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欺骗检测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问题。基于欺骗理论的认知视角, 研究者提出欺骗检测的认知负荷取向。采用隐瞒信息测试这一测谎范式, 通过操纵认知负荷影响个体在虚假反应时的记忆-反应冲突解决过程, 考察增加认知负荷对欺骗检测的影响, 以期更好地揭示欺骗检测的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 以普通人群和犯罪嫌疑人为被试探查基于记忆-反应冲突的欺骗检测的行为和生理指标, 并根据获得的行为和生理指标,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建模, 预测个体的欺骗行为。研究结果将服务于司法、安防和人际交往等领域的欺骗检测。  相似文献   

2.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讨欺骗机制和开发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者使用多种范式来考察假装失忆、故意错误及人际交互中的欺骗行为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而后者主要沿用传统的GKT和CQT范式检测欺骗行为。已有研究突显了前额叶和顶叶这些参与执行控制过程的脑区在欺骗中的核心作用,但基于这些脑区信号进行测谎时,得到的准确率不容乐观。未来研究应探索除执行控制过程外的欺骗的其它认知成分,尝试从"记忆痕迹"和"欺骗结果"等方面寻找测谎的新线索。并应揭示"欺骗特质"的神经基础,以启发"忠诚度"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晓娜  李琦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11,34(5):1068-1071
该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采用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的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了语义相似性下回忆和熟悉性的分离。本实验结果表明:熟悉性效应主要体现在330-430ms的额区,而回忆效应主要体现在430-6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本实验在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的情况下证明了,早期额区的N400新旧效应反映了熟悉性,晚期顶区LPC新旧效应反映了回忆,从汉语材料的角度,为双加工过程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杨志新 《心理科学》2008,31(2):392-395
该项研究探讨被试对听觉词源检测和再认的差异性,并比较了男女被试的源检测和再认情况.实验以两字汉字词为记忆材料,设计了三个因素.性别因素指男女被试性别水平;声源因素设计了男性和女性两种声源呈现听觉词,为组内设计;学习因素为两个水平的组内设计,水平一是偶然学习,水平二是重复学习,也为组内设计,该因素考查学习效应.研究分别统计两种声源词的再认和源检测成绩,结果分析显示:被试源检测的学习效应显著,而再认的学习效应不显著;两种声源词的源检测差异显著,而再认的差异不显著;同类测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两种测试之间相关不显著;偶然学习条件下,男女被试对男性声源词的源检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提示,源检测的内部认知过程不同于再认,并且两种性别人群的源记忆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关系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讨了在“学习–再认”模式条件下的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首要特异性特征为深、浅加工,次要特异性特征为高、低词频。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数据支持了低频词的再认比高频词更精确;深加工的再认比浅加工更精确,并且深加工存在着显著的字频效应,浅加工没有显著的字频效应。(2)低频词比高频词有更大的ERP晚正成分(LPC);在低频词条件下,存在着显著的相继记忆效应,随后再认正确的ERPs比随后再认不正确的ERPs更正。因此,加工方式和词频间接地影响着记忆编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加工水平对普通话与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倩秋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7,39(5):795-806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加工水平对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察了在有意学习中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测验的语言环境对再认有重要影响。被试在粤语测验环境下对学习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短,误报率却低,辨别力强,“记得”反应占优势。实验2考察了无意学习中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结果表明,被试在粤语测验环境下,对评定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短,误报率却高,辨别力差,但“记得”反应占优势;但在普通话测验环境下,对评定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长,误报率却低,辨别力强,“知道”和“猜测”反应增加。整个研究表明,记忆的语言依赖效应在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中都存在,但有不同的趋势,表明加工水平是影响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学习-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图形的相继记忆效应(Dm效应)。1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根据其测验成绩将图片分为记住和未记住两类,对相应编码过程的ER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行为上,再认的平均击中率显著高于自由回忆;⑵脑电活动上,在刺激出现后400~700ms编码过程中记住项目的ERPs更正于未记住项目的ERPs;同时两种测验方式Dm效应的脑区分布不同,自由回忆主要分布在额区,再认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和顶区,且在500~600ms自由回忆有左侧优势。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式对Dm效应有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预示自由回忆和再认的编码过程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内隐面孔再认在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状态,该实验以陌生面孔为刺激,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并结合相继记忆(Dm)范式和迫选再认测验,把学习阶段的面孔分为相继记住、相继启动及相继忘记三类,以相继记住与相继启动的 ERP 差异为外显记忆 Dm 效应,以相继启动与相继忘记的差异为内隐记忆的 Dm效应。结果表明,内隐记忆表现为400~500 ms额中央区负走向的 Dm效应,可能反映了额叶皮层对信息的精加工过程,而外显记忆表现为400 ms开始顶区正走向的Dm效应,可能反映了记忆系统对加工后信息的自动登记过程。由此推测,只有经过额叶加工并被内侧颞叶自动登记的信息,随后才能被有意识地提取出来,而未进入内侧颞叶的信息在随后测验中不可能产生有意识地记忆提取现象,但储存的知觉表征可能触发微弱的记忆痕迹,从而产生内隐面孔记忆。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与记忆编码关系的ERP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记录,探讨了深、浅2种加工与记忆编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深、浅两种加工条件下,首次使用汉字材料,获得了ERP相继记忆效应(Dm),随后再认正确的ERPs比随后再认不正确的ERPs有更大的晚正成分。(2)深加工的Dm效应始于N2波的前支(230-280ms)和N2波之后(395-800ms);而浅加工的Dm效应发生在345-490ms之间。深、浅加工的Dm效 涉及不同的脑区,这一结果支持深、浅两种加工的Dm效应可能是分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湘  程灶火  姚树桥 《心理科学》2007,30(4):834-838
目的:比较汉词与图画材料再认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表现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使用经典“学习一再认”实验模式对2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同时记录EEG,离线处理后对汉词及图画再认诱发的ERP波形主要成分及新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材料的再认均诱发出了明显的新旧效应。顶区新旧效应头皮分布基本一致,但图画再认该效应波幅大于汉词再认;两种材料诱发的额区新旧效应有所不同,图画再认该效应为正走向,而汉词再认此效应表现为负走向趋势。结论:汉词与图画再认既存在某种共同的神经加工机制,叉分别涉及一些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复杂数字记忆材料,考察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相对于机械记忆法在记忆提取上的优势及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比机械记忆法的再认准确率更高。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显示,再认提取阶段奇象记忆条件下诱发的N400和N700波幅显著更低,这说明奇象记忆提取更容易。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条件下,正确再认旧数字诱发的前额区、左顶枕叶区及中顶枕叶区N700成分与使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有关。本研究表明,采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可以减少或跨越语义加工,从而提高个体对材料的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 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 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 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 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 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 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 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 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 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相似文献   

13.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习判断是指人们在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预测,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形式。学习判断按其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与即时学习判断相比,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较高,被称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延迟学习判断的时间加工进程,发现高等级学习判断比低等级学习判断诱发了更大的时间窗为400-600ms的早期新旧效应和800-1200ms的晚期右侧额区新旧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延迟学习判断包含不止一个加工过程,早期新旧效应反映了线索再认的过程,晚期右侧额区效应则反映了对提取之后的评估过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阶段模型解释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双加工理论认为再认提取存在回想和熟悉性两种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考察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对这两种再认提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记得反应上不同负性情绪强度的材料呈现出以下模式:高度负性 > 中度负性 > 轻度负性 > 中性;(2)在知道反应上,不同负性情绪强度的材料呈现出以下模式:中性 > 轻度负性 > 中度负性 > 高度负性。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负性材料对情绪记忆的影响表现为两条途径:依赖于回想的再认随着负性情绪强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另外一个依赖于熟悉性的再认随着负性情绪强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实验任务,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地震亲历者(13个大学生、13个中学生)对威胁性刺激(地震相关图片)再认时记忆偏向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额叶-中央区,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P300成分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大学生经历组;在顶叶-枕叶,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的P300峰值和LPC波幅显著大于大学生经历组。(2)对于经历组,地震图片均比中性图片对经历组诱发了更大的P300和LPC波幅。表明地震图片对中学生经历组的效应比对大学生经历组更大,地震经历组对地震相关图片有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8.
认知与情绪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自上而下观点将情绪看作一种评价过程,个体需要对动机及所处社会背景信息做出评价,以产生合适的情绪;自下而上观点将情绪看作对刺激特征的感知过程,.并促进随后的再认、记忆和注意等加工过程。社会性情绪、恐惧情绪效价获得与再认、情绪性记忆与注意的研究表明,情绪是一种受到社会背景所影响的自下而上加工(刺激驱动)和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杏仁核则是参与这两种加工过程最重要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旭艰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1):87-93,95
多道心理测试(CPS)是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理参数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为现在的刑事司法实务所普遍应用;脑电波测试(ERP)是另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人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其仍处于实验研发阶段。本文试通过对两种测谎技术的比较论述,引发关于整个法律和程序的形成背后人文内涵与技术背景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语义启动效应看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桃梅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3,26(4):750-750,746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简称ERP)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加工的研究。运用ERP研究认知加工过程时,常见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关心某个特定的ERP成分,另一种是关心某个认知过程中会产生哪些ERP成分。大多数早期的ERP研究都遵循第一种思路,有关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探讨N400的实质,大量的研究都选用语义启动范式,本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探讨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