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中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方法,让来访者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来访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悲伤情绪得以缓解,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位女大学生在由于人际关系敏感,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出现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了资料,发现来访者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5次咨询,来访者情绪趋于平稳,睡眠得到了改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某是某校高一的一名女生,因环境改变、认知偏差导致情绪低落、成绩下降、适应不良。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循序渐进,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及行为模式,使来访者自信心有所增强,对高中适应能力也提高,人际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例因厌学而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本文通过对这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与求助者共同商定,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通过4次心理咨询,来访者厌学情绪缓解,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采用叙事心理分析理论、家庭动态图、自画像、异性画像、"房树人"组合图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同时缓解焦虑情绪,有效的帮助来访者成长,增强自信。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将叙事心理治疗与绘画心理分析结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李玫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30-235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的一个完整过程,以一个适应不良引起的情绪问题为例,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背后的人格、适应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学习用新的方式来体验生活,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及人们建立良好的互动。最后,通过来访者自己负责任的自我探索,使自己的心理状况及行为模式取得许多积极的改变。该案例报告分为八大部分:一、一般资料;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四、评估与诊断;五、咨询目标的确立;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七、咨询过程;八、咨询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
绘画治疗作为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它是让来访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把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纾解与满足。针对当前听障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用绘画治疗的相关理论进行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这对于推广绘画治疗在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消解听障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适,提高自我认知,提升社会适应性,完善人格,促进大学校园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即将满刑的服刑男犯的心理咨询过程,以焦虑情绪引起的问题为线索,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人格、社会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冲突问题,采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固有的不良认知过程,纠正错误观念,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重构,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改造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案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焦虑症来访者的咨询案例,阐述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来访者解决自身问题的整个过程。本案例中来访者因为对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在咨询方法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重新调整对生活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其他人的态度,缓和焦虑情绪和不安全心理,并通过给予其行为指导和压力管理建议帮助其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恢复正常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126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小学教师期望对人格的影响,以及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各维度与人格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均有显著正相关,品行和纪律期望维度与人格的情绪稳定性相关不显著。(2)学业期望对人格的智能特征、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预测作用最大,品行期望对认真自控预测作用最大,纪律期望对亲社会性预测作用最大。(3)小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情绪稳定性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来访者是一名女大学生,偏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因对他人态度判断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经过收集其资料,心理咨询师排除了其患精神病性或神经症性的可能,鉴定为人际交往焦虑,属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消除其焦虑情绪,促进社会交往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因为受到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加之在成长中经历了很多分离事件,导致来访者存在认知偏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因为最近的考试压力加大,来访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均受挫,故而出现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错觉。根据来访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干预,改变了来访者不合理观念,情绪好转,睡眠改善,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因为受到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加之在成长中经历了很多分离事件,导致来访者存在认知偏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因为最近的考试压力加大,来访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均受挫,故而出现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错觉。根据来访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干预,改变了来访者不合理观念,情绪好转,睡眠改善,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来访者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模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一中学生由于转学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案例进行了详细报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等情绪产生。在该案例的咨询过程中,主要通过排解负性情绪、纠正认知偏差等过程让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是一名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现实与自我期望的落差太大,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甚至流露过轻生的念头。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矫正相结合,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例焦虑情绪的来访者咨询案例研究,经过讨论分析,作出诊断,确定来访者为因自身认识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咨询师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成功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消除其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方法,在短程心理咨询的连续会谈中检验来访者的会谈间体验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以36名个案、151次会谈为样本,结果发现,来访者的症状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不同来访者症状变化的速率存在个体差异,会谈间体验的情绪因子能解释症状变化速率总变异的40.79%。结论:在短程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想起咨询会谈或/和咨询师时的情绪体验能显著预测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