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个2×2实验设计,研究强化方式、成就状况和任务类型对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倾向的影响二结果表明:外部奖赏不能提高成功组学生的内在动机,反而增加挫折组学生的无力感与挫折感;操作作业的成败对学生习得性无能倾向影响不明显,而数学作业的成败的影响则非常显著;学生在操作作业中的内在动机明显高于其在数学作业中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学科是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较小。再加上很多老师依然无法摆脱"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逐步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最终出现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物理教学依然低效或无效。一个人只有有了动机,才会有做某件事情的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类型,传统的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物理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后,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产生,而行为又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心理挫折,使人沮丧、焦虑、失望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不仅妨碍工作,而且损害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预防及管理措施几方面初步讨论挫折管理,希望对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青少年所遇到的挫折是各种各样的,造成挫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上讲的挫折主要是指个人在进行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没能达到,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挫折心理。我从与众多大学生长时间广泛的接触中看出,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总起来说,影响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期望值的失落 从高中进入大学时,大学生对大学怀有美好  相似文献   

6.
挫折应对训练是增强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青少年学生挫折应对质量,本依据有关理论,分析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内涵以及内容;探索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培养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所谓挫折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行为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通俗的理解挫折就是“碰钉子”。而挫折理论就是研究人的行为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变化的规律。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自觉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基本原理——挫折理论,正确分析挫折的影响因素,诱导和调节挫折行为,从而巩固良好的行为活动,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政治工作的优秀传统,坚持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方针,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张骞  张大均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23-226,20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10.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选择专项的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专项学习的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选择专项动机是在专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对专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100名新生选择专项的动机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新生选择专项动机的因素,为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专项而建言献策。指出新生选择选择专项的动机主要有:1、兴趣爱好2、入学前的体育基础3、推荐4、就业。根据2013级新生选择专项的动机特点,提出学生选择专项前应该发展兴趣,明确选项目的。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选择专项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项。  相似文献   

11.
现今,主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对侵犯理论进行研究。其中,挫折一侵犯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有关侵犯理论研究的主导范式。本文简述了侵犯理论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侵犯理论的新观点:侵犯动机是竞争性社会比较引发的。并针对该观点对其现实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研究涉及动机性质和动机的强度,本主要从师生关系、亲子沟通、同伴互动、教学内容等外源方面对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状况做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以期获得动机强度改变的可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做为一个妈妈,希望孩子的每一步都很顺利,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无法用自身的心理力量去克服时,孩子就会表现出烦躁、沮丧、自信心下降、情绪不稳等现象。在我的女儿花生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她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挫折。花生从4岁就开始在幼儿园学习舞蹈,她特别喜欢跳舞,在课堂上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有智 《心理科学》2003,26(2):240-24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地区9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呈现由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成就性动机的强度递增特点,成就性动机是支配学习的优势动机;随年级升高城市生动机总强度下降趋势明显,农村生存在一定波动性;四类动机和归因在城乡、年级、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与学业成绩也有密切关系。教育教学改革应重视学习动力问题,加强对中学高年级学生、女生和城市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指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实现个体的愿望,达不到预定目标时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702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教师支持、父母参与作业的自主动机和学生家庭作业自主动机影响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父母参与作业的自主动机是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预测因素;(2)学生家庭作业自主动机在父母参与作业的自主动机与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教师支持在父母参与作业的自主动机通过学生家庭作业自主动机影响其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过程中起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教师支持、父母参与作业的自主动机和学生家庭作业自主动机均是学生积极家庭作业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雪冰 《美与时代》2007,(4):118-119
挫折感是阻碍大学生积极性发挥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在具体分析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不同因素的基础上,用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帮助学生增强挫折忍耐力,战胜各种挫折,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相似文献   

19.
蔡赓  季浏  苏坚贞 《心理科学》2004,27(4):844-846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中小学生目标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FI)、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量表的测试,并以路径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途径和力度。结果表明:(1)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活动后的疲劳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内部动机是导致心理健康产生变化的根本因素,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20.
以8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子协变量分析对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及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影响。(2)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逃避型自我取向及社会效能—同学社会效能—老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