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通过影响学生思维而达成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知觉是思维的重要组成。本研究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为基础,考察美国、芬兰、日本和中国香港学生科学教学知觉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科学教学知觉对科学素养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个国家(地区)学生的教学知觉对科学成就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关注应用知觉和动手实验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成就,而科学探究知觉和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反向预测科学成就;学生教学知觉对科学兴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美国学生的科学探究知觉和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兴趣,日本学生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兴趣。  相似文献   

2.
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它以成员的共同行为感知为基础,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PISA2003测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的15岁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知觉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秩序,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学校消极行为对数学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一致性;(2)数学课堂上的教师支持、教师负面状态、数学教师间的共识能显著预测部分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3)学生知觉的对学校的看法、校长知觉的教师士气对四个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TIMSS2003中的数据,应用混合模型,比较香港、日本、瑞典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教师资格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对其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香港教师高学历和常有其他教师听课提高了学生成绩;瑞典教师的性别、专业和参加数学教学方法方面的职业发展活动,以及美国教师的专业和听其他教师讲课显著影响其学生成绩;日本教师资格和职业发展因素对其学生成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PISA2009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使用两水平线性模型,考察阅读投入对15岁学生阅读素养成绩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模式在中国上海、韩国、芬兰和美国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1)总体上,在四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投入均与阅读素养表现关系密切。(2)具体到构成阅读投入的各个变量,阅读兴趣、控制策略、理解和识记元认知策略以及总结元认知策略均对阅读素养表现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表现出基本一致的模式;阅读时间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网上阅读活动的多样性、校内阅读变量、记忆以及精细化加工策略对阅读素养表现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此外,本研究探讨了从增加个性化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文本的多样性以及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投入。  相似文献   

5.
中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的班级>为测量工具,对珠三角地区某三个初级中学365名学生为被试,探讨初中班级环境的特点及其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师生关系与语文、数学、英浯这三科的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负担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抽取济南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5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数学估计任务和元认知状态问卷(SMI),考察了初中生数学估计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估计能力总体较差,未显示出稳定的性别差异。元认知监控的四个维度与数学估计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元认知监控对估计成绩的回归分析来看,自我意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估计整体表现。其中,计划可以正向预测估数和估算成绩,自我意识可以正向预测估测和估算成绩。文章特别讨论了数学估计与元认知加工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2003中的数据,以学生数学成绩为因变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自变量,使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了美国、瑞典、日本和香港这四个国家(地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特定的行为因素,教学的准备、对作业的重视、对考试的重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重视、电脑的使用确实能有效影响美国和瑞典的学生成绩,但对两个亚洲国家(地区)没有影响;教师的性别、教龄、教育水平、所学专业和教师资格再次被证实对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的家庭和自身的因素(如学生年龄、性别、完成作业的时间,对数学的自信和对数学的评价)能够对学生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 《心理科学》2004,27(1):207-211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5年级到初中3年级38个教学班的班级环境及其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班级环境可以归为3种类型:团结向上型、一般型和问题型。在学校喜欢、学习兴趣、学业效能感和自信心上,团结向上型班级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型和问题型班级的学生。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校喜欢、学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学业行为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PISA 2012中国上海中学生样本,探讨毅力人格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尤其是学习行为投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毅力人格包含了代表缺乏毅力、容易放弃的负性维度,以及代表富有毅力、追求完美的正性维度。负性维度能负向预测数学成绩,学习行为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正性维度对数学成绩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不显著,只通过学习行为投入产生正向间接影响。负性维度对数学成绩的负面影响整体强于正性维度的正面作用。因此教学中对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应根据其毅力水平给予不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项目”中1811名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数学成绩;(2)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西部2745名四年级学生为被试,探究父母教育期望与学生数学成就的关系。结果如下:(1)父母教育期望正向预测学生的数学成就;(2)学生的自我期望、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焦虑起积极的中介作用,学习动机—数学焦虑起消极的链式中介作用;(3)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数学成就的影响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群体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自我期望的预测作用小于少数民族群体,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大于在少数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对北京136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连续两年的测查,旨在探讨师生关系在家师关系对小学生学校态度影响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父母差异。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回避,家师联系频率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喜欢;(2)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能正向预测学校喜欢、家师联系频率能正向预测学校回避,而父亲报告的这两条路径均不显著,存在父母差异;(3)师生关系在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对学校喜欢和学校回避的影响中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野  张焕 《心理科学》2008,31(1):230-233,221
研究主要考察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包括学科能力感、目标自信感、挫折效能感和策略使用感四个维度.研究得出高成绩组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与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学校类型、英语自我效能感中的能力因子与挫折因子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中的态度因子是英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高峰强  王鹏  刘玉  李世海 《心理科学》2006,29(5):1132-1136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学生班级集体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点学校学生班级考试焦虑极其显著低于一般学校。2.数学成绩和三科总分,高效能组均极其显著高于低效能组。3.在班级水平上,考试焦虑和集体效能、学业成绩均有负向关系,集体效能与学业成绩有正向关系,同时集体效能能够调节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云南省大、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亲社会倾向与大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大学生3249名和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亲社会倾向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大中小学生的亲社会倾向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不同年级段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年级段男女生之间在亲社会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公开和匿名倾向类型所占比例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紧急倾向类型相反,紧急倾向在各个年级段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级段学生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云南学生亲社会倾向总得分高于其它地方的学生,但在利他倾向上却显著低于其他地方的学生;(4)亲社会倾向对大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对大学生的预测力较小。应加强云南大中小学生利他倾向的培养,发挥亲社会倾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33所学校初二年级的1228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探讨了学校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特征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学校学生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有显著性差异;(2)开放性对学生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存在不同学校间的差异;(4)学校环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显著增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焦虑对初中生数学应用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筛选出的391名初中1~3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问卷》、《数学焦虑问卷》测试,探讨了数学焦虑对初中数优生、数困生数学应用题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应用题成绩性别差异不显著,性别不是影响应用题成绩的主要因素;2)数优生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数困生;3)数学焦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4)数学焦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数学焦虑对应用题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