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凡以使用心理测验进行研究、诊断、安置、教育、培训、矫治、发展、干预、选拔、咨询、就业指导、鉴定等工作为主的人,都是心理测验工作者。心理测验工作者应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恪守科学精神,遵循下列职业道德规范:第1条心理测验工作者应遵守《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自觉防止和制止测验的滥用和误用。第2条心理测验工作者必须具备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可的心理测验使用资格。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第一个作为测量人的智力工具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问世起,各种心理测验应运而生,在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心理测验作为测量人的心理的工具至今并不是没有争议的。此外,正确地、慎重地使用测验也是一个应予以重视的问题。故此,本文拟对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作一粗略的介绍,试图为正确地理解心理测验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在京举办首期心理测验培训班借召开《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心理测验专家汇聚北京之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0月25日到11月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首期心理测验培训班。北京师大心理学系张厚...  相似文献   

4.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心理测验在鉴别智力、因材施教、人才选择、就业指导、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作为咨询鉴定和预测工具的效能。凡在诊断、鉴定、咨询及人员选择等工作中使用心理测验的人员,必须具备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所认定的咨格。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心理测验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探新》2013,(5):F0002-F0002
为推动心理统计与测量的发展,本刊在去年第5期曾用专辑的形式发表由“第十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2012年9月21~24日,江西南昌)”的会议组织者精选出来的文章,该次会议在来自两岸四地所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和在江西师范大学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办得非常成功、为表达我们对“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在我国的试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22名大、中学生进行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该测验是一种跨文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还对内田—克雷凤林心理的测验的特点做了剖析,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儿童的中心信息整合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标  任真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06,29(1):52-56
研究用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测量中心信息整合,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比较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的相关。结果表明:(1)中心信息整合的测量指标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成绩保持中高度相关;(2)自闭症儿童中心信息整合显著弱于正常儿童;(3)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成绩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9.
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运用于特质焦虑量表,考察这一测验形式在人格测量中所具有的特性.收集特质焦虑量表真实纸笔作答数据,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量模型,模拟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结果表明:相对纸笔测验而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测试效率更高、对被试的分辨力更强、结果更直观.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人格测量中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杨志明  张雷 《心理科学》2003,26(2):305-307
本文针对WISC-CR的二因子和三因子模型,以201位6至7岁小学生为对象,运用多元概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其总信度和各亚因子的测量信度。研究发现:(1)二因子模型下各亚因子与总测验的测量信度都比较高。但当它被作为测量言语理解、知觉组织和抗干扰三个因子的量表时,第3个因子的信度过低,且不易得到改善。这表明不宜用它来测量抗干扰的能力;(2)该量表不宜作为标准参照性测验来使用,因为其测量信度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文章还展示了评价一个成套测验总信度及其亚能力因子信度的MGT方法,这于心理测量学的发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及其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良轼 《心理科学》1999,22(2):132-135
文章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历史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是以知人观为其理论依据,渊远流长,内容丰富,既有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小时空心理测验,也有西方至今尚未充分关注的大时空心理测验。文章还阐释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几个具体特色;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中;文化与超文化测验井存;测验与选拨、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精于定性,疏于定量。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向东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349-1358
从测验项目解决的认知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测验理论框架下的测量模型中的基本假设, 指出测量模型是测验开发者有关测验项目反应机制的理论假设的具体表征, 是系统检验测量假设和过程的统计框架。然而, 不管是经典测验理论、概化理论, 还是早期的项目反应理论模型, 相关假设都过于简化, 缺少相应实质理论的支持。与之相比, 认知测量模型强调与个体在测验项目反应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的对应性, 提供了在实质理论基础上界定测量建构、设计测验项目、进行建模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为日益边缘化的心理测量学和主流心理学研究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三维心理旋转操作任务特性的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蔡华俭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8,21(2):153-158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对心理旋转的研究主要是以反应时范式为基础。本研究试图突破反应时范式,把心理测量学和实验的方法相结合,以现代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的项目参数(如项目难度、区分度、猜测参数)为指标,对心理旋转测验中,操作任务的若干特性对测验项目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以Shepard三维旋转材料编制的心理旋转测验、测验材料的复杂程度,标准图形和匹配图形的角度差,以及匹配图形的编排位置等对测验项目的诸特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心理学界在智力和智力测验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并产生了许多新观点,其中有些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普遍认为应该把心理测验看作是一种工具,如同所有的工具一样,它们的效用依赖于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因为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就需要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脱离开心理科学的知识就不能正确地应用心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LLTM作测量与认知结合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春花  戴海崎 《心理科学》2001,24(5):569-572
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是新型测验理论和测验设计的核心思想。这两者的结合需要理论证实的认知加工模型和基于现代测验理论之上的测量模型,本文以空间认知能力的加工过程为例,通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探索了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及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行为、管理和教育等社科领域,经常使用多维测验。本文评介并比较了各种多维测验的测量模型;总结了基于双因子模型计算得到的统计指标;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提出了两个兼顾简洁性和精确性的多维测验分析流程。作为例子,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的研究中,通过双因子模型分析了如何报告、解释多维测验分数以及如何利用多维建模进行后续分析。  相似文献   

18.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丁树良 《心理学报》2011,43(11):1329-1340
本研究介绍并引进了现代测量理论中的前沿技术——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采用MCMC算法实现了其参数估计; 并将MIRT应用于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以探讨MIRT在心理测验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自主编制的MIRT参数估计程序基本可行, 其估计的精度与国外研究结论相当甚至更好。(2)在测验维度和样本容量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下(2×3), 随着被试和题目样本容量的增加, MIRT参数估计的精度越高且估计的稳定性越强; 但随着测验维度的增加, MIRT参数估计精度和稳定性均随之降低。(3)MIRT对心理测验的分析比UIRT能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信息。它对心理测验的编制、开发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值得引进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计算机化心理测量和测验解释系统的发展就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以MMPI-A为例,介绍计算机化心理测验和解释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Embretson提出的认知设计系统方法,设计并编制了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系统,实际生成了矩阵完成问题测验。探讨矩阵测验与瑞文测验的关系,以及认知模型对矩阵问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认知模型对矩阵项目的性能参数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生成的矩阵测验与瑞文测验有基本相同的心理测量属性。可以使用该系统生成的矩阵项目来测量被试的抽象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