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黄夏年鸠摩罗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佛教理论家、佛经翻译家。去年是他诞生1650周年的日子,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2.
明生 《佛学研究》2004,(1):6-10
今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佛教翻译家、文化巨人、后秦高僧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在中国古都西安举行以“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为题的佛教学术会议,回顾和缅怀鸠摩罗什的光辉事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日本佛教大学高桥弘次教授、诸位法师、学者、朋友们:值此金秋季节,在古都西安举行中日两国第十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围绕“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中心议题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以纪念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诞辰1660周年,是十分有意义的。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从鸠摩罗什开始,佛教在中国的译传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佛教的传播首先是一种异地文化的接触,适合的文化土壤便成为首要的条件。鸠摩罗什译场的成功,与“长安文化”的支持有直接的关系,也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那么,什么是“长安文化”?“长安文化”与佛教的传人以及鸠摩罗什译场的成立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在这里设定了一个“长安文化”概念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6月15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日莲宗国际佛教亲交会会长加藤日晖为团长、理事长持田贯宣为秘书长的日本日莲宗国际佛教亲交会访华团一行36人来访,在西安郊外的草堂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法会。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西南三十公里的户县圭峰山下,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之所。鸠摩罗什在此译出大量重要佛典,对汉语系佛教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的《妙法莲华经》成为后来天台宗的理论基础和日本日莲宗创建的主要根据。  1982年,日莲宗捐资雕制了“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4月13日,日莲宗鸠摩罗什显彰会一行54人与中方僧众在…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法界春秋     
《法音》1992,(7)
陕西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纪念堂落成庆典本刊讯由日本日莲宗捐资修建的鸠摩罗什纪念堂落成庆典活动,于1992年4月13日,在陕西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以日本鸠摩罗什遗迹显彰会会长松井大罔为团长的日本日莲宗罗什纪念堂落成庆典访华团全体成员应邀参加落成仪式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许力功主持了落成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日本日莲宗松井大周团长为纪念堂落成剪彩并致词。  相似文献   

8.
公元4世纪正是佛教在西域与中原广泛传播的时代。当时在西域诸国中,龟兹国流行的大乘佛教最有影响。出身于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则是奠定这一基础的伟人。鸠摩罗什是梵文名字Kumarajiva的音译,汉文意译“童寿”。祖籍天竺(今印度),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7)
正本刊讯7月2日上午,鸠摩罗什三藏译著——《童寿文集》辑校项目启动仪式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此次项目启动仪式由户县鸠摩罗什寺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台湾普愿功德会协办。仪式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辽主持,鸠摩罗什寺住持宽严法师、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李继武、陕西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晓建、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中国社科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的佛教界学者十余人在2004年10月17-18日聚会古都西安,下榻于曲江惠宾苑宾馆并在此成功地举行了第十届中日学术交流会议。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纪念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并作重  相似文献   

11.
东晋时期慧远与鸠摩罗什的书信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佛教的“法身”。确立“法身”是“有”,对于慧远,是中土思维的角度确立信仰目标的基础,但也因此与佛教经典的表述冲突,产生了困惑,从而向鸠摩罗什请教。佛法有证法和教法两个方面,慧远从教法上感受到的理解困难需要在证法意义上消解。鸠摩罗什则通过中观系统的教法以善巧方便沟通证法来解决慧远以及普通信众当下的理解困境,只是这种义理的澄清在知识结构上不同于玄学思维的体用、有无、形神等二元对立的模式,文章依照《大乘大义章》前两章内容分别解析慧远和鸠摩罗什的法身观,由此进一步推论汉传佛教在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上,中印佛学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以经典和修证互动的方式推动着人间佛教的发展。同时也辅证了善巧方便对于全面理解佛法本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代的著名佛经翻译家,大乘佛教观学派哲学家。鸠摩罗什一生的业绩主要有二项:一是翻译佛典,二是培养弟子。鸠摩罗什翻译佛典的数量,现存为39部,313卷。译本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大乘佛教经、论、律的多方面内容。鸠摩罗什的翻译佛经水平也是上乘的,这主要表现在译本的内容和文体两个方面。他在新译中准确地体现了大乘的缘起性空思想,纠正了旧译的缺陷,廓清了长期来人们对般苦思想的异解、争论。在翻译的文体上,鸠摩罗什也一变以前的朴拙古风,运用达意的译法,文词典丽昂畅,易于理解。鸠摩罗什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吴丹 《法音》2009,(1):12-15
东晋时期,长安和庐山是我国两大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和慧远分别是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佛教巨子。慧远和鸠摩罗什保持联系十多年,使南北两地佛教学术频繁交流,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当时佛教的流传,而且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正是鸠摩罗什和慧远这两位大师关于大乘要义的多次书面讨论的结集,而其中慧远和罗什关于"法身"问题讨论几乎占了全文的一半篇幅。  相似文献   

14.
鸠摩罗什的“诸法实相”论──据僧肇《注维摩诘经》的罗什译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鸠摩罗什(344—413年)是中国后秦时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学者。他从后秦弘始三年(401)到长安,到弘始十五年去世,前后11年多时间,共译佛经35部...  相似文献   

15.
道坚  笑天 《法音》2004,(11)
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西安举行本刊讯10月17日上午,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主办,陕西省佛教协会、西安市佛教协会和陕西户县草堂寺联合协办的“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西安曲江惠宾苑宾馆隆重开幕,中日佛教学者与有关方面领导及西安市各寺  相似文献   

16.
据说一代佛教宗师鸠摩罗什曾经说过:“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也就是说,在鸠摩罗什看来,在关中一带,能够把佛教的空的学说解释透彻的第一高手,非僧肇莫属了。 僧肇对空的解说,主要反映在《维摩经注》和《不真空论》二部著作里,其它著述中则有少量的论述。僧肇在《不真空论》里开宗明义地提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鸠摩罗什译本的特征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院院长中村元一、鸠摩罗什的思想特征──《维摩经》汉译方法考证(一)序言众所周知,鸠摩罗什在汉译佛教经典时,并未忠实地翻译了原文,或是大篇幅地改本文之二、三部分,基本按原文发表,未核对原经...  相似文献   

18.
鸠摩罗什从部派佛教转向大乘佛教的过程是佛教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直接推动了大乘佛教在中国西域地区和中原汉地的传播与发展,使得大乘佛教开始成为中原汉地佛教体系的主体。本文从前鸠摩罗什时代大乘佛教在龟兹的传播、其转向大乘佛教的过程与原因,以及此后其在龟兹传播大乘佛教的结果与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剖析,以探究知识结构、信仰选择与佛教交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泰国国际佛教大学联合主办的"鸠摩罗什与东亚知识的迁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特聘教授顾彬、校史馆馆长姚胜,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王邦维,中国佛教协  相似文献   

20.
《金刚经》现存鸠摩罗什、菩提流支、真谛、笈多、玄奘和真谛等六种汉译本。菩提流支译本是《金刚经》的第一个重译本。因为有鸠摩罗什和玄奘两位译经巨匠的译本,菩提流支译本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被看作是与鸠摩罗什差异不大而无新意的译作。但通过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的比较可知,鸠摩罗什译本表现出明显的归化翻译特征,菩提流支的译本则表现出相对较为明显的异化翻译特征,在翻译上尊重佛经原典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保存了印度文化的特征,务求译出与佛教教义及礼俗相关的内容。菩提流支译本已经对鸠摩罗什的归化翻译方法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得到了玄奘的认可与承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