控制论模拟作了多方面的考察。控制论模拟是模拟系统的控制功能,这种功能使复杂的动态系统的行为服从于某种确定的目的,因此又把这种模拟称为功能模拟。而功能对于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亦即一种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内容结构状态未实现,就是控制论模拟的基础。控制论模型的特点就在于这种模型不是从物质基质或者能的角度,而是从信息过程的控制过程(它们是决定系统与环境相适应的机制的过程)的角度来到划对象。而这种过程的现实存在就是从功能方面进行控制论模拟的物质基础。作者认为:在模型认识形式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新阶段是与控制论中所发展的功能模拟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在控制论模拟中,推广了模拟的对象,其次,推广了作为模拟的基础的客观相似程度本身。  相似文献   

13.
模糊逻辑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逻辑及其应用张惠民在20世纪60—70年代,“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逐步形成和发展,迫使人们对大系统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而大系统要涉及大量的参数和变量,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出模糊性,而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的...  相似文献   

14.
还在几年以前,反对控制论的人(或像他们自己说的,不赞成对控制论有过分要求的人),喜欢编制技术创造的控制论系统任何时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的长长的清单。现在,编制这样的清单已经是不行时了。和法国神经生理学家P.柯萨的书类似的那种著作,拼命地维护人的精神对从来就是属于它的活动形式的垄断,今天,大概是显得落后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开展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的讨论,这无论对于一般哲学、科学哲学还是物理学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想从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角度上来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依据控制论思想建立一个可能世界的圈层结构模型,然后运用这个哲学模型来讨论可能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决定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专号(1962年第29期)中选登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控制论专家的十篇文章,题目如下: (1)A.别尔格:《机械·自动控制·控制论》。本文是苏联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莫斯科自动化和遥控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讲稿,曾收集在苏联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一书中,原来俄文题目是《控制问题和控制论》,这篇文章对控制论作了全面阐述。作者是苏联科学院控制论问题学宋咨询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7.
控制论的产生,有其科学技术前提。控制论跟数学类似,它撇开控制论系统的特殊的物质实现,而只考察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方面。把持殊的控制论规律绝对化,把控制论解释成一门哲学学科(如克劳斯),是错误的。把控制论当作一门技术科学,否认控制论在其他科学中的应用的可能性(如西加尔),也是错误的。信息概念是控制论的中心概念。信息是在高度分化和复杂的系统中进行的一定的物质过程的特性。把信息解释为既非物质的又非意识的“第三种”实在,是没有根据的。信息是一种同构关系。信息只能被理解为外部事件在自动组织系统的某个物质过程的结构、形式中的反映。当一些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时,在不同的物理过程之间便产生了一种同构对应。在客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主体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同构对应关系。同构概念以严格的数学形式说明了反映活动的一般条件,因而证明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性,扩大了我们关于认识活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除了苏联的《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A.伊林等编,莫斯科,1961年)、《机器和思维》(C.劳汶斯基等著,莫斯科,1960年)等书籍之外,这本书是提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系统地分析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的任务的基本著作之一。这样的研究作品是迫切需要的,因为一方面控制论自始就提出许多方法论和世界观方面的难题,围绕着这些难题立刻引起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哲学的层次对社会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控制论与社会哲学的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控制论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学,而且也是社会哲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为什么要控制?应...  相似文献   

20.
徐秉? 《心理学报》1981,14(2):119-126
近年来,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是神经生理和生理心理的新兴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还有神经化学、神经解剖、神经药理、动物学、临床神经学乃至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多种学科的参加。一些新兴学科,如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