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年老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言语-操作和人机对话两种方式共12项作业,完成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被试共734人,46-75岁.结果表明:(1)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成绩的影响因作业而异,分别为年龄影响明显(图象自由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教育因素影响明显(卡片分类、图象分类和矩阵填图)、年龄和教育因素影响均明显(符号数字、词对联想学习、听觉和视觉数字广度)或均不明显(心算).(2)四项非词语性作业速度明显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崇勇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16,39(4):869-874
本研究采用2×2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物理学习环境之一的学习材料背景颜色对认知负荷及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背景颜色在对认知负荷的影响上与任务类型产生交互作用,在解决创造性问题时,暖色调(如红色)背景下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冷色调(如蓝色)。(2)从学习成绩上看,暖色调(如红色)更有利于记忆测试问题的解决,冷色调(如蓝色)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3)认知负荷与任务绩效呈一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学习力及学习力影响因素问卷,对305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建构学习力与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1)影响高中生学习力的因素有六个,分别是认知能力、动机水平、精神状态、人际协调、身心优势感和学习氛围。(2)对学习力解释的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认知能力、身心优势感和人际协调。(3)学习方法运用力主要受动机水平、精神状态、学习氛围、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响;学习态度调控力主要受到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及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响;学习自控力主要受精神状态的影响;提问互惠力主要受认知能力、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及学习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立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6,29(3):290-298
用实验方法研究规则多边图形的离散度、图形基边数、显示条件及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图形信号认知绩效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有:(1)图形的离散度参数;(2)图形的基边数;(3)图形的显示条件。因变量是各图形信号的平均反应时。实验的刺激材料是25个不同离散度、不同基边数的规则多边图形。刺激材料的呈现与被试的反应记录都由计算机控制。结果表明:(1)离散度对图形信号认知绩效的影响十分显著,离散度适中及偏小的图形信号认知绩效较高;(2)图形基边数对认知绩效的影响十分显著,认知绩效反比于图形的基边数;(3)显示条件对认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4)离散度与基边数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离散度偏大的0.6,0.7图形与离散度偏小及适中的0.3,0.4,0.5图形的认知绩效在基边数大于8后出现明显的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5.
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有和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为材料,采用2×3×2混合实验设计,对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习困难儿童与学优儿童的JOL监测判断水平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差异及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儿童的JOL判断等级显著低于学优儿童;(2)在自定步骤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困难儿童能够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决定其学习时间的分配策略,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控制能力,但其分配策略的有效性不高;(3)学习困难儿童的JOL监测判断水平和学习时间分配策略从小三到小五在缓慢提高;(4)学习困难儿童的JOL监测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字频影响常用汉字认知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熟知汉字的大学生为被试,对影响常用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1)读音反应中存在字频效应,对高频字的认读明显快于低频字,表明字频是影响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之一.(2)未见有笔画数效应,认读汉字不是以笔画为单位而可能是以意义化的组块为加工单位的.作者认为影响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7.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4,27(2):201-207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娜  秘晓冉 《心理科学》2007,30(3):574-578
本实验借鉴认知失调领域自由范式的思路,以系列次序为对象,研究了错误记忆在认知失调影响下的产生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1)选择操作对被试的次序回忆产生了显著影响:Z(有选择一无选择)=11.036,p〈0.01;(2)在有选择条件下,接受项目的喜好程度增加(X^2(2)=13.000,P〈0.005),拒绝项目的喜好程度降低(X^2(2)=9.250.P=0.001);在无选择的条件下,三种位置的频次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认知失调引发了次序错误记忆;(3)预警变量对于次序回忆的相关程度有显著影响(Z(有提示一无提示)=3.535,P〈0.01),对于接受项目和拒绝项目的位置回忆无显著影响(接受项目:X^2(2)=0.629,P=0.730;拒绝项目:70(2)=0.180,P=0.914),表明错误记忆是由认知失调引起,并且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数学学习困难初中生与学习优秀初中生的核心认知过程机制差异。方法:采用N-back任务作为测查工作记忆能力的指标,分析初中42名数困生和53名数优生的表现差异。结果:两组学生在0-back任务中无显著差异,在1-back和2-back任务中的差异逐渐增大。回归分析表明2-back和1-back任务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结论:1)随着认知负荷增高,数困生和数优生的表现差距增大。数学学习困难的核心认知缺损是工作记忆能力而非简单认知加工过程。2)N-back任务能有效预测数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韶关市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百祥 《心理科学》2002,25(6):748-750
1 问题提出学习困难 (LearnDisabilities,又称学习障碍 )问题是全世界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也是一个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教育家SamuelKirk提出学习困难的概念后 ,便开始了对学习困难真正原因的探索 ;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探索 ,先后出现了四种理论试图去解释学习困难的原因 ,尽管这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习困难的原因 ,但缺乏可操作性 ;进入八十年代后 ,由于受认知心理学影响 ,开始对学习困难者认知过程、认知特征及非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 ,使帮助学生克…  相似文献   

12.
拼读困难儿童某些认知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晓雯  郭念锋 《心理学报》1996,29(2):215-222
通过两级筛选以验证中国儿童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是否也存在拼读困难,并通过认知心理学方法对拼读困难儿童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他们的认知整合能力和精细分辨能力。研究结果提示:1.经对1060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童进行卷面和口试筛选,共发现12名儿童有汉语拼音拼读困难,约占总样本的12%。2.拼读困难儿童的某些认知整合能力和精细分辨能力均比正常儿童差,这可能是他们拼读困难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图文信息广泛存在于书面材料中,但是图文材料相对呈现位置和熟悉性如何交互影响信息加工效率,及其认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框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结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注意、工作记忆、识字量等),考察图文材料呈现位置(横排/竖排)和熟悉性(高/低)对32名儿童(7.89 ±0.30岁)和32名成人(22.67 ±3.48岁)词汇再认的影响。结果显示:(1)总体上,低熟悉性词汇在图文横排呈现时再认正确率较高,但高熟悉性词汇不受位置影响;(2)儿童对高熟悉性词汇的再认正确率较高,但成人对低熟悉性词汇的再认正确率较高;(3)儿童识字量越大,词汇再认速度越快;成人注意力、工作记忆广度、识字量成绩越高,再认正确率越高。结果表明,无论对儿童还是成人,外在负荷(呈现位置)和内在负荷(熟悉性)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即外在负荷显著影响高内在负荷信息的加工,但对低内在负荷信息的加工影响较弱,验证了认知负荷理论。本研究成果为不同难度水平的教材排版设计和词汇识别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眼跳的研究范式及其主要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运动系统为研究者探索行为的认知控制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已有研究发现,很多认知过程会影响不同类型眼跳任务中的眼跳参数。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4个方面系统阐述和评价了眼跳运动的研究范式和主要认知功能:(1)视觉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功能,包括空白/重叠效应、分心物效应、提示效应、学习效应等;(2)预测性眼跳的研究范式和认知控制,涉及神经生物钟理论、视空间工作记忆、指导语等;(3)记忆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分心物效应、年龄效应、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抑制效应、注意等;(4)反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反向眼跳抑制、眼跳决策信号竞争整合模型、工作记忆容量、注意、错误监控、学习、奖励和年龄效应等。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范式对未来眼跳研究的趋势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在先前建立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学习绩效的3个因素结构模型基础上,采用路径建模技术,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一学一学习绩效关系模型。基于对该路径模型的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多媒体教学中影响因素的主导作用是沿着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流而展开的;(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加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授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影响为其次的因素是教师的授课技术;(3)课件的良好界面信息设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重要作用;(4)诸如授课速度过快、信息量过大等多媒体教学中的易现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而降低学习效果;(5)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注意学生学习风格来更好地进行教学或学习。  相似文献   

16.
通常在一般教学过程中,都非常强调将问图解决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首先通过课文、教师的讲解和少量的例子来理解原理,然后根据已有知识把这些原理建构成相应的心理表征,而且这些表征作为描述性知识储存于学习者的记忆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尽可能用领域特定的认知技能,当这种认知技能不再适用时,学生便转而依赖于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技能(弱方法),即手段一目的分析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因加重认知负荷而常导致学习失败,而示倒车习因为能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因而被认为是~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示树学习就是从…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探测变化觉察和双任务范式,采用项目数量(3)×呈现时间(2)×文字线索(2)混合实验设计,对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图形加工特征和认知负荷进行探讨,以任务绩效法与主观测量法评定认知负荷。44名大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1)项目数量对虚拟空间图形识记主任务绩效和主观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项目数量越多,主任务正确率越低,反应时越长,主观评定认知负荷越高,同时加工刺激数量以4个为宜;(2)呈现时间对虚拟空间图形识记次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呈现时间越长,次任务正确率越高,呈现时间超过0.5s有利于次任务加工;(3)文字线索对虚拟图形识记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重复性文字线索会增加认知负荷。结果表明,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图形加工的认知负荷特点与平面和三维图形基本一致,项目数量多、呈现时间短以及有重复性文字线索时,认知负荷更高;任务绩效和主观测量评定指标在反映认知负荷强度上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1,34(5):1085-1089
记忆广度包括短时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广度,为揭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缺损特点,筛选103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2.57岁),比较数学困难学生(49名)与数学优秀学生(54名)的记忆广度差异,通过词语系列任务、阅读广度任务以及倒背数字任务,分别测查了短时记忆、言语工作记忆以及数字工作记忆。结果发现,数困组与优秀组的学生在词语系列任务中没有显著差异(t=-1.59, p>.05),在阅读广度任务中,具有显著差异(t=-2.38, p<.05),在倒背数字任务中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4.69, p<.01)。阅读广度和倒背数字之间具有显著相关(r=.24, p<.05),词语系列任务与阅读广度(r=.19, p>.05)和倒背数字任务(r=.05, p>.05)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在具有干扰情况的任务更能有效预测数学成绩,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缺损主要是对抗干扰的能力不足,而非简单的短时记忆广度。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风格为依据,将合作学习小组分为场依存同质组、场独立同质组以及异质组。通过小组对开放问题以及逻辑问题的解决,考察不同认知风格个体、不同类型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时考察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解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在解决不同类型问题时的过程体验不同。(2)问题解决过程在个体的认知风格和逻辑问题解决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3)不同类型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不同。(4)合作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10国内外关于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流行病学筛查因天花板效应难以发现认知损伤。(2)采用对年老化较敏感的行为学指标证实,60~70岁的糖尿病人认知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60岁以下或70以上病人则少有类似表现。认知阈限理论可解释这一年龄相关现象。(3)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语词记忆损伤、学习能力下降、脑电(P300)潜伏期延长等。(4)认知损伤程度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相关,也受高血压等共病因素的影响。控制糖代谢可改善认知功能。糖尿病人的认知损伤与年龄相关,但其机制不同于正常年老化过程中的认知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