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情境两类问题发现任务中,采用出声思维的方法研究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两类各1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内部认知活动。利用问题行为图技术进行个案分析,着重考察大学生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及问题行为图等方面的表现。基于加工性质把知识编码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基于信息来源编码为情境、内部和推断信息;基于思维关联与转换,把思维操作编码为独立、横向、纵向与元认知思维。研究表明:(1)问题发现中,在内部信息、纵向思维以及纵横交错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潜藏情境高于矛盾情境;在情境信息、横向思维以及横向平行和横向归纳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矛盾情境高于潜藏情境。(2)高低能力组被试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与问题行为图的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涉及问题发现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思维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 用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 高低分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高分组大学生在问题总数量和核心问题数量上高于低分组, 矛盾式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潜藏式情境。(2)充分的表征是发现高质量问题的基础;联系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积极影响, 但目的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负面作用;潜藏式情境的问题发现更需要借助内部信息表征。(3)各类表征层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 高低分组大学生遵循同样的表征次序。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传统家具销售模式逐渐转向O2O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家具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也更为重要。企业现有产品与用户需求的交互,更具有直观性,而用户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日益也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家具产品客户端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更要关注界面设计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买模式,在设计和销售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发现,挑衅、排斥、激惹等相对"激烈"的敌意情境会直接导致攻击行为,但鲜有研究探讨社会敌意这一相对"温和"的敌意情境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考察感知社会敌意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并探讨负性情绪体验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辣酱实验范式测量外显攻击,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攻击测验测量内隐攻击,用中文版正性和负性情绪量表(PANAS)测量情绪。研究发现,感知社会敌意明显增加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攻击行为。负性情绪体验在感知社会敌意与大学生外显攻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感知社会敌意与大学生内隐攻击之间无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丁芳  周鋆  胡雨 《心理科学》2014,37(5):1154-1159
为探讨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1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对335名七、八、九年级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特点进行测查,研究2采用独裁者博弈游戏研究范式,考察了120名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不同情境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且在性别、他人评价、情境类型以及情境类型与他人评价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疚情绪唤醒状态下,初中生在两人情境中分配给搭档的代币数显著高于分配给自己的代币数;初中生在三人情境中分配代币的数量依次从分配给搭档、自己和第三人而递减,但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两人情境中的公平行为有积极影响,而对三人情境中的公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情绪智力是以情绪或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水平尚可,但情绪表达能力欠缺。(2)在表达自己情绪能力上,男生要远高于女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这种差异存在于本、专科每个相应的年级上;但专科三年级情绪智力水平较一年级时不升反降。(3)对情绪智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网时间、教养方式、舆论关注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型APP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进行最合理且符合用户感官体验的支付型APP设计,是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基于用户的操作体验、视觉体验、听觉体验、直觉体验进行分析,以发现用户的实用性、审美性、趣味性及情感性的人性化需求,最终通过提高支付型APP用户的操作便捷性、视觉舒适性、听觉趣味性、直觉愉悦性,从而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能够为设计师们在设计支付型APP时提供参考思路,有效推广和普及支付型APP。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向儿童呈现合作和竞争两种分配情境,对150名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5~6岁儿童比4~5岁儿童能够主动分配给他人更多的资源;(2)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分配情境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即相比竞争情境,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朋友偏向效应;(4)在不同的分配情境中,儿童的分配行为理由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图片提供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刺激情境并由此对儿童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案实验研究,同时也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儿童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分析.320名被试从昆明、景洪、勐龙三个地区的5、7、9、1l岁的傣、汉儿童中随机抽取.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的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2)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年龄的函数;(3)儿童的情感体验具有“双重性”;(4)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儿童的情感体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趋势,分析用户体验与人机工程学的关联性,提出注重用户体验研究的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步骤,探索以学生实践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用户与产品及环境空间的关系,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层面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引导实践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强  乔建中 《心理科学》2006,29(1):205-207,188
该研究采用道德情境故事问卷,以192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的内容和程度与其情绪体验的性质紧密相关;(2)行为情境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普遍影响,行为意图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特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Spence&;amp;Helereich的个人特征问卷(PAQ)对山东大学的11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但男女大学生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表现出趋同的趋势;(2)男女大学生在对各自性格的理想模式上表现了更强的趋同的趋势;(3)男女大学生所共同期待的性格模式是:男女性都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和情感.人际关系特质,即Bem所说的男女双性化,而且女性男性化的愿望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代币。结果发现,儿童在竞争情境中的分配模式没有年龄差异,在合作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整体上在竞争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更高。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进行平均分配,但是其作用受到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研究提示了分配模式发展的情境差异及个体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为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情感量表、情绪表达性量表对85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及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竞争人格特征调查表,然后对554名大学生被试竞争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同竞争人格特征的前十位是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甘落后、积极主动、不服输、自信、敢于拼搏、执着、好胜心强、勤奋努力;(2)大学生竞争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因素结构;(3)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结构中有四个因素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年级大学生有三个因素显著高于其它年级,有一个因素显著低于三、四年级。  相似文献   

16.
合作意识的认知成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晓非  陈曦 《心理科学》2002,25(3):314-317
本研究以 2× 2× 2的混合设计 ,采用问卷测量方法检验不同被试间合作意识的认知差异。被试来自两个群体 :青年组包括 133名大学生 ;老年组包括 110名 40— 6 0岁的各业人士。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 ,发现人们对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的认知存在差异。在能力维度上 ,人们认为具有竞争意识的人能力更强 ;在个性维度上 ,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比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更加顺从。人们的工作价值观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维芳 《心理科学》2004,27(5):1223-1225
研究一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61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查,研究二用“20问”法对120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氏自我概念量表可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2)总体上,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3)维吾尔、汉族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无显著差异;维吾尔、汉族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差异。(4)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有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社交情境和消费情境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是社交电商的重要特征, 然而这种相互转换在现有社交电商采纳行为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交-消费转换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上述研究不足。社交-消费转换是指用户从社交情境到消费情境的转换过程。基于边界理论, 从社群和用户两方面系统分析社交-消费转换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机制, 有望构建体现社交电商专属特性的新理论, 帮助人们更加完整地理解社交电商采纳行为, 并为促进社交-消费转换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1)社交电商中社交-消费转换的内涵与外延; (2)社群边界整合供给对整合型社交边界与社交-消费转换的影响; (3)用户边界分割偏好对整合型社交边界与社交-消费转换的影响; (4)社群边界定制氛围对整合型社交边界与社交-消费转换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登峰 《心理学报》1992,25(2):64-71
本研究是对Wang和Anderson研究的继续。149名大学生被试分别对成功和失败情境下的辩解以及交互负有责任情境下的责备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外控者与内控者相比有着较高的辩解倾向,而丑这一结果不受辩解情境(成功或失败)以及辩解对象(自己或别人)的影响。同时,在交互负有责任的情境下,外控者与内控者相比有较高责备别人的倾向,而对自己以及环境因素的责备则没有表现出差异。文中从方法学及心理动力学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