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15名初中生施测Kirton适应–创新认知风格问卷、Williams创造性倾向量表和Torrance创造性思维测验任务,以考察创造性认知风格、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效率性、规则性均与创造性思维呈显著负相关;在创造性人格中,冒险性、好奇心及挑战性均与创造性思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创新性、效率性分别正向、负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人格中,好奇心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对回归系数的逐步检验发现,创新性维度通过创造性人格而对创造性思维具有间接的积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则显示,创新性维度、规则性维度以创造性人格为中介分别对创造性思维发生间接的积极、消极影响。可见,创新认知风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而适应认知风格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创新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规则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抑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医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在中医基础研究中过分依赖高新技术,或者不敢直面问题、遇到困难退缩将阻碍创造性思维.中医基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研究者在传统知识、现代知识、高新技术与仪器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使研究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研究中要处理好"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并以"和"的态度对待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3.
华莱士(Wallas)四阶段论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研究的重要模型, 该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相关神经机制研究表明, 准备期主要包括题目呈现前大脑状态和静息状态的研究, 内侧额叶/ACC及颞叶构成准备期网络; 酝酿期主要包括酝酿期提示、延迟顿悟以及心智游移的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涉及左右脑的共同参与, 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酝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现有顿悟研究反映明朗期和验证期神经活动, 前额叶、扣带回、颞上回、海马、楔叶、楔前叶、舌回、小脑等在内的脑区构成其神经基础, 其中, 扣带回、前额叶在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均有参与, 颞上回是负责远距离联想的关键脑区, 海马参与定势打破与新颖联系形成, 外侧额叶是定势转移的关键脑区, 楔前叶、左侧额下/额中回、舌回在原型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左外侧前额叶参与对答案细节性的验证加工。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三方面加以改进, 以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更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钠素的发现与创造性思维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637000)刘巧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0042)李法琦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带着传统的或固有观念去看待、分析事物,是一种较古老的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与之正好相反,是人在创... 相似文献
5.
浅论临床医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临床医生的创造性思维北京军区第266医院(承德067000)潘义民刘振华高忠显医生的智力开发,无论是对整个医学的发展或医生临床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名医生只有具备博深的知识、多方位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及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依赖经验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6.
7.
禅修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心理有广泛影响的训练工具。作为两种重要、相似但又不同的禅修方式, 冥想和正念对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发散思维方面, 冥想主要通过对注意调控和无意识激活影响以及对解题动机和情绪的有效调控两方面显著增强了发散思维, 尤其是认知灵活性; 在聚合思维方面, 正念和冥想的影响相当复杂, 主要是通过聚合思维所需的执行功能和可能涉及表征重构来促进定势转移或功能固着的消除。就机制而言, 禅修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总体上不仅得益于走神时的无意识关联加工, 而且受禅修中诱发的情绪效应的调节。基于这些, 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近年来,脑电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顿悟的脑机制、发散性思维的脑机制、远距离联想的脑机制、言语创造性和图画创造性的对比的脑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造性思维需要多个脑区的参与,因不同的认知任务其关键脑区而有所不同。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对这些研究可能存在创造性思维究竟应该定义为“领域一般的”还是“领域特殊的”的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基线任务设置问题和未来研究中需要在研究手段、研究设计、研究领域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概念是创造性思维的杰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缺血预处理概念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1 1 缺血预处理 (IP)的概念是由Murry等提出的。 1986年Murry等[1 ] 直接结扎大的冠状动脉回旋支 4次 ,各 5分钟 ,每次间隔 5分钟再灌注 ,即缺血预处理 ,然后再阻断冠脉血流 40分钟 ,心肌梗塞面积约为 2 3% ,而对照组 (单纯阻断冠脉 40分钟 ) ,心肌梗塞面积约为 2 9 4% ,即经IP后缩小心梗面积 75 %左右 (P <0 .0 0 1) ,第一次在犬的心脏证明了IP能缩小心梗范围。1 2 传统观点认为 ,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心肌可逆性损伤 ,并使心肌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的打击 ,这一观点在相当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Zhong Yo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ehaviour in Chinese companies. A total of 273 paire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mployee self-rated creativity and Zhong Yong and supervisor-rated innovation behaviour.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people higher on Zhong Yong, their creativity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innovation behaviour; for people less immersed in Zhong Yong, this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This finding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effects of Zhong Yong on the creativity-innovation behaviour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3.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评测验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有多种构成,其能力表现也有多种,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维结构的.常用的最佳表现测验形式,无法良好测量其多维结构.一些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体内在稳定的智力品质,并尝试使用典型表现测验来测量.本研究沿用此思路,尝试开发一套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评测验,即测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一些典型的习惯或行为方式.采用理论的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如下结果:(1)确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10维测评结构;(2)经过两轮测试检验,形成正式测验,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14.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是一项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并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并非只有西方人文主义那样的理解 ,它既是一种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同时还是一种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采用言语和空间创造力测验、青少年人格问卷、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问卷对1048名中学生施测,考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探讨创造性思维、人格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在言语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以及图形创造力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的言语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一年级的图形创造力质量维度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年级;(2)言语创造力与人格的开放性和外向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社会活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图形创造力与开放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手工技术呈显著正相关;(3)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言语创造力和创造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图形创造力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到创造性行为的各个领域,开放性和外向性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突出表现为创造性人格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思维核心品质的新颖性表现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中投射未来、评估力和通感特点较为明显;专业类别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社科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文化取向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对424名大学生外显文化取向与内隐文化取向状况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显文化取向以水平个人主义文化取向为主;在IAT测验中,集体主义信息和积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表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内隐文化取向的IAT测验与外显文化取向的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相关;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的内隐文化取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外显文化取向上发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