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胡敏中非理性是指不受人的理性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和情感等精神因素和精神过程,它是作为人的精神因素和属性而存在的,它和理性一道共同表征着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非理性、理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构成了人的总体的和一般的性质,即人本论意义上的人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自为性和创造性,它表征的是人在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处于支配、控制和统治的地位。人的非理性是和人的理性相比较而得以规定自身的。人的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征,而人的非理性则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非抽象性和非逻辑性等特性。以上说明,非理性和主体性分别是在不同的参照和定义域中来规定自身的含义的。然而它们又都是规定人的,都是人的特性,相互间有许多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主体性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之上,并且是它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产物和集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仅就人的理性、非理性因素和主体性而言,如果说人的能动性和自主自为性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人的理性,那么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则主要依赖于人的非理性。在科学和艺术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总是和人的无意识、直党这样  相似文献   

2.
对消费的伦理追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消费作为人再生产自身的方式,不过是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的选择形式和特定的满足方式。而需要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摄取状态,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对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的关系的分析、及其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考察表明,消费的必要性和适度性应当从人的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来确定;而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则应当看其是否真正符合人的本性和有利于人的发展,是否体现了相应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洛维特认为,在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之间存在一种概念的历史谱系,那就是他们在各自的思想中都探讨了人,对人做出了定义,所不同的是,人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和对人的探讨的科学性是不一致的.人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体系中没有独立的地位和客观性;费尔巴哈将人定义为抽象的"我-你"关系,从而使人失去了他的社会历史基础;马克思则通过对人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分析,实现了对人的真实的阐释.同时,马克思试图克服资本主义条件下所产生的人的自我异化现象,并以共产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人道主义"来标识人的解放,来打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目的和手段、对象和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主体和客体间相互关系的颠倒.  相似文献   

4.
一、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指现实的、历史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的人。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脱离实践的人和脱离人的实践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尊严的五重内涵及意义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世界上最值得赞叹和敬重的存在物,这种赞叹和敬重的原由确证着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由此所形成的道德主体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总和,它意味着人是不能任意处置和被当作工具器物来对待的,它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值得尊重的目的性意义,必须而且应当得到来自人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尊重和善待。作为一个与人的生命意识、道德追求、价值认定、操  相似文献   

6.
度人先度己     
度人先度己陈莲笙各位道友:关于《度人经》的成经历史和主要内容,继禹副秘书长已经讲过了,贫道我就不再重复了。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学习《度人经》的心得。此经名为“度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学道的人和不学道的人,行善的人和无善心的人,甚至道德丑陋,行为卑劣,...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哲学本体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昌 《现代哲学》2000,(4):106-108,90
哲学作为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它时刻关心着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如果哲学不关心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那么人也不关心哲学,这样哲学势必“贫困”。人与世界的关系涉及两个范畴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人和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人和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具有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的存在包含着人的个性的体现、人的内在能力及本质力量的展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种存在状态,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概念,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个包含着价值因素的整体性概念。健康状态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保障人的健康状态,一是加强健康教育,二是改善人的存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具有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的存在包含着人的个性的体现、人的内在能力及本质力量的展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种存在状态,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概念,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个包含着价值因素的整体性概念.健康状态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保障人的健康状态,一是加强健康教育,二是改善人的存在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研究》2005,(2):F002-F003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中的哲学教研组和1960年成立的政治教育系中的哲学教研室。本系现有教师40人(含特聘教授2人和校外兼职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研究员或编审26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有博士学位或学历27人。  相似文献   

12.
成都双流柑梓木小学廖鸿斌来稿提出:人的价值是可能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体。可能价值是指人所皆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现实价值是指人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所作的贡献。人的价值的大小,或者说人的价值量应取决于人的可能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状况,即人为认识和改造世界实际所作的贡献与社会必要贡献的比值。这里的实际贡献就是现实价值的大小;社会必要贡献是指人在同类人(同职业的智力和体力状况基本一致的一类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均发挥程度下,必须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的贡献。这个比值是衡量人的价值量的唯一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3.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普什图人的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部落道德规范的影响,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普什图人传统婚俗和家庭婚姻观。一、普什图人概述普什图人(亦称帕坦人),起源于苏莱曼山谷地区和加兹尼与坎大哈高原地区一带,目前主要以部落的形式分布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边境。普什图人总人口为2749万,其中巴基斯坦境内有1639万人,占巴总人口的11%,阿富汗境内有1110万人,占阿总人口的43%。[1]普什图人全民信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4.
诱惑是教会的术语,被诱惑的主体是人,而诱惑一种是源自人本身以外,一种是源自人的本身。它会对人的思、言、行为施加很大的影响。诱惑习惯上也被称为试探、考验等。来自人以外的考验有天主和魔鬼。天主亲自给人的考验和允许魔鬼对人的考验都有天主的计划,也是在天主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天主考验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经历苦难甚或绝望的试探之后,使其更加信赖和走向天主,使人的信仰生活更富活力和更具生命力。《圣经》  相似文献   

15.
刘宗昌 《天风》2006,(5):24-26
我们要用敬仰,谦恭的态度,效法周围人的长处,学习人的优点。在学习中长进,在效法中和谐,尽心爱神,关爱生命。还要和睦人、恩待人、善待人、尊重人、安慰人、服事人、顺服人、怜悯人、体恤人,达到爱人如己。因此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和好、相爱、和平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掘人的创造活力,回归圣经,借助神学,找回人的价值,尊严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自我和好才是社会和谐工程的保障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不渝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这个目标的提出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密切相关,或者说,马克思人的发展观是建立在他的人的本质观基础上的。而从思想发展史角度看,马克思在人的问题研究中先后提出的几个“占有”概念,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形成与完善的实际进程。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和方法出发,本文拟就马克思人的占有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三者的必然联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基本涵义和历史形态,略叙管见,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中国儒家所一贯重视的问题。人是天地的中心、有人,天地的存在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便是死物。所以,戴震的哲学批判,便选择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和本性的“性”这个范畴,而开始了对人的自我批判。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历来是中国思想家、哲学家所探讨、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古人对人的种种规定,是中国人对人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的结果;是中国人把自身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和从人兽不别的野蛮原始状态下超越出来的历程。它是人的觉醒。这个觉醒影响整个中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应当成为伦理学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当根据人类道德生活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阐明道德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示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的道德机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的道德目标。既如此,那么社会实践着的人,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当然,这个“人”不是费尔巴哈式感性实体,而是科学抽象意义上的“人”。人作为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在任何时候都既是一个“个体的存在”,“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存在物”,即社会成员的存在。人的这种两重性或矛盾性,决定了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库尔德人95%以上信仰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第四大民族。库尔德人对中东历史和伊斯兰教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其社会组织、文化演变和价值观念等都打上了伊斯兰教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20.
由日本筑波大学和国际科学促进基金会(Found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主办的“第八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85年8月底在筑波大学举行,应邀参加的各国或地区的学者_达二百零二人,其中南韩七十四人,日本七十六人,中国十九人,台湾十三人,欧洲十二人(西德四人、东德三人、英国一人、法国一人、意大利二人、捷克一人),美国七人,澳大利亚一人。中国学者来自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院两个系统,原来都是个别接受邀请的,但到了日本以后,我们一行常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