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道德文明的伦理文化主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道德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汇.它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趋势和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新命题、新判断、新范畴和新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及其所达到的新境界,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的伦理思想武器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的.在20世纪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和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的伟大转化和中国伦理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其绵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传统思想文化真善美统一的特色突出地体现在伦理道德学说上。中华道德精神以其独特的韵味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面总结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地揭示和探索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公正客观地反映各家各派的真实面貌,并能以全新的视角,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以往的历史材料进行挖掘整理,力求做到对文化遗产的真正批判继承,这是摆在哲学史、伦理思想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近年来,研究者们为此做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即民族特色。 文章认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史料极其丰富,可以说涉及到伦理学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学说体系。应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博大精深.家书则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先秦到明末清初,家书已蔚成大观.而通过对中国传统家书中的伦理思想变化演替脉络的梳理,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发展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希冀以文化救国,对处于根本变化和社会危机中的中国进行了道德谋划,在综合儒家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其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理制欲”的心性观、道德为政治之本、道德为文化之本、道德为礼教之本等观点.虽然学衡派确立其伦理道德观的论证方式具有综合性的学术视野,其目标指向在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现实困境和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因其蕴含独特的伦理价值诉求而与西方体育具有显著差异。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体育除了强调以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伦理价值目标之外,比西方体育更多地倡导身心和谐、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等伦理价值取向,也不像西方体育那样强调竞技性和竞争性。在体育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既应该批判地吸取西方体育伦理精神,也应该保持自身内含的传统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它自己的特殊价值,这已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在发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方面作出了贡献,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重的。对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来说,对自己的祖国文化传统,不仅应该引以自豪,而且更应该熟悉它、掌握它、积极发掘其科学价值,从而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在我国各种文化领域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哲学博大深湛,其中道德思想和实践的久远和深刻的传统,不仅对当代人际道德建设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环境道德建设也有重要价值.学术界重视古代伦理思想对当今人际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已经整理了系统的资料.但是从环境道德的视角对古代伦理思想进行整理和发掘至多也仅仅是起步.我们相信,如果从我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中发掘出更多对环境伦理有价值的思想,那么中国文化对现代环境伦理学就会作出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伦理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面向世界借鉴吸收人类伦理文明成果而朝向未来不断求索伦理文明真谛和奥义的结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遵循道德生活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弘扬民族伦理精神与荟萃时代伦理精华的辩证结合,立足中国的本土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相互兼容,扎根传统的继承性与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相互涵容等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2.
如何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治理经验,在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文化的有机互动中,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治伦理范式,实现中国政治伦理的结构性转型,需要学者深入古今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的纵深之处,剥茧抽丝,作出深刻的学理探究和鲜活的现实解读.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靳凤林教授新作《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一书,在解析和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彰显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涉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智慧,学理上横贯伦理学基本理论的诸多方面,可谓纷繁复杂,异彩竞呈。通过回溯新中国70年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研究的焦点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润泽来路,明烛去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对一切人类优秀伦理文化的内涵、形态和因素进行比较借鉴与合理消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关乎我国文化自信的进一步确立,而且对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以德性的视角和话语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面对自然存在物或置身自然界时应当培养和展示人的卓越品质。从其作为一种环境德性伦理来看,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既是应对现代环境问题的生态智慧,也是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德育资源,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卷化"是人类学分析和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学术概念,文化"内卷化"是不同于文化"革命"和文化"进化"的一种变迁路径,它表征着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复杂性,显现了某一文化模式内部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的演变过程。当代中国乡村伦理所呈现出的"内卷化"图景,展示了乡村社会道德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精细性,连接着中国人道德生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演变。道德是关于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微、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操以及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整体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准则,也包括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佛教、道教中的伦理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别,然而在实质内容上,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罗国杰是在伦理学专业学科视野内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忠实传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原典精神,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道德方法论原则,稳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贡献,彰显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理论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理论向导、以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和中国革命高尚道德为丰厚思想底蕴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破解各自时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为己任而进行的接续探索是其实践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