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积极错觉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维持个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进化论和社会互动论的视角对积极错觉进行阐述。从进化论的视角看,积极错觉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认知适应; 从社会互动论视角看,积极错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化积极错觉的跨文化研究,重视对特殊群体积极错觉的研究,并加强积极错觉的应用研究和脑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是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其中关键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层面。本文从转型期社会合作治理背景出发,以顺德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例。从中心概况、服务基础、服务领域等层面概述并综合分析其“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服务”模式,找出其间的优势与困惑;并探索当前条件下的可能性举措,希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合作治理服务,获得独特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合作伦理及其整体均衡的视角,本文重新审视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从"社会合作伦理"类型来说,佛教在人与自然合作、代际合作、纵向合作、横向合作方面均显示出退缩,但在个体自合作方面则有发展与出新,并成为其优势社会合作伦理。从"社会合作伦理的整体均衡"来说,中国社会是在佛、儒、道三教"菜单式"社会合作伦理格局基础上,融合三教各自优势社会合作伦理构建了"社会合作伦理的整体均衡",由此形成了"三教圆融"和"多元一体"宗教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演化博弈视角看,文化的形成与稳定可以视为多个纯纳什均衡的演化稳定过程。演化稳定策略(ESS)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过程。从演化博弈的角度研究群体文化的形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社会行为解读,有助于解释群体成员的行为模式。文化的演化可以用演化博弈思想加以解释: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演化稳定的过程。一个群体文化的形成过程,在博弈框架下可以看成群体成员在某个策略上实现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中,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心理健康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是社会适应性良好,因此,在心理健康研究中,适应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以认知理论为依据的心理治疗实践看。适应性与社会图式的关系也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社会图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要素.并在认知心理咨询方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新生进行有关大学的社会图式构成的调查,通过调查比较其入校前后大学图式的构成变化,这种图式构成的变化程度是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以及他们后来使用的应对方式在图式构成变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作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进行的协同行为或意向。本文基于行为-认知-大脑的三重映射关系,对合作行为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文化影响合作行为的社会认知中介模型;未来研究可从实证视角对合作行为文化差异的社会认知内容、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进行验证、挖掘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科学研究在合作规模、复杂性和频率等方面均迅速增长,合作成为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个体知识形成、知识获取的单独模式和静态科学发展观相比,科学合作的社会结构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认知劳动的分工,科学家之间的社会交互影响着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集体知识的形成。从认知劳动分工这一新视角出发,结合经验分析与计算机模拟、演化计算等实证方法,从关注个体知识转向考察科学合作的动态社会结构,有助于理解科学合作中的认识论特征,如科学家为什么会合作,合作中认知分异领域分歧和共识的形成与担保,集体理性与集体知识、荣誉分配、贡献识别与担责等概念和规范性问题,从而整合科学合作中的社会结构与认识论维度,促进对科学合作复杂性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学术进路展开的,关于道教信仰的实践与观念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不断丰富我们对道教信仰的内在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腠理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由此,“道教是什么”的理论课题也逐步被“什么是道教”的具体研究凸显出来。就学理上看,处理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需要有多面相的视角综合,即我们需要一个复数的道教才能充分阐发道教信仰基于社会生活的本土性。从另一个视角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知识模式的道教信仰,需要有一个内在自洽的自我叙述性义理建构,以展开其应有公共空间及当代价值,加入具有当下性的本土社会与文化生活。道教的义理建构需要内在的一贯性,而这一单数的道教可以成为道教学指向的复数的道教的映照和渊鉴,形成学术潜力和信仰活力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7,(2)
2016年12月26日,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项目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以"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视角看儒学/儒教的复兴"为主旨的跨学科学术对话。对话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范丽珠教授主持,涉及儒学/儒教复兴进程中诸多引人深思的议题,本刊特予刊发,以飨读者。本文录音原稿由徐海峰整理,刊发时略有删节并拟定各节标题。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从剩余价值的本质、实现及转化形式等几个方面重点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问题。运用历史辩证法对剩余价值概念作历史剖析,是马克思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关键,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视角,马克思剩余价值概念具有三重历史意蕴:从人本尺度看,剩余价值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起点;从生产尺度看,剩余价值是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杠杆;从社会尺度看,剩余价值社会化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归宿。当前,重读《资本论》,剖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的人学研究中,有些学者注重从社会的视角研究,有些学者着重从劳动的视角研究,而李淑梅博士则着重从需要的视角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出版了《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把人的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哲学的研究视野,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4.
彭坚  杨红玲 《心理科学》2018,(6):1464-1469
随着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责任型领导这个研究主题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探讨。观其发展历史, 责任型领导的概念界定主要历经了关系视角、过程视角和行为视角的变迁, 实证研究主要涉及道德认同、情境强度、社会交换、社会学习、社会信息加工、情感事件和资本理论等视角。在中国情境下, 未来研究既可以遵循本位研究思路, 从差序格局特征、集体主义取向类型等视角进行探索, 也可采用客位研究思路, 对以往西方研究视角进行检验或升级, 如整合、对比或探讨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社会阶层代表了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对自己所处社会等级的感知。社会阶层因其概念的独特性、功能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和结论的系统性, 成为了心理学中的前沿热点领域, 目前主要有劳动、健康心理、社会文化、等级和社会认知五种研究视角。基于现有视角对社会阶层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 围绕着不同阶层感知公平的差异、社会公平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作用以及低阶层感知不公平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辨析、理论整合、加强应用研究等角度来推进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现代化意味着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也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这必然会在社会规则体系的建构上产生全新的诉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民主政体,以及体现着现代科学精神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新的社会实际规定了新的规则体系的建构取向和基本内容。所谓现代社会规则体系,应是与这些新的实际相适应,能够保证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合作视角来看,关帝信仰于唐宋之后兴起与兴盛,有其必然性。一是民间社会出现了对普遍性"横向合作伦理"的诉求,亦出现了对能同时表达个体福祉与地方社区、团体、国家多层面集体福祉之信仰象征的诉求。二是主流社会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圆融"为关羽神祇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从而使他能够集合三教优势伦理,由一个社区神逐步发展为全国性全能神。关羽具备普遍性"横向合作伦理"的构建潜质,是关帝信仰能够发展成为大众宗教之典型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的修道院医学使超自然疾病观死灰复燃,从而严重阻碍了对疾病生理机制的探讨。但从医学社会体制的视角看,它孕育了近代医院与医学院的雏形,打破了古代医疗活动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促成了古代个体医学向近代群体医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薪酬待遇设计是管理学和经济学通常讨论的问题,伦理角度思考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是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尝试。从之于当下的适宜性看,全科医生的职业特点、发展现状及情况分析是符合全科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从相关理论支撑看,激励理论、薪酬体系设计理论、决策伦理分析也是符合为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是立足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彰显、促进卫生事业和全科医生个人的发展。最后从伦理研究回归"善"的角度看,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是符合伦理的善,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可持续善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医患矛盾的形成与消解:—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伦理学历史发展了几千年 ,伦理学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历史 ,女性主义伦理学从性别入手 ,对道德进行研究 ,用女性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世界 ,看社会 ,看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1 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特征女性主义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不同。传统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发现、提出、解释指导人们行为的那些普遍的、公正的、不分种族阶级的应用于每个人的道德原则。女性主义伦理学则试图审视批判传统伦理学中对妇女声音的忽略 ,批判带有压迫妇女性质的伦理理论 ,并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理论。女性主义伦理学产生于女性主义运动 ,在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