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伦理是对社会善的判断和要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明确的伦理目的和要求。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完整的社会伦理思想。就社会伦理观而言,邓小平有别于传统伦理观,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伦理观。就伦理内容而言,涉及到社会领域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以效率与公平为主要线索的经济伦理思想;在政治领域,集中表现为民主与法制建设并重的政治伦理思想;在文化领域,则着重表现为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任务目标的文化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实针对性,反映了伦理目的与伦理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古至今,西哲们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把西方的政治伦理观推陈出新:美德政治伦理、神性政治伦理、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伦理、权利政治伦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现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诉求,对于理解和把握政治伦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伦理学研究》2012,(3):101-108
虐待动物罪以弱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主义和虚拟动物平等权等为伦理基础,正是在这些基本伦理观的牵引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律规定了虐待动物罪,违者给以刑罚制裁.而西方国家之所以首先形成以刑法保护动物权利的伦理观,这不仅与18世纪的感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浸润及国家的政治保守性格逐渐受到挑战正相关,而且是新教福音主义提倡的产物.然而,中国当下不具有增设这一罪名的伦理基础,应对虐待动物罪说“不”.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伦理观所倡导的理性与伦理的异位和由此导致的种种危机的基础上,克服了后现代主义对“伦理”的单向度拒斥,认为必须以生态伦理转向实现对以往伦理观的批判和超越,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转变现代主义思维为基本立场,以克服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为价值旨趣,进行了一场捍卫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保卫战”——实现了生态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理论品格与精神实质。从伦理学视角看,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彰显了"人民为大"的至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观。称谓这一伦理观为"大"伦理观,是因为它在内涵上全面覆盖了经济-民生、政治-行政、文化-文艺、生态-环境等伦理诸领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各方面,在实践上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构建病人自主择医的现代医学伦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人选择医生”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可以得到病人自主择医权和改革实践的有力辩护与支持,同时,为使其形成有序合理格局,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也亟需以解决现实重大问题为基础,着力的构建病人自主择医权的现代医学伦理观。这个医学伦理观应由现代的伦理理念框架1管理伦理框架、程序伦理框架构筑成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伦理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念批判封建专制,破除对圣贤的迷信,揭露了三纲五常和旧道德规范的封建内涵,否定了封建伦理政治。革命党人又从国家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层面,指出清政府与国际社会的不相容,以及它的非法性质及弊政,阐述了改换政府的合理和必要,揭示了革命反清的伦理依据。革命党人看到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国民道德,除了政治信仰和理念等基本要求之外,还提出敢于牺牲、无私奉公、团结守纪等规范,并对传统道德概念进行了具有近代性质的改造。辛亥时期的革命伦理观,是中国伦理思想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经济、政治、生活消费、技术、医疗卫生等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上。如果把这些视为硬件工程,那么生态伦理建设则是其中的软件工程。具体而言,生态伦理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认识和批判功能。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观,直接或间接地向人们传播着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乃至生态文化的认识,这些新思想无疑能够加强人们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生态伦理作为一种“生存伦理”或“危机伦理…  相似文献   

10.
纵观毛泽东伦理现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见,毛泽东始终坚持了三大基本价值取向,即政治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对毛泽东伦理观的创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使毛泽东伦理观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一、政治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把爱国主义和推翻旧政权、改造旧社会的革命目标联系起来,并把后者作为衡定是否爱国主义的真正标志。例如对当时湖南的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毛泽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6):126-131
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意义。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为精髓的马克思经济学说,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又使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得到了全面的、周详的科学证明和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深刻揭示商品交换中伦理关系与伦理意义的同时,鲜明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特殊范畴的伦理意义和伦理界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从电力科技创新主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的社会政治认同、公众认同和市场认同问题.从电力科技创新客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成果本身或应用过程带来的社会、生态或人文伦理难题.电力科技创新伦理困境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电力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的偏离.基于“科林格里奇困境”,电力科技创新导致出现一系列伦理问题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可以从电力科技创新制度的重建、文化的形塑和公关政策的调整等方面解构电力科技创新的伦理困境,并实现电力技术创新伦理观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陈红 《伦理学研究》2006,(5):98-102
威尔逊通过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指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其生物学的基础。他认为人类的利他主义伦理也同样有着生物学基础,从而提出了以生物行为科学解释伦理本质的伦理观。社会生物学伦理观,是一座联接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当今时代,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生物学伦理观,对于完善伦理学的科学基础,对于如何恰当地开展社会伦理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以"反君士坦丁主义"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激进改革派神学家尤达及其耶稣政治的伦理观,展开对激进改革派神学的介绍与阐释,提出激进改革派神学以反君士坦丁主义为基本理论预设,强调自由"联合体"的教会观、宣告以"上帝国"对抗"基督教王国"的终末论、门徒伦理及和平主义等观念,是一种独具伦理性、实践性、教派性、民众性与批判性的神学建构。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一种新的政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反应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是综合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平等、正义、和平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的新的国际伦理观,是由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新的全球治理观。和谐世界理念是新的世界观、新的国际伦理观和新的全球治理观所构成的一种新的政治伦理,和谐世界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他主义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近些年来,国内学界将儒家伦理判定为利他主义者颇不乏其人。王海明先生不仅认为儒家伦理以利他主义为总原则,而且认为儒家思想是当今中国崛起的枷锁、包袱和障碍。而深入分析孔、孟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可见,与王先生建立在"经济理性人"意义上的"为己利他"伦理观不同,以"立己立人"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蕴含着利他、利己的双重因素,并在"内圣外王"的人文理想中超越了利他、利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正面的人性情感为价值优位的"为己之学"和"仁本主义"。儒家这一伦理观有着深厚的人性根基、民族积淀和实践智慧,至今仍是重建中国伦理最重要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20.
雅克·科里(Jacques Cory)是近年来经济伦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活动家商业伦理》(Activist Business Ethics)和《经济伦理学———小股东的伦理革命》(Business Ethics-the EthicalRevolution ofM inority Shareholders)等。科里的经济伦理观自成体系,见解独到,特别是其“活动家商业伦理”的思想为日益发展的经济伦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与以往研究以“企业”活动为中心的经济伦理不同,科里从商业中活动家的伦理表现入手,阐述了伦理与民主在商业中的演变与进化,并详细阐述了基督教、犹太教、佛教与儒家等不同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